问学录(精)/副刊文丛

问学录(精)/副刊文丛
作者: 编者:刘炜茗|总主编:李辉//王刘纯
出版社: 大象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问学录(精)/副刊文丛
ISBN: 978753479539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王明珂,1952年生于**,1992年获哈佛大学东 亚系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 究所研究员、中兴大学讲座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主要 从事羌族及西南少数民族与北方游牧社会的田野调查 研究,在历史人类学领域成绩卓著,影响深广。著有 《华夏边缘》《羌在汉藏之间》《游牧者的抉择:面 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 等。 就在上个月,王明珂特意去了趟汶川,考察当地 灾后重建情形。当地**投入数十亿资金打造观光文 化的做法,让他痛心疾首。在王明珂的构想里,这里 理应变成**自然资源保护区,因为这一带的生物多 样性远超过美国的黄石公园。二十年前,1994年的夏 天,刚从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的王明珂,**次来 到大陆,走进川西羌族,从历史人类学视角进行田野 调查,“一入山”,就是十个年头。通过对“华夏及 其边缘人群”的研究,他不遗余力地希望建立一套新 历史知识,让**的汉族与少数民族对自身在历** 的存在加深了解。 作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异 数”,这些年里,王明珂一直在试图打破典范史学的 “神话”。他强调生活即田野,强调学者对自我乃至 对学科本身的反思。这种学术叛逆,与他在眷村混太 保(小**)、不着调的年少生活不无关系。王明珂 告诉南都记者,他在**中兴大学三年文学院院长的 任期快要结束。行政工作占据了他七八成的精力和时 间,往后几年,他很想来大陆教书,一是方便田野调 查,二是在人类历史学领域真心培养几个学生,就像 当年李济培养张光直,张光直又培养了他那样。 眷村生活与三年“困学期” 南都:2012 年年底你的首部随笔集在大陆出版 , 开篇即是追忆父亲及早年眷村生活的文章《父亲 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并且将其用作书名。 王明珂:可以说这是我用情*深的一篇文章。在 这篇文章中,我称自己的研究“从新石器时代到社会 主义新中国”,但却从不研究抗*与国共战争的历史 , 因为这与我的个人记忆有关。 二十岁之前,我一直生活在**省高雄市凤山镇 黄埔*校旁边的黄埔新村。从小就在长辈们百谈不厌 的抗战记忆里长大。我很年轻时,就想写一篇文章纪 念我父亲,可直到现在这个年龄才动笔。晚动笔的好 处是,文中也融汇了这些年我对历史的反思,希望大 家多注意历史中的每个“参与者”,以及被重大历史 事件遮掩的“个人”情感和意图。对参加战争的人来 讲, 伤害会跟着他一辈子,也许还影响到他的下一 代。 南都:从什么时候开始你意识到童年的经历对你 的治学之路构成影响? 王明珂:我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眷村生活赋予 我整个学术特色里叛逆的那一面。眷村是一个没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