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时代文艺
原售价: 12.00
折扣价: 5.90
折扣购买: 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学版)/无障碍阅读系列
ISBN: 9787538747607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德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魏玛时期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他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值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他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创作出最优秀的文艺作品来。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歌德一生著述甚多,包括小说、剧本、诗歌、译文、科学论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主要代表作有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诗剧《浮士德》、抒情诗集《东西诗集》、戏剧《葛兹冯伯里欣根》《艾格蒙特》和科学著作《色彩理论》《光学论文》等,不愧为世界文学领域最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之一。 事实上,歌德不仅是作家、诗人,还是画家和自然科学家。他对绘画始终怀着浓烈的兴趣,一生中绘制了2700多幅优秀画作;他还在1784年首次发现了人类颌间骨。 诗人歌德是不朽的,而作为一个人,他更是如此。
17、18世纪,法国一批先进的、新兴的资产阶级 思想家掀起了一场对封建专制制度口诛笔伐的启蒙运 动,这场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包括自然科 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 、教育学等。启蒙运动的飓风随即席卷欧洲大陆,对 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堡垒一一天主教会展开了猛烈 抨击,同时开启了民智,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 想准备。在这股风潮的影响下,18世纪,德国一批初 登文坛的青年知识分子,以摆脱封建统治偏见为己任 ,掀起了“狂飙突进运动”。《少年维特之烦恼》正 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主人公少年维特的出现代 表着德国普通市民阶级想要摆脱封建统治和等级制度 束缚,要求个性解放的意愿。 维特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他热爱自然, 追求宁静闲逸的生活。为处理遗产事宜来到一座小镇 ,随即沉醉于那里的美景,流连忘返。他的感情细膩 丰富,热爱并崇拜着美丽的大自然。例如,他曾写道 :“我用整个身心去感受早晨那盎然的春意,一颗灵 魂完全沉浸在奇妙的宁静之中。”“我横卧在飞泉侧 畔的茂草中,紧贴地面观赏那千百种小草,感觉到叶 茎间存在一个沸腾的小世界。”他的品性和大多数同 龄人正相反,他不喜欢喧嚣热闹的城市生活,却向往 安静闲逸的乡镇生活。正如他在给朋友威廉的信中写 道:“你一向了解我的生活习惯。我总希望拣个僻静 的地方盖座小屋,然后过一种简朴的日子。” 在一次舞会上,他结识了当地法官的女儿绿蒂。 维特眼中的绿蒂聪明善良,勤劳坚毅,见解超俗,低 调单纯。他与绿蒂情投意合,一见钟情,不幸的是绿 蒂已有未婚夫一一阿尔伯特。在这种情况下,维特没 有放弃他对绿蒂的爱,他依然常常出现在绿蒂周围, 享受着每一次与绿蒂接触的机会。最终因无法控制自 己的感情导致绿蒂拒绝与他见面,加之与阿尔伯特之 间的隔阂,同时维特单纯地认为他的“放弃”会使绿 蒂的生活恢复平静,会使绿蒂重新获得幸福,所以他 无奈地放弃了对绿蒂的爱。但是他选择放弃的方式是 极端的:自杀。 当时的德国社会,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压制着普通 民众的思想,维特是这种社会条件下少有的觉醒青年 ,他渴望个性解放,歌颂自由,赞美爱情,他具有强 烈的叛逆性和反抗性。这可以从小说第四部分看出来 :“你说阿尔伯特是你的丈夫,可这又有什么关系! 难道我爱你,渴望着把你从他的怀抱里拉出来,也成 了天底下的一大罪过?”但无奈的是,绿蒂并不是一 个具有反抗意识的青年,她虽然内心深爱着维特,但 却无法摆脱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另一方面,她也需 要阿尔伯特给予她支撑。正如歌德在文中所说,阿尔 伯特有着“深沉的外表”,“为人处世非常得体”, 并且已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另外,阿尔伯特将 留在本地,在法院谋一个高薪职位。绿蒂丧母以后, 需要担负起家庭的重任,她有六个弟弟妹妹需要照顾 。阿尔伯特的所有特征恰好满足了绿蒂的这种需求。 因此,即使维特苦苦挣扎,摇摆不定的绿蒂最终还是 说出了那句“这是咱们的最后一次见面”,这间接地 坚定了维特自杀的信念. 表面上看维特的自杀是一场爱情的悲剧,因“爱 而不得”带来的无尽的折磨与痛苦、内心的纠结与挣 扎,使他最终无法忍受而选择自杀。其实不然。维特 第一次离开绿蒂后,选择去公使馆工作。他希望能在 那里一展拳脚,以消除爱情为他带来的伤痛。但实际 情况却大相径庭。吹毛求疵、按部就班的上司并不能 接受标新立异的维特,他处处刁难维特,加上同僚们 的庸俗、虚伪、因循守旧,贵族们对维特的厌弃、嘲 讽、奚落,这些状况使维特清楚地明白,在封建等级 制度横行、封建统治阶级当道的情况下,官场的腐败 是必然的。他幻想在这里一层拳脚的愿望落空了。 维特爱情和事业上的双重悲剧都和德国当时的大 环境息息相关。18世纪,启蒙运动虽然打击了封建统 治和天主教会,但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依然十分 微弱。新兴资产阶级产生之初又具有两面性:渴望彻 底击垮封建统治,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斗争;但由于 自身具有软弱性,又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封建 统治阶级。维特正是在这一矛盾体下孕育出的觉醒青 年,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觉醒的维特想要发展自我,追求爱情,摆脱封建 等级制度的束缚,摆脱封建伦理道德的羁绊,追求个 性自由和个性解放。这种新兴思想与根深蒂固的封建 专制制度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加之维特自身的软 弱性,他的悲剧在所难免。因此,维特的悲剧,不只 是爱情的悲剧、事业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