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作者: (清)蘅塘退士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唐诗三百首
ISBN: 9787020170326

作者简介

孙洙,字临西,一字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清康熙五十年(1711)生于江苏无锡,祖籍安徽休宁。早年入京师国子监学习,乾隆九年(1744)中举,乾隆十六年中进士,以后历任顺天府大城县知县、直隶卢龙县知县、山东邹平县知县、江宁府学教授等职。他于乾隆二十九年以“蘅塘退士”署名编选完成《唐诗三百首》,在后世广为流传。

内容简介

前言 唐代诗坛群星灿烂、百花齐放,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无论是内容的丰富、题材的多样,还是体制的完备、技巧的成熟,唐诗都超越前代而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一座举世闻名的丰碑。唐诗不仅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珍品,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独具异彩的瑰宝,千百年来,它以巨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读者,至今仍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思想的启迪和艺术的借鉴。 唐代是诗歌创作的极盛时期,仅清康熙时编纂的《全唐诗》便收录了二千二百馀位诗人的作品近五万首。因为数量太多,不易普及,所以唐诗选本在唐代即已开始出现,唐以后更有多种选本流行,而其中篇幅较为适中、选诗较为精当、在旧选本中传播最广的是清代孙洙(别号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因为这个选本入选的大多为脍炙人口的名篇,故有“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的美誉。 《唐诗三百首》成书以后,一向有多种注释本流行,这些注本各有特色,对读者阅读和欣赏唐诗均极有帮助。本书特点是尽量避免越注越详、越释越繁的趋向,着重注释字词难点,不作繁琐串讲;典故只说明含意,不作长篇征引。这样做使一般读者在扫除了最基本的阅读障碍后,有更广阔的空间来欣赏和领略原作的魅力。这就是我们编写这本“简注”的缘起和目的,希望它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喜欢。 编者 2004年7月 卷一 五言古诗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应“道侔伊吕科”,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喻,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 感遇1(二首)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2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3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4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5 【注释】 1感遇: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 2兰:指属兰科的兰草或泽兰。葳蕤:枝叶纷披的样子。桂华:即桂花。 3自尔:因此,以此。 4闻风:从风中闻到兰、桂的芬芳香气。坐:殊,极。程度副词。 5本心:草木的根干心蕊,借喻本性和本愿。折:采摘。 卷二 七言古诗 岑 参 岑参(715?—770),原籍南阳,移居江陵(今湖北荆州)。少时读书于嵩山,后游京洛河朔,隐居终南别业。天宝三年进士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赴安西高仙芝幕掌书记,复赴北庭封常清幕任职。对边塞生活深有体验。肃宗朝拜右补阙。长安收复后,转起居舍人,以上书指斥权佞,出为虢州长史。代宗朝入蜀,两任嘉州刺史。罢官后客居成都。其诗以边塞诗著称,写边塞风光及将士生活,气势磅礴,昂扬奔放,因而成为边塞诗派的代表。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1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2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3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4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5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6 【注释】 1走马川:地名,即今新疆境内的车尔臣河。封大夫:封常清,时为北庭都护、伊西节度、瀚海军使。 2轮台:古轮台当在今新疆乌鲁木齐郊外。 3匈奴:汉朝对北方部族的统称。金山:即新疆西南部的阿尔泰山。汉家:实指唐朝。 4金甲:铁甲。拨:碰撞。 5五花:将马颈上的毛剪成五瓣花的式样。连钱:指马身上的花纹。草檄:起草军用文书。 6虏骑:敌方的骑兵。慑:恐惧。短兵:指刀剑等短兵器。车师:唐安西都护府治所。 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唐诗选本众多,其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目前市面上《唐诗三百首》的各种整理本很多,本书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的相关专家完成整理工作的,调整了体例编次,增加了准确而简洁的注释文字,此外还增加了诗人小传,整体比较适合大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