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甘肃少儿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7.45
折扣购买: 培根随笔
ISBN: 9787542246691
弗兰西斯·培根,出生于1561年1月22日,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散文作家、政治家。这位不朽的巨人是一位全才、多面手,他不仅在文学、哲学上有颇深的造诣,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是一位并不多见的文理双全的学者,是马克思口中的“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出生于伦敦一个高级官员家庭。他的父亲尼古拉·培根爵士贵为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这样显赫的出身,让培根很早就有了出入宫廷的机会。他曾担任掌玺大臣和大法官的职位。临近晚年,培根脱离了政治活动,开始专门从事不同的学术研究。 弗朗西斯·培根是新贵族的思想代表,他反对君权神授和君权无限,主张限制王权;拥护清教,主张改革,但反对革命。培根反对经院哲学,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他是第一个意识到科学及科学方法论的历史意义,并且通过分析和确定的方法来表达它的应用方式,给予科学运动新的发展方向和动力的哲学家。在哲学上,他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它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泉源。他重视制定系统的归纳逻辑,强调实验对认识的作用。1605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书《学术的进展》,这也是诠释他的见解的第一本通俗读物。主要论述“学问和知识的功效,兼及增广知识的价值和荣耀”。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论》是培根最重要的著作。这部著作基本上是号召人们采用实验调查法,哲学家把它看成是从古代唯物论向近代唯物论转变的先驱。培根计划分六个部分来写一部巨著《伟大的复兴》,直到他去世时这个计划也没有完成。 培根也是优秀的散文家,他在1624年出版的《论说文集》,文笔优美,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三、至璨之情 论爱情 舞台上的爱情要比生活 中的来得更美好。舞台上, 爱情只偶有悲剧收场,大多 以喜剧结尾。而生活中,爱 情却时如惑人海妖[海妖, 即海妖赛壬,在神话中被塑 造成一名人面鸟身的海妖, 飞翔在大海上,拥有天籁般 的歌候,常用歌声诱惑过路 的航海者而使航船触礁沉没 。],时似复仇女神,为人 招来祸患。[本段用表演与 生活作比,用神话人物为喻 ,点出爱情的特点:诱惑。 ] 纵观古今,留名青史的 伟人罕有为爱情折腰之辈。 可见祟高精神与宏图伟业足 以抵挡这脆弱情感带给人的 欲望。而罗马大将安东尼和 前罗马执政官、立法官克劳 狄两人却是例外:前者是纵 欲无度的酒色之徒,却成为 大半个罗马的统治者;后者 是朴素严谨的明智之士,却 因色欲熏心招致杀身之祸。 [马克,安东尼,古罗马政 治家和军事家,是恺撒最重 要的军队指挥官和管理人员 之一;因迷恋埃及女王克利 奧帕特拉七世,安东尼丧失 国内的有力支持,被剥夺职 务以及一切权力,最终自刎 。阿庇鸟斯?克劳狄,罗马 共和国时代政治家,担任过 监察官,主导制定了著名的 《十二铜表法》。克劳狄曾 因企图霸占一个平民出身的 姑娘维尔吉妮亚而招致杀身 之祸,卢浮宫名画《维尔吉 妮亚之死》就反映了这一故 事。两者作为反例,说明即 便是创下宏图伟业之人也可 能为爱情折腰。]可见,不 仅打开的心门易被爱情踏足 ,森严的心扉稍有不慎也会 被爱情闯人。 伊壁鸠鲁[古希腊哲学 家,伊璧鸠鲁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的主要宋旨就是 要达到不受干扰的宁静状态 ,并要学会享乐。]有句粗 话;“在旁人眼中,每个人 都是一部戏。”仿佛人类虽 然生来就能凝视苍穹万物, 却应当什么也不做,只该臣 服在一个小小偶像面前,成 为其奴仆。而这还不是出于 动物果腹的本能,只是为一 饱眼福。但是,人类的眼睛 本是用来瞻仰更祟高的事物 的,如今横加滥用,却失去 了对事物本质内涵的观察力 ,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由 此可见,爱情中常会出现溢 美之词,但它们仅适于此, 而不能推及其他。有这样一 句格言:“在诸多人的阿谀 奉承中,人们最爱听的总是 对于自己的。”此话却并不 适用于情侣,毕竟情人荒唐 的恭维总会超出人的自我认 知。可见有句话说得更好: “爱恋与理智不能共存。”不 过除非恋爱双方都沉迷其中 ,不然对此看得最清的却不 是旁观者,反倒是被爱的人 。 爱情总会有回应,不是 得到倾慕者的爱恋,就是等 到被爱者的轻蔑。由此可见 ,对待爱情要格外慎重,因 为它不仅会让人一无所有, 还会令人迷失自我。至于其 他方面的损失,那首著名史 诗早有绝佳的描述:特洛伊 王子钟情于海伦,选择放弃 赫拉和雅典娜的礼物。[这 里指的是希腊神话中著名的 “帕里斯的裁判”。天后赫拉 、智慧女神雅典娜以及爱与 美之女神维纳斯互相争美, 请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替她们 裁决,三女神分别以财富、 智慧和天下最美之女人行贿 ,帕里斯选择了维纳斯的“ 爱”的礼物,赢得了美女海 伦,随后与海伦私奔导致了 特洛伊战争。]可见过于重 视爱情的人往往会甘愿舍弃 财富和智慧。 爱情泛滥之际往往是人 类情感最脆弱的时候——不 是好运连连,就是倒霉透顶 。这两种情况下,爱欲之火 一点即燃,而且愈燃愈烈, 足见爱情是愚蠢之果。如果 一个人心中确有所爱,最妥 帖的做法是,理智待之并将 其与生活要事分开。因为一 个人若任由爱情干扰事业, 便会使前途不顺,再难实现 目标。 不知为何,军人总易深 陷情海,大概就像他们容易 沾染酒瘾一样,与危险相伴 的人总是要行乐来犒劳自己 。 人皆有爱人的天性,若 没有特定的对象,便会将这 种爱洒向众生,感化他人, 修道士有时便是如此。 夫妻之爱使人类得以繁 衍,朋友之爱使人类臻于完 美,放纵之爱却使人类堕落 粗俗。 论友谊 “享受孤独的只有野兽和 神灵。”此话用寥寥数笔便 高明地将真理与谬误一并道 出。因为一个人若是天生对 人群有一种暗暗的憎恶与反 感,那么这类人无疑会有些 兽性。但如果说他们有神性 就会略显荒谬,除非这种憎 恶之感不是为了独处作乐, 而是为了更高层次的灵性追 求。传说中,有些异教徒常 装作有此追求,像是克里特 岛人埃庇米尼得斯、古罗马 国王努玛、西西里人恩培多 克勒、蒂亚娜人阿波罗尼奥 斯等,而现实中则多见于古 代隐士和教会长老等人。但 少有世人懂得何为孤独,更 不了解孤独遍及之广。 P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