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周国平对话王小慧)

花非花(周国平对话王小慧)
作者: 王小慧//周国平
出版社: 上海译文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48.72
折扣购买: 花非花(周国平对话王小慧)
ISBN: 9787532775361

作者简介

王小慧,旅德艺术家。现生活在上海和慕尼黑。创作横跨摄影、影像、雕塑、设计、新媒体艺术与写作等领域。于**外举办过数十次个人作品展,作品获奖无数,被****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所收藏。至今在**外出版过五十余部画册和书籍,其中影响*为广泛的是自传《我的视觉*记》,曾获三个文学与出版奖项,畅销十余年,再版四十余次。她成功地主持了一些颇具影响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和大型艺术项目。德国**授予她“德中友谊奖”,香港《凤凰周刊》将她列为50位影响世界未来的华人之一。此外她还和**许多**品牌有各种合作。以“王小慧”命名的艺术机构有“王小慧艺术中心”“王小慧艺术馆”“王小慧城市艺术研究院”及“黑森林?王小慧生活艺术馆”等。 周国平,***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博士。中国当代**学者、作家,在尼采研究和翻译方面卓有建树。其主要作品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中国人缺少什么?》,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宝贝,宝贝》,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诗集《忧伤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译有《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瓦格纳事件: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迄今为止,出版各种书籍百余种。周国平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审视与探究,笔触平实而又自然,将哲学思考的睿智与深刻、趣味与魅力集于其中,引发读者强烈的兴趣与思考。

内容简介

女性的智慧 一个真正有魅力的女人,她的魅力不但能征服男人,而且也能征服女人。因为她身上既有性的魅力,又有人的魅力。 如果说男性的智慧偏于理性,那么,灵性就是女性的智慧,它是和肉体相融合的精神,未*污染的直觉,尚未蜕化为理性的感性。有灵性的女人天生慧质,善解人意,善悟事物的真谛。她极其单纯,在单纯中却有一种惊人的深刻。 周国平:两性在智力禀赋上有很大的差异,大致说来,女性长于感性,男性长于理性,各有短长。有的哲学家比如叔本华认为,因为理性高于感性,所以男性比女性**。我对感性的评价要高得多,曾经用灵性这个词来定义女性的智慧。智慧的女人真是有灵性的,直觉**好,往往既细腻又深刻。 王小慧:而且女人的情感世界特别丰富,触角敏锐,细腻柔美,具有诗性。女性的感觉往往大为超过男性所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她们的思维也常可能在男性停止的地方开始延伸。正因为如此,所以女性艺术家有很多创作是男性艺术家不能企及的。艺术与科学技术不同,在科学与技术领域,男人的思维比女性要有优越性,而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我一直认为女性不比男人差。至少是各有所长。 周国平:其实,在人类一切事业中,情感都是原动力,而理智则有时是制动器,有时是执行者。或者说,情感提供原材料,理智则做出取舍,进行加工。世上决不存在单凭理智就能够成就的事业。所以,无论哪一领域的天才,都必定是具有某种强烈情感的人。区别只在于,由于理智加工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对那作为原材料的情感,我们从*后的产品上或者容易认出,或者不容易认出罢了。 王小慧:比如我自己既是一个很感性的人,但也有理性的那一面。我*过建筑学专业的系统训练,又在德国这样一个**具理性气质民族的环境里生活了很久时间,所以理性于我也不是陌生的东西。在我的艺术创作中,往往也是先有灵感的火花或瞬间的感情冲动,即有很多直觉的东西,同时在创作的过程中也有理性的思考,会不断地在感性与理性之间合了又分,分了又合,循环反复。我不喜欢纯粹的玩弄形式,我以为只有形式没有思想是平庸之作。但是只有思想没有感性的色彩,没有引人入胜的形式,在我眼里也不是**的艺术。艺术家不是哲学家,也不是历史学家和人文学者,艺术品一定要有感性的形式,而且这形式要独特,这才是艺术。而且,只有感性与理性并重才能创造出好的艺术作品。 周国平:对于艺术来说,我觉得感性是*重要的。我**讨厌那种纯粹玩观念的作品,那算什么艺术品。你拍了许多抽象作品,但是不给人这样的感觉,仍然富于感性,保持了一个女性艺术家的优点。 美丽。女人应该是有个性和品味的,这种美应该不仅是内在美也不仅是外在美。这种综合的美形成一种“态”,而这种“态”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你可以感知它,享*它,但又抓不住,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而且,这种东西是靠多年积累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成或模仿的,是从骨子里透出的东西。一个小姑娘不会有“态”的,她可以有“姿”甚至有“色”。姿色可能随着年龄消失,而“态”则可以长久保持。我喜欢这样的一个比喻,说有的女人五十如淳酒,六十如夕阳,七十如晚霞,八十如明月。赫本就是一个*好的例子。 周国平:你这个说法很有意思,“态”其实就是内在的“神”的外显,有“神”才有“态”,合起来叫“神态”。一个女人因为神韵充沛,才会仪态万方。 灾难使人回到自己 多数时候,我们生活在外部世界上,忙于琐碎的*常生活,忙于工作、交际和娱乐,难得有时间想一想自己,也难得有时间想一想人生。可是,当我们遭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我们忙碌的身子一下子停了下来。灾难打断了我们所习惯的生活,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机会,迫使我们与外界事物拉开了一个距离,回到了自己。只要我们善于利用这个机会,肯于思考,就会对人生获得一种新的眼光。一个历尽坎坷而仍然热爱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着许多从痛苦中提炼的珍宝。 周国平:人生中难免有曲折和苦难,有时甚至会发生突如其来的灾难。你在年轻时就遭遇了两次大的灾难,安斯佳的**,俞霖的车祸死亡。 王小慧:我出国留学刚一年,安斯佳因为对我的无望的爱而**。在这之前,我好像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人生道路,没有时间也没有想到过要去思考,而由于他**这件事情的突发,后面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住在郊外湖边的小镇上,有了很多时间去思考,去回忆,去总结。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忙忙碌碌里度过的,往往只在发生了重大变故时,你才会放慢脚步。而俞霖的去世则好像*使我大彻大悟了,虽然我可能还不能说自己已经大彻大悟了。至少它好像一个人生的分水岭,之前与之后一切都有了质而非量的区别。在病*上不能工作的那六个月,似乎是我一生中对自己反醒*多、*集中、*浓缩的一段时光。那时我才**次那么**地自我追问,也就是**次问自己许多问题,包括人生中的重大问题。 周国平:灾难硬是把人从习惯的生活中扯出来了,使人有机会用另一种眼光去审视自己的人生。 王小慧: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正反两面。有人问我:如果你不出这些事,你还会这样**吗?我说:可能艺术上深度与成熟会少很多。他就问:那为什么要*这么多苦,为了艺术的深度有没有这个必要? 周国平:这个不是必要不必要的问题,当*苦已经是事实的时候,你只能*着,然后去寻找它积极的一面。 王小慧: 不能让苦难白*了,艺术家的本事是能够消化和加工这些苦难。 周国平:在黑暗中寻找点滴的光明,靠这点滴的光明生活下去。你看我大学毕业以后,在广西的山沟里待了差不多十年,真是很难*的,每**的生活都是没有变化的,天天都一个样,一眼就看到头了。当时根本就想不到还能够出来嘛,我觉得一辈子就在那儿了,而且天天就这样过了。 王小慧:当时悲观吗? 周国平:反正感到很凄凉,我对自己说这一生就这样交代了。那么年轻,觉得自己能做很多有意思的事,但是毫无可能。我也就尽可能找一点书看,写一点东西自娱,**没有发表的可能的。 王小慧:我觉得你当时写东西就不是自娱了,是排解心中的郁闷。 周国平:是排解,也是为了有一个寄托。回过头看,那时候的坚持是给我后来的道路打了基础,但当时根本不知道还能走出来,只是让自己觉得当下的生活有点意义罢了。 王小慧:反正我特别佩服那些坚强的人,我觉得我其实是挺脆弱的。我都经历了很多的大灾难了,有时候想到过去我都后怕,当时怎么挺过来的。如果再让我经*这样的事情,我会觉得不可思议,我肯定经*不了。 周国平:其实人就是这样的,坚强是逼出来的,当灾难已经临头,不可避免了,你就坚强起来了。比如我现在也无法想象当时妞妞那个事情,我是怎么挺过来的。我是特别爱孩子的,当时也是爱她爱不够,但是,一旦知道她得了*症,你真的没有办法的,除非你自己去死 ,你垮掉,你要不垮掉,你就得挺,你就得忍,你必须咬牙坚持,肯定是这样的。反正是两种结果,要么挺住了,要么垮掉了。 王小慧:人生真是无常,就像老子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周国平:对。所以,既然祸福这么无常,不可预测,我们就应该与这外在的命运保持一个距离,做到某种程度的不动心,走运时不要得意忘形,背运时也不要丧魂落魄。也就是说,在宏观上持一种被动、超脱、顺其自然的态度。另一方面呢,既然祸福这么微妙,互相包含,在每一个具体场合,我们又不是无可作为的。我们至少可以做到,在幸运时警惕和防备那潜伏在幸福背后的灾祸,在遭灾时等待和争取那依傍在灾祸身上的转机。也就是说,在微观上持一种主动、认真、事在人为的态度。 《花非花?周国平对话王小慧》的两位对话者,一位是**的哲学家与散文家周国平,一位是**的旅德跨界艺术家王小慧,他们的人生经历与文学艺术成就感动无数读者,产生强大磁场。 装帧精致,近30幅彩图、近150幅黑白图精美呈现王小慧艺术作品。 《花非花?周国平对话王小慧》通过对话体的形式,展现了周国平、王小慧两位对话者*自然真实的状态,让读者阅读起来轻快流畅,没有阅读负担。对话内容围绕人性、人生与艺术展开,每个主题又以一个个二元对立构建起来,如阴与阳、灵与肉、得与失、意与象、种与收等等,深入浅出中又不乏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