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笑皆非(精)

啼笑皆非(精)
作者: 林语堂|译者:徐诚斌
出版社: 湖南文艺
原售价: 32.80
折扣价: 20.40
折扣购买: 啼笑皆非(精)
ISBN: 9787540480417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2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23年获德国莱比锡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务。1928年编著《开明英文读本》,风行全国。1966年定居台湾。以《京华烟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林语堂是一位以英文写作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因翻译“幽默”(Humor)一词,以及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三本杂志,提倡幽默文学,赢得“幽默大师”的美名。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代表作品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红牡丹》《风声鹤唳》《苏东坡传》《武则天传》《孔子的智慧》等。

内容简介

前序第一 ——此篇自述并解题 我正濡墨下笔宣泄积愫之际,却不免迟疑一下, 未知吐露真情直书所怀,是否值得。问题不是于我值 得,乃于读者值得与否。我已确定这是值得的。盖凡 著书行世,必使作者读者之间,真能开诚相与,畅所 欲言,始能开卷有益。而欲如此,必使读者相信,可 以听到作者肺腑之言,宛如良友夜谈解衣磅礴一种境 地。良友炉边夜谈,决不致意不得宣,最多意见不同 而已。然同意小事也;意见不同始可收他山之效。在 这种夜谈,大家每每吵得脸红耳赤,然后前所未达者 ,涣然冰释。凡作者肯流露真情,决不致为人所误解 ,况且有时肯听诤言,互相规谏,才算是真友。 于此不妨先说我个人衷曲的事。这一月来,惝恍 迷离,如在梦寐间。回想起来,一片漆黑,只记得半 夜躺在床上憋闷,辗转思维,怎样攻破这铁一般的华 府对援华的封锁线。还半夜不寐,揣摩罗斯福总统给 我们的闷哑谜。罗斯福说:“就以目前而论,我们空 运输入中国的物量和滇缅公路所运相等。”这句话委 实俏皮,可是令我不快,我不愿听人家对于我国战时 急需品之接济说俏皮话。到底航运多少吨量,我有确 数,这确数中外官方始终不敢公布出来。这真是最后 一根草,把这沉着负重的中国骆驼压坏了。恍惚有人 打我一记耳光,耳鸣眼昏,不省人事。 且听我告诉你,这骆驼是怎么压坏的,我已经历 次遭人打耳光;准确地讲,是我国遭人打耳光。但在 我国与日本作殊死战时,谁打中国的耳光,就同有人 伸手打我一样。也曾听见俘虏受日人批颊,窃想耶稣 对此应是何种意见。耶稣遗训,只说到第二次批左颊 而止;倘是左颊转后,又来第三第四个巴掌,应当取 何态度,《圣经》没有明训。伤颊倒不打紧,侮辱才 真难受。人家自私自利,这也容易谅解,不易谅解的 是悖慢无礼。偶然无意中挨踢一下也无妨,可是人家 踢你之后,声明你挨踢一脚又何妨,或是说他是偶然 踢你玩的——这就难受。美国运汽油烂铁供给日本轰 炸中国妇孺,这美国人知道,我也知道。中国人有“ 坚忍”的特长,是忍得住的。做一个比方的话,假如 此刻,在日美作战之时,中国宣告中立,而以烂铁供 给日本,同时盛称“中美友谊”,并褒扬美国“英勇 的抗战”,在此情境之下,美国舆论与外交界能否像 中国在珍珠港事件以前的宽宏大度,就颇有疑问。但 难受的是罗斯福于1941年的夏天,洋洋得意,夸赞这 为虎谋皮政策的“成功”;这便是我受批第一颊。自 然说话伤人,都是出于无心。可是这一巴掌,足使以 前种种的小磨难都置之脑后——历次外务部对于日本 损害美国在华产业利权的层层抗议;或者芜湖一座洋 栈和三条板凳受损害,或是镇江一座礼堂和四只猫被 摧残,而对于轰炸中国妇女却一字不提。 第二次批颊,是伦敦政府第二次下令封锁缅甸公 路。事实已经证明,邻邦始终无意用自己的军队去坚 守缅甸,同时又不早让中国大军入境共守,其名虽非 下令封锁缅甸,其实却与下令无别。但是谁想到退出 缅甸之后,会有一位英国将领表示“满意”,夸称这 场战役“赢得三个月可以巩固印度的边防”。 第三次批颊,是租贷案运到缅印的中国物品,遭 人扣留,而中国政府事先不曾被通知或磋商。 第四次批颊,是缅甸封锁之后,华府吏从中作梗 ,抵赖搪塞,不肯稍尽微力,以适宜航空运输补救维 持。 第五次批颊,是中国军事代表团来华府,供给专 家的知识经验,协助友邦拟订共同攻日战略,却遭人 冷落不理。 第六次的重巴掌,是侮辱中国的谣言盛传华府, 说中国是“法西斯蒂”是“帝国主义”,将资济物品 “囤积”起来。这些谣言用意是表示中国不值抬举, 所以不给援助,甚为合理,并且活该。 经过这几次巴掌之后,又来罗斯福总统,在中印 航运情形令人发指、不堪公布之际,说那句俏皮话, 声称那情形好得无以复加,这自然把中国骆驼压坏了 。至少,我一个中国人不觉得那句俏皮话有什么好笑 ……以后,卡萨布兰卡会议开完,巧词遁饰,或简直 撒谎,说斯大林反对邀请蒋介石云云,继续使我在一 月来昏迷若在梦中。 到了昨天下午,我到邻近街坊去散步,打算寻个 究竟,把这团萦纡郁闷之气打开,提防得个神经衰弱 症。我立定主意,要用美国人的眼光来看我国,同时 要把眼光放远,看看此后几十年中国在世界政治之发 展,由此得两条结论。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