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池史

中国城池史
作者: 张驭寰
出版社: 中国友谊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中国城池史
ISBN: 9787505735408

作者简介

张驭寰,著名古建筑专家、建筑史学家,吉林省舒兰县人,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学院建筑系,现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教授。曾担任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的秘书,在他身边工作多年,受梁先生严谨治学风格的熏陶,辛勤耕耘,对中国古代建筑、建筑史有着深入独到的见解。

内容简介

  早期城池   史前藤花落古城   这是史前龙山文化时期的一座城址,具体位置在江苏省连云港藤花落(làoo)这个地方,命名为藤花落古城。全城分为两重,内城是方形,外城是长方形。内城紧贴于外城的东南墙,外城外面有一圈护城河。内城有三处高台基,在台基上有大型回廊式建筑。城中有主要道路,也有次要道路。外城还有城门的遗址。外城城围1520米,南北长435  米,东西宽325米,城墙的宽度达21米~25米,残留的城墙高1.2米。全城的总面积有14万平方米,根据现存的遗址情况来分析,城墙墙体是由夯土和版筑筑成的。城墙的中心由土夯成,剖面上都呈半圆形,底面呈凹圆形。护城河宽7.5米~8米,残深只有0.8米。城墙的转角不是直角,全部做成弧形,十分圆润。南城门在南城墙的中部,略微偏西,宽达10米。城门残高0.45米,坡度为9度,门槛的东端有较大的柱洞。   内城也筑有城墙,由城垣、城外道路、城门和哨所组成。内城城墙的四角,也做成弧形。南北长209米,东西宽200米,城围806米,墙体宽14米,残高1.2米,内城面积4万平方米。内城也是用夯士和版筑筑成的,但是版块大小不一样,薄厚也不均匀。在内墙墙体中有很密的木桩,沿城墙垂直方向,直入地下,成排的木桩数以万计,间距20厘米~60厘米,残高约1.2米,但不完全相同。这些木桩是先被打入地下,然后夯土夯实的。内城南城门与外城南城门在一条中轴线上。   内城外的道路与外城门的门道相交,根据木桩来看,这很可能是干阑式建筑或者是短桩台基的做法。内城中有3个土台,总面积有600平方米,另外发现有35座房屋,其中有长方形的单间房、双间房、排房,但回字形房、圆形房式样也很多。   这座古城是山东龙山文化时期的古城遗址,是已发现的数十个史前遗址中代表性的。从全城的平面图来看,它建得如此完整,如果不是有确凿证据证明它是史前龙山文化时期的古城,人们或许会认为它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建的一座古城。   从古城的平面布局来看,这并不是一般的城。后期《考工记》中的周王城图,并不是凭空臆想的,而是对早期我国的各个城池的实物总结以后产生的。周王城图的产生时间范蓝本了。周王城图从产生之时便是方形的,它对封建社会早期城池建设的影响很大,也可以说,封建社会早期的城池建设都是在周王城图的影响下产生的。   郑州商城   建国后,在郑州市城内偏东南方向,考古人员发掘出了一座古城,经过他们考察,确定这是一座商代城池,名曰郑州商城,其面积达到25平方千米,是商代早期的城池。   据《竹书纪年》《史记?殷本纪》记述,从成汤建国到殷纣王亡国,商代前后共600年左右。从成汤建国到盘庚迁殷前,是前期;从盘庚迁殷到商被周武王所灭,属于商代后期。郑州商城是商代前期的一处都城。   郑州商城建在平地上,周围没有山,全城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2500米,东西宽2000米。全城周长约有7000米,城墙的四周有大小缺口11处,这些缺口很可能是当年城门的遗址。城墙是全城的主体工程,主要城墙高7米~9米不等;较低的为1米、0.5米,还有的刚露出地面。大部分城墙已埋没于地底下。全城都是采用夯土版筑的形式分层夯实的,每个夯层都有密集的夯窝。   商代已进入奴隶社会,这在贵族居住的宫殿区。土台都是分层夯筑的,在台基上面用细砂和料畺石铺砌。台基表面排列有整齐的柱穴,柱穴底部大都有圆形础石。郑州商城与河南偃师二里头夏都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在建筑上有许多共同处,同时也表明了商代宫殿建筑的规模还很宏大。   城中居民区的房屋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在地下挖一个方形池或长方形池作为房屋的基础部分,再在地面筑墙;另一类是在地面上打夯,然后筑墙。商城外面还有许多小型房屋,可能是当时青铜冶炼、骨器制作、陶器制作的作坊遗址。   郑州商城遗址的宫殿区面积达6万平方米,比殷墟的宫殿区面积大出两倍以上。考古人员推断郑州商城是一座商代时期的都城,它向人们展示了我国奴隶社会早期的城池面貌,展现了3500年前的商代文化,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洛阳东周王城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即位后,积极做灭商的准备。他在河南孟津一带进行军事演习,规模比较大,当时有八百诸侯闻讯赶来参加。几年后,周武王乘商朝统治集团内部自相残杀之机,率大军从孟津渡过黄河,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郊外的牧野与商军进行大战,大战之中商军溃败,周武王一举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王朝。历史上称为西周。周武王打败商军之后,回到镐京,对周公姬旦说,洛邑南望嵩山,北看太行,后有黄河,前临伊洛,是建都的好地方。但是周武王在打败商军的第二年就死了。其子周成王即位后,周公奉命负责营建洛邑的工作。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西周变为东周,开始大规模建设洛阳城。洛阳的东周王城城池很大,但考古人员至今尚未发现大型的建筑遗迹。洛阳东周王城在洛阳西边一带,方圆15里。全城大体上为方形,北城墙东端向北斜约25度,东城墙南段略微东斜,南城墙比较平直,西城墙由于涧河流经城中有几段拐角城。   全城四面各开3个城门,共计12座城门,东门称作九鼎门,传说周成王迁九鼎就是从这里入城的。城内东西向、南北向道路各有9条。王宫修建在中央大道上,左有宗庙,右有社稷。王宫前面是朝会诸侯和群臣的各种殿宇,王宫后面是商业市场。这可以说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都城规划已经有了合理的布局,这种“前朝后市”的设计已正式确定下来。 1.梁思成先生衣钵传人,独树一帜的城建专著。 2.从史前到秦汉,从三国到隋唐,从宋元到明清。细数5000年城池史,见证中国5000年文明。 3.书中详细描述城池的选址、形状、城墙、城门、道路、山水、商肆、桥梁、军事防御、建筑方法、园林景观、实例分析等。 4.细数历代城池发展变迁,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5.中国建筑历史宗师梁思成先生助手,以良心铸就品质。行程六十万公里,考察数千处遗迹,复原消失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