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刷任务,你怎么带团队

不会刷任务,你怎么带团队
作者: (日)横山信弘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5.40
折扣购买: 不会刷任务,你怎么带团队
ISBN: 978750469725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什么是“刷任务” 正如我在上文中提到的 ,我在公司中习惯把快速且 有效地处理任务称为“刷任 务”。接下来,让我们看看 刷任务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 工作模式。 如果是随随便便地快速 将任务处理完了事,那就不 是我说的刷任务。在日语中 ,形容流畅的“刷啦啦”是一 个拟态词,和“嘎嘣脆”或“ 光溜溜”等拟态词是一样的 ,它表现了事情以轻松愉快 的方式推进的样子,所以如 果是刷任务,轻松和愉快就 是其关键。 我们也可以感性地看, 从时间这个切入点来分析“ 刷”的含义。花多长时间完 成一项任务会给人一种顺畅 、干脆利落的感觉呢?我们 可以准备一些包含数字的模 型,这样会使抽象的事物更 加具体。 ·这是一项可以在1天内 完成的任务吗? ·这是一项可以在5小时 内完成的任务吗? ·这是一项可以在1小时 内完成的任务吗? ·这是一项可以在30分钟 内完成的任务吗? ·这是一项可以在10分钟 内完成的任务吗? ·这是一项可以在5分钟 内完成的任务吗? 像这样列出多种选项, 就会更加直观。在很大程度 上,如果需要花五六个小时 来完成~项任务,那就谈不 上是“刷”。把工作想象成干 家务活,就会很容易理解。 “刷”这种感觉就像是一口气 做完了一整套家务活,包括 晾晒衣物、清洁浴室、整理 房间、打扫地板和倒垃圾, 如果不是这样,你就无法体 会到爽感。 从感觉上来说,一个任 务在l小时以内完成比较合 适。如果完成一项任务的时 间超过了1小时,我觉得就 与形容事物快速推进的“刷” 这个字不符了。因此,我将 “刷任务”定义为依次处理一 个个在1小时内能够完成的 任务的工作模式。对于快速 且有效地处理一项任务来说 ,“1小时内”的时间标准只 是一个参考值,也可能有超 过1小时的情况,但是尽量 把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的意 识非常重要。 通过逆向思维获得积极 性 当一个人把“刷任务”当 作工作口号后,他的身心就 变得轻松自在了。在过去, 总有一些团队成员在工作时 拖拖拉拉,认为“这项工作 等一下再做也不迟吧”或“真 的有必要让我做这项工作吗 ”,而一旦采用了刷任务工 作模式,他们就会二话不说 迅速开始行动,高效完成任 务。有太多这样的例子,简 直不胜枚举。 过去,当我对一个总是 找借口、缺乏行动力的员工 谈起刷任务的概念时,起初 他会说:“什么是刷任务啊 ?听都没听说过。”但是, 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当他 们把需要做的事情分解成一 个个任务,并按部就班地处 理时,工作就会变得轻松有 趣起来。这时,他们甚至会 向管理者申请,想要完成更 多的任务。 这很不可思议吧?为什 么员工在体验过刷任务后, 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为 了能更好地解释,在这里我 引用日本东京大学脑科学研 究员池谷裕二教授的一句话 :“积极性这个词,其实是 由那些没有积极性的人编造 出来天天挂在嘴边的。因此 ,想要凭空激发出积极性, 简直是无稽之谈。”我非常 喜欢这句话。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 么做呢?根据池谷裕二教授 的说法,如果想要激发出一 个人的积极性,关键在于让 他的胳膊和腿动起来,并刺 激其大脑中的名为伏隔核的 区域。通过激活伏隔核,分 泌多巴胺,唤起人们去做某 事的欲望。也就是说,我们 在做一件事之前,并不存在 积极性,而我们在完成一件 事之后,才会培育出积极的 态度。结论就是,我们可以 运用逆向思维思考如何获得 积极性。因此,在刷任务的 过程中,员工在体验过如下 的心路历程后就能够一个接 一个地把任务干脆利落地处 理完。 (1)没有积极性。 (2)总之先处理任务。 (3)感觉有了动力。 (4)处理更多的任务。 (5)积极性越来越高。 (6)任务的处理速度也 越来越快。 如果你把这个过程想象 成骑一辆带有变速器的自行 车,就能很容易理解。人们 在刚开始骑行时都会用低档 ,过了一段时间,当你习惯 了这个速度时就可以换高档 了。速度在加快,但蹬踏起 来很轻松,让你觉得越骑越 有意思。最后,即使你把变 速器调到最高档,也仍然可 以平稳地蹬踏,此时你的情 绪高涨,根本不想停下来。 总之,即使员工没有积 极性,也可以通过行动来刺 激他们的伏隔核,让大脑分 泌多巴胺。因此,如果让员 工连续处理任务超过20分钟 ,他们就会体验到工作的兴 奋感,刷任务刷到停不下来 。 如果你懂得了这个原理 ,就能顺利地完成一个又一 个任务。用骑自行车来比喻 ,就是如果把“第一脚踏板” 踩对了,你就能一圈又一圈 地顺利骑下去。所以,应该 首先把刷任务当作工作口号 ,然后开始着手处理当下的 任务。 P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