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设计在童年(哈佛爸爸有话说)

人生设计在童年(哈佛爸爸有话说)
作者: (美国)高燕定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人生设计在童年(哈佛爸爸有话说)
ISBN: 9787563355631

作者简介

高燕定 1986年旅美,在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任研究仪器专家至今,为独立升学顾问。热衷教育研究和考察,深入了解美国教育。20年来,以独特的视角潜心探究美国教育文化,融合中西方教育思维之优势.形成自己对精英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独到见解。 首倡从童年就开始进行科学、理性的人生设计、职业规划的理念:呼吁青少年从小树立人生理想,增强职业意识,家长应指导子女,一起进行科学的早期职业规划。 联系方式:yandingg@yahoo.com gao@china-us.com 网 站:www china-us.com

内容简介

在中国,由于高考的压力,学生和家长一起跟着高考指挥棒转,家家 户户只求拼过高考,届时凭着分数在几天时间内临时选择专业,把孩子送 进大学,糊里糊涂地塞进一个专业,糊里糊涂地锁定他们的人生,哪里谈 得上什么人生设计。 美国是个特别崇尚自由独立人格的国家,很多人忌讳干涉孩子的个人 爱好,更不用说包办他们的前途。不少“西化”了的家长,“融入”主流 社会,接受“主流”思想,放着孩子的前途不管,没有从小引导孩子思考 职业和就业的问题,任由孩子自由发展,感到这就是在实践先进的美国教 育理念,以为这就是美国教育的精髓——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让孩子 自由发展。 实际上,这种没有人生理想,没有职业意识,没有职业目标的教育, 完全不是美国教育所提倡的。 没有理想,人生迷茫,许多孩子从小没有生活和奋斗的人生目标。这 种教育害了很多孩子,使孩子在宝贵的童年、少年时代,白白错失了可能 塑造孩子辉煌一生的机会。 自从女儿5岁来到美国,我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她长大以后要干什么? 也就是说,她的职业归属是什么? 我来美国以前,在中科院某研究所工作,到美国以后,在一所有4万多 学生的著名研究型大学工作,接触的都是靠数理化本领谋生的科技人才。 初到美国,感觉中国人爱说的那句老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 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改革开放初期,只有身怀数理化专长的人,才有 令人羡慕的出国机会。人文、商科或相关学科的人才出国的机会实在微乎 其微。在那个年代,中国社会普遍存在对人文学科的偏见,人们常常认为 人文学者多数是些学不了数理化的庸才,以致身不由己、退而求其次地作 了这个选择,这是极其片面的看法。岂不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如今,商学院和MBA是中国学生最热门的选择之一。 来到美国以后我很快就发现,如今在发达国家,以人文科学为基础的 政经人物恰恰正是真正指点江山、引领世界风骚、推动社会进步的豪杰! 那年,女儿5岁,我设想,她将来要进入哈佛大学,要进入顶尖的法学 院,未来的职业生涯是从事律师工作。当时,这种想法似乎是很不实际的 。20年前,从祖国大陆来美国的孩子,能站住脚,上个大学,找份过日子 的工作就很不错了。上哈佛,当律师?跟做梦差不多。中国孩子在美国当 律师,出人头地,那时确实闻所未闻。很多中国朋友都问我,真的想让你 女儿当律师?为什么要让她当律师?这个想法现实吗? 人们都知道,在美国,很多政商名人都是律师出身,有人甚至说,美 国是一个由律师控制的国家。律师的社会地位高,收入丰厚,名校法学院 毕业生就业前景美好。近年来,美国经济虽不景气,但顶尖法学院毕业生 的就业率仍高达95%以上,远远高于商学院,6位数的年起薪也没有因为经 济不景气而缩水。女儿如果加入这一行业,对她自己而言,既能立足于社 会,又能生活富足,也有益于提高中国人的社会地位,是很荣耀的。这些 想法,都是身为华人家长、为人父母者的良好而真实的愿望,是完全不必 掩饰的。 有了这些想法,我很快就暗下决心,为她设定这个职业目标。我把想 法对女儿说了,她二话没说就认定了。这倒不是因为女儿当时有多么成熟 的思想,而是因为那时她还是个五六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没有 逆反心理,容易接受大人灌输的思想。马克·吐温说过,孩子7岁的时候, 父亲在孩子的眼里是英雄。孩子当然愿意听信于英雄的,英雄给她灌输什 么,她都听得进去,乐于接受。 每个有活力的孩子都会梦想成为伟大人物。女儿在我日积月累的“当 律师”的宣传鼓动下,从五六岁开始就逐渐形成了这个牢固的志向。同时 ,由于从小就坚定了专业方向,对我所安排的对语言和相关能力的培养, 她都很愿意接受;我对她在各方面的要求,她也非常乐意配合。因为她在 小小的年纪,已经牢牢地把学法律、当律师作为自己的愿望和爱好,所以 能够高兴地完成很多同龄孩子不愿做的事情。 我认为,在孩子的童年阶段,引导孩子设立一个或几个人生目标是很 重要的。虽然许多人在他们自己的成长旅程中,可能会因为种种因素而改 变轨道,但是,在人生的最初十几年里,有一个目标比没有任何目标要好 得多。从小就有一个粗略的人生规划,比迷迷茫茫地混到高中毕业,甚至 更晚时,才开始认真地考虑自己的人生,仓促地培养自己的就业技能要有 利得多。 从小树立了人生目标,家长和孩子可以及时找出现实与这个目标间的 差距,调整学习方向,培养相应的能力和素质。比如,我女儿从小认定自 己将来要从事律师或相关的职业,在学习方面,就很注意语言能力的培养 ,她现在能够说英法西汉四种语言;在高中阶段,她加入了商业与法律交 叉的专业设计——一个好的律师必须是懂经济和商业的,暑假还到大学修 经济课;从小开始,阅读浩繁的书籍,涉猎面几乎无所不包——一个好律 师的知识面必须是广博的。 在兼职的选择上力求与职业方向吻合。比如,在高中时,她找了一份 卖珠宝的工作,既是为了广泛接触消费者,也是为了培养自己说服人的口 才;另一份每周17小时的工作,是替一家著名的IT调查公司当电话调研员 ,通常做完一个完整有效的调查,需要被调查者一个半到两个半小时耐心 的配合。律师和从商人员都要具备雄辩的口才和说服人的能力。选择这些 工作,都是她在有意识地为自己的人生方向作准备。 在参加社会活动方面也是如此。她应聘成为市少年法庭的律师、检察 官,定期出庭,参与审判少年罪犯;在高中,参加模拟法庭审判比赛,还 有其他形形色色的演讲比赛;加入一些社团,竞选成为社团的领导,锻炼 自己作为一个律师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