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的弹子球(精)

1973年的弹子球(精)
作者: (日)村上春树|译者:林少华
出版社: 上海译文
原售价: 37.00
折扣价: 24.50
折扣购买: 1973年的弹子球(精)
ISBN: 978753276552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九六九——一九七三 喜欢听人讲陌生的地方,近乎病态地喜欢。 有一段时间——十年前的事了——我不管三七二 十一,逢 人就问其生身故乡和成长期间住过的地方的事。那个 时代似乎 **缺乏愿意听人讲话那一类型的人,所以无论哪一 个都对我 讲得十分投入。甚至有素不相识的人在哪里听说我这 个嗜好而 特意跑来一吐为快。 他们简直像往枯井里扔石子一样向我说各种各样 ——委实 各种各样——的事,说罢全都心满意足地离去了。有 的说得洋 洋自得,有的则怒气冲冲,有的说得头头是道,有的 则自始至 终不知所云。而说的内容,有的枯燥无味,有的催人 泪下,有 的半开玩笑信口开河。但我都尽*大努力地洗耳恭听 。 原因固然不得而知,反正看上去人人都想对一个 人,或者 对全世界拼命传达什么。这使我联想到被一个挨一个 塞进纸壳 箱里的猴群。我把这样的猴们一只只从箱里取出,小 心拍去灰 尘,“砰”一声拍打屁股放归*原。它们的去向我不 知道,肯 定在哪里嚼着橡实什么的,然后一只只死掉——命运 是奈何不 得的。 这的的确确是一桩事倍功半的活计。如今想来, 假如那年 举办“热心听他人讲话者世界大赛”,毫无疑问我将 荣获冠 *。作为奖品,大概至少能得到一盒炊用火柴。 我的交谈对象中有一个火星出生的和一个土星出 生的。两 人的话给我以极深的印象。*先讲的是土星。 “那里嘛……冷得不得了。”他**似的说,“ 一想都发、 发晕。” 他属于某个政治性团体,该团体占据了大学校园 的九号 楼。他的座右铭是“行动决定思想,反之则不可”。 至于什么 决定行动,却无人指教。可九号楼里有饮用水冷却器 、电话和 洗澡的热水,二楼甚至有蛮别致的音乐室,里边有两 千张唱片 和“剧院之声”A5音响系统,堪称天堂(较之有一股 自行车 赛场厕所那种味道的八号楼)。他们每天早上用热水 齐刷刷地 刮去胡须,下午兴之所至地一个接一个打长途电话, 到了晚上 聚在一起听唱片,以至秋天结束的时候他们个个成了 西方古典 音乐爱好者。 十一月间一个天晴气朗的午后,第三机动队冲进 九号楼 时,据说里边正用*大音量播放维瓦尔迪①《谐和的 幻想》。 真假弄不清楚,却是一九六九年的温馨传说之一。 我从堆得摇摇欲坠的用来作路障的长椅下面钻过 时,正隐 约传来海顿的G小调钢琴奏鸣曲。那撩人情怀的气氛 ,同爬上 开满山茶花的山坡小路去女朋友家时一模一样。他劝 我坐在*漂 亮的一把椅子上,把温吞吞的啤酒倒进从理学院弄来 的烧杯里。 “而且引力大得很。”他继续讲土星,“一个家 伙踢在从 口里吐出的香口胶残渣上,竟踢裂了脚背。地、地狱 啊!” “是够意思。”我隔了两秒附和道。那时候我早 已学到了 各式各样——不下三百种——附和方式。 “太、太阳小得很,小得就像从外场看放在本垒 上的一个 橘子,所以总是黑麻麻的。”他叹息一声。 “大家干吗不离开呢?”我问,“容易生活的星 球另外也 是有的嘛,何苦……” “不明白。怕是因为生在那上面的吧——是、是 这么回 事。我大学毕业也回土星。建、建设一个美好的** 。搞、 搞、搞革命。” 总之我喜欢听遥远地方的故事。我像冬眠前的熊 一样贮存 着好几个这样的地方。一闭上眼睛,眼前就浮起街衢 ,现出房 合,传来人语,甚至感觉得到人们那大约永远一成不 变的、徐 缓然而实实在在的生之潮流。 直子也跟我讲过好几次。我一字不差地记得她的 话。 “不知道怎么称呼才好。”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