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领导力(500强企业学习的领导力法则)

全方位领导力(500强企业学习的领导力法则)
作者: 风里//陈雪频//包晨星
出版社: 中国友谊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0.90
折扣购买: 全方位领导力(500强企业学习的领导力法则)
ISBN: 9787505739635

作者简介

包晨星 现任蚂蚁金服集团组织发展总监。加入蚂蚁金服之前,曾担任时刻计咨询总经理、万科集团领导力顾问、Hay(合益集团)咨询顾问、上海人才咨询总监等职位。曾为上百家企业的数千位管理者提供过领导力咨询和测评服务。曾参与编著《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成事在人》等作品。 陈雪频 智慧云领导力发展机构创始合伙人,小村资本首席战略官,多家高成长企业的总裁教练和管理顾问,致力于提升企业家创新能力和领导力。为中国*大的二代企业家组织接力币国青年精英协会的联合创办人和首任秘书长。 他是“私人董事会”这个概念在中国的传播者和创新者,曾担任浦东创新研究院的执行理事和创新领导力精英计划主任,并把管理大师明茨伯格的**实践管理教育项目(IMPM)引进中国。曾参与《**财经*报》的创办,担任管理周刊主编和**财经《头脑风暴》和《中国经营者》策划,后来任职《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社群总监兼新媒体主编,目前依然担任一些知名财经媒体的专栏作家。 风里 本名李峰,独立顾问、领导力培训师、香港大学心理学博士。先后在Gallup、PDI、Hay Group三大**领导力咨询机构任职。曾创立上海人才有限公司测评事业部并任该事业部总经理、上海人才有限公司副总裁。曾经为万科地产、中国工商银行、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沃尔玛、斯特拉恩索、华润怡宝、百事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领导力评鉴和发展服务。在领导力测评和发展领域集各家之大成,创立风里领导力学派,著有《人选对了,事就成了》《领导力2l真言》《五大品质:**领导力心理基因解码》等作品。

内容简介

*让企业家*心的是什么问题?现在言必谈大数 据,我们也要用数据说话。在一家私董会提出来的 600多个问题中,前三类话题分别是:团队管理(占比 41.7%)、商业模式(19.1%)、自我管理(16.1%) 。从数据可以看出,团队管理已经成了*让企业家们 纠结的话题了,这也难怪,谁让人是*复杂的生物呢 …… 在这些团队管理的话题中,又分为三类:一类是 管理和股东和合伙人的关系,一类是管理和中高层经 理的关系,一类是管理和基层员工的关系。其中,* 难的是第三类,其实也是领导力中*基本的层面。 伟事达中国私人董事会小组成员A先生经营一家 电器公司,有员工200多名,主要由“80后”“90后 ”构成。过去两年,公司业务状况**良好,订单应 接不暇。然而2016年春节假期,某条生产流水线上的 40名工人回家过年,节后却只有8个人回来上班,导 致整条生产线停产。 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人逐一打电话给没有回来的员 工询问原因,发现大多数人并不是因为*换了新的工 作不来上班的,他们的回答大都如下:“觉得工作没 意思。”“想在家休息休息。”“没有收入没关系, 反正自己有房住,在家里吃饭,父母也会给生活费用 ,不想工作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领导层遭遇的一大难题:我应该 如何管理和保留新一代的员工? 实际上,不同年代出生的员工,由于所处环境和 所*教育不同,有着**不同的为人处世方式。20世 纪60年代的员工讲理想、讲责任、讲**;70年代的 员工考虑的是回报与付出是否平衡;而80、90年代后 的员工则是以快乐生活、快乐工作为导向。工作对于 他们来说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谋生方式,而是自我实现 的重要途径,从工作中寻找幸福感和归属感,寻找自 己的社会价值,是他们对于工作的首要诉求。同时, “80后”“90后”员工面临着比以往任何一代都多的 困境:高企的房价,阻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生 活;职业选择迷茫,学习培训的需求难以实现;情感 、精神的强烈需求不能很好地满足,长期困扰着他们 的心理。 管理者必须根据不同类型员工的心理状况和现实 压力,采取不同以往的管理方式才能奏效。而除了认 清不同年龄层员工的特点,还应该从性格、追求等不 同维度去理解员工。 **节你的员工属于事业型还是工作型 内心的原动力 让我们回顾过去,进入两个人的人生。 一个是约翰-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 ,美国石油大王,那个时代美国*有钱的人。他活了 98岁,创造了巨大财富,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也让 很多人破产。10岁时,洛克菲勒把爸爸给的零花钱存 起来,从来不花,而且还建立了一个账目。**,他 爸爸突然发现账目上少了50美元,当时一个工人的月 工资才10美元,于是问洛克菲勒钱去哪里了。原来, 他贷款给当地的农夫,而且利息高出银行贷款利息。 洛克菲勒一辈子都在琢磨怎么赚钱,可以说他这一辈 子就是追求金钱的一生。为了赚钱,他甚至间接让他 很多同行破产了,以至于有段时间全世界都认为他是 赚钱的魔王。为了改变形象,他捐了一所大学,就是 现在的芝加哥大学。在捐助仪式上,他目睹了学生的 欢呼,因此深*感动——他没想到给别人钱能得到这 样的精神回报。他后来还捐赠了很多钱,不过这没有 改变他追求财富的本性。他从小就开始记账,即便是 后来他富甲天下,他的每一笔账都**到美分,一分 不差。这些账目现在保存在博物馆里。 另一个是圣雄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印度的民族英雄。由于他对印度独立的贡 献,印度人民尊他为国父。他出身富裕,在英国*到 良好教育,在南非当过律师,本来可以过衣食无忧的 生活。但他目睹了印度平民的孤苦生活后,他选择了 放弃财富,开始自己的精神追求,一生追求“无暴力 的社会”。他认为,人的生理需要就这么一点点,很 容易满足,一个人一双鞋就够了,多了就是**。他 过着苦行僧的生活,一副眼镜、一双鞋、一块粗布缠 身,每天除了宣传他的信念以外,就是带着他的追随 者们打扫厕所。他带领印度人民获得了民族独立,被 尊称为国父,但依然不改平民作风,他享*的是人民 的爱戴。他是被暗杀的,死的时候79岁,但至今依然 活在印度人民的心中。 这两个人都是**人物,他们各自成就了骄人的 事业,但是他们的追求**不同:一个追求钱财,一 个崇尚理想。 老祖宗早就说过:“名利不可兼得。”这话有点 **,准确点说应该说是很大的名和很大的利不能兼 得。王石很早就看穿了这一点,他曾经面临名和利的 选择,他*终选择了名,当然他也没有**放弃利, 只不过和那些富豪榜上的人相比,他的收入要少得多 。一般人对于物质和精神或多或少地都有所图,只是 比例不同,也即是我们常说的“名利双收”。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