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9.60
折扣购买: 等待那个男人(卢·里德的人生与音乐)
ISBN: 9787305209031
雷朋墨镜,或者叫飞行员墨镜,守卫着镜片后面的谜 团——他总是这样,戴着太阳镜,对观众和音乐记者们冷 眼相向,显然还带有一丝轻蔑,卢·里德(Lou Reed)就 是这种粗鲁男孩的形象,再加上多年来他始终对公众抱有 戒备和敌意,就更是令他恶名昭彰。加里·格罗斯(Gary Gross)拍摄的这张卢·里德的照片是我最喜欢的照片之一 ,我把它用在了这本书的封面上。20世纪70年代末期,里 德不断地探索性爱之中的模糊地带,这既反映在他的私人 生活中,也一再被他写入那些关于纽约的朋友与底层生活 的八卦歌曲,这张照片正是他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 照片摄于1978年,当时这位黑衣男人刚刚和易装伴侣 雷切尔(Rachel)激烈地分了手。雷切尔实际上是个男同 性恋者,和卢交往了五年。那时的卢生活混乱,一心自毁 ,长期使用“极速”安非他命,酗酒。里德不加抑制的放 荡正反映在这张充满激情的黑白照片中,而他经典的矛盾 性的双性活力亦是这张照片的焦点所在,此外它也成了他 1979年的专辑《大钟》(The Bells)的封面,那张专辑 反响平平。 虽然他的形象颇具争议,几乎有点像易装者,但照片 上的里德并没有明显的、女性化的同性恋气质,只是做了 考究的卷发,相机取景框之外,他的右手其实拿了一面女 孩用的化妆镜,好像是要检查自己的妆容。照片上显然有 一种暗夜般的氛围,仿佛此人是一个夜行者,为了在白天 出现,重新做了一些调整。当然,里德的形象与性格中有 一种清晰的棱角,无法被直接说明,就像他的性取向一直 令人迷惑不解,他的态度暗示你不要靠他太近,否则你有 可能遭到攻击或是辱骂。 1957年,他和一个名叫“阴影”(Shades)的中学乐 队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首歌《那么蓝》(“So Blue”)。后 来他又组了一支名叫“原始人”(Primitives)的乐队, 推出了稚嫩的流行歌《鬼鬼祟祟的皮特》(“Sneaky Pete”)和《鸵鸟》(“The Ostrich”)。从那时起, 到 “地下丝绒”破坏性的车库噪音,再到他个人音乐生涯 不时变形的时间线,五十年来,卢·里德一直代表着我们 这个时代最前沿的音乐,带来充满斗志的创新活力。 在这本书里,我对卢·里德的兴趣有一部分是在于他 的独特考量,也就是把摇滚乐变成一种知性的文学表达工 具。或许他和鲍勃·迪伦(Bob Dylan)一样,是摇滚乐 界的小说家,他的歌经常是浓缩的微型小说,从街头诗歌 中汲取鲜活的体验,变成顽皮疯狂的叙事,再将其压缩进 有限的空间里,成为唱片中的歌词。比起更加成熟圆滑的 纽约诗派,如约翰·阿什伯里(John Ashbery)、弗兰克 ·奥哈拉(Frank OHara)、詹姆斯·斯凯勒(James Schuyler)和肯尼斯·科克(Kenneth Koch)这些人,他 在写作方法上与威廉·巴勒斯(William Burroughs)更 为相像,把线性时间解构为随机的视觉框架,成为错乱的 故事讲述,在他那代人特有的敏感性上则更接近垮掉派的 金斯堡(Ginsberg)、凯鲁亚克(Kerouac)和柯索。里 德最出色的作品和迪伦一样,可以成为纸页上的诗句,他 的歌词并不逊于正统的诗艺,简练的措辞和意象足以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