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3人生的王道珍藏版)(精)

活法(3人生的王道珍藏版)(精)
作者: (日)稻盛和夫|译者:蔡越先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6.88
折扣购买: 活法(3人生的王道珍藏版)(精)
ISBN: 9787506073042

作者简介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市,1955年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应用化学专业。 与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并称为日本“经营四圣”,也是“四圣”中目前唯一健在的一位,被誉为“当代松下幸之助”。 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52岁创办第二电电,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是日本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这两家公司都是“世界500强”的企业。 2010年临危受命,接掌日航CEO帅印,同时被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任命为内阁特别顾问。

内容简介

【遗训第二十一则】 道乃天地自然之道,故讲学之道,在于敬天爱人 ,以克己 修身为终始也。克己之真义在“毋意、毋必、毋固、 毋我”(语 出《论语》)。 凡人皆以克己成,以纵己败。观古今人物,事业 初创之人 其事大抵十之成七八,余二三终成者稀。盖因初能谨 言慎行, 故功立名显。然不觉爱己之心起,恐惧慎戒之意弛, 骄矜之气 渐涨。恃既成事业,苟信己万般皆能,则陷不利而事 终败,皆 自招也。故克己,人未睹未闻处慎戒也。 【释义】 所谓道,是天地固有之理,所以治学应以敬天爱 人(这里 的天可解释为神灵,但做“天道”理解似乎更为恰当 。换言之, 恪守天道即是敬天;而海内皆兄弟,故以仁之心爱众 即为爱人) 为目的,时刻谨记克己以修身。克己真正的目标是《 论语》所 言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主观,不独断 ,不固执, 不唯我)。凡人皆因战胜自我而成功,因放纵自我而 失败。以历 史人物为鉴,事业始创时,多数人能出色达到目标的 十之七八, 而能圆满完成余下二三成的人则屈指可数。究其原因 。最初能 自我约束,谨言慎行,从而功成名就。然而,功成名 就后不知 不觉生起爱己之心,谨慎、畏惧的神经松懈,开始骄 傲、得意 忘形起来,事业既成便自以为干什么都不费吹灰之力 。这种过 分的自信会把事情搞砸,最终导致失败。这一切都是 自作自受。 所以,最重要的是战胜自己,哪怕独处时、无人监督 时也能自 律、自诚。 西乡所说的“道”,即天道,也就是诚。中国古 代典籍《中 庸》有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实,至 诚相待,乃天道,而依循天道行事,方为人之道,是 做人的 法则。 西乡认为,治学、钻研学问,目的在于“敬天爱 人”。遵循 天地自然的规律,恪守诚之道,不分贵贱关爱众生, 这才是治 学的目的。 并且,若想依循敬天爱人之道行事,则自己必须 修性养心, 而修性养心的关键在于克己。我所理解的“克己”之 意是“战 胜烦恼丛生的自己”,或者说“压制自身过度的欲望 ”。 人一旦放任自流,心中就会涌出无穷的欲望。这 些欲望是 造物主赋予人类的本能。人生于世,必定常生烦恼, 人为了维 持肉体生命,这种烦恼或欲望必不可缺。 换言之,肚子饿时涌出食欲;外敌人侵,即生怒 火;因蒙 昧无知、不明事理而满腹牢骚。上述贪、嗔、痴在人 类烦恼中 为最甚,佛教称其为“三毒”。倘若放任不管,这三 毒会经常攻 人心头。 抑制烦恼的行为就是克己。所谓克己,即以自身 意志力消 除心中常现的烦恼——尤其是“三毒”。 接着上句,西乡说道:“凡人皆以克己成。”这 里的“己”, 便是会涌出欲望与邪念的自己。战胜了自己,那么不 论工作还 是人生都将一帆风顺。西乡一语道破——与欲望缠身 的自己斗 争,能否“克己”方为成败的关键。 这正是玄机之所在。开创事业之初,多数人会勤 奋努力, 能出色达到目标的十之七八。然而,最终彻底成功者 却为数 甚少。 究其原因,最初谨小慎微,谦恭虚己,贯彻天之 道,实行 诚之道,兢兢业业,从而功成名就。成功了,了不起 了,不知 不觉中放松了自律之心,生起自我放纵之心——迄今 为止能严 于律己,之后却渐渐开始自命不凡。 并非由他人来盛赞,而是自吹自擂——我能在那 么艰苦的 条件下奋斗,真了不起!于是,开始失却谦虚。伴随 着功成名 就,人大多必然忘乎所以起来。 并且,原本口口声声称“本公司目标是为社会、 为世人”, 结果却沦为“为自己”。这就是企业衰落的导火线。 这一切都是 自作自受,西乡如是说。 P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