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机械工业
原售价: 69.80
折扣价: 44.70
折扣购买: 觉知的父母(榜样少年的163成长模型)(精)
ISBN: 9787111714064
01 你做过的孩子都会了 ,你说过的孩子都忘了 网络上有这样一则关于 家庭教育的问答。 有人问:“为何父母总爱 提‘别人家的孩子’?” 答案中点赞最多的居然 是:因为父母认为“和逼迫 自己比起来,逼迫孩子容易 多了”。看到这个答案我不 禁哈哈大笑,孩子们真是太 好玩了,但又感觉无奈。的 确,父母总是以自己觉得对 的方式去催促孩子成长,却 从来不想想自己曾经也是孩 子。 在当今社会中,义务教 育已经普及,孩子基本都能 得到很好的教育,而课外兴 趣班能让孩子拓展兴趣…… 但孩子的教育却依然是 父母心头的刺,父母在教育 方面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 ,但往往收效甚微。父母何 曾想过,教育如果只是物质 、金钱的投入,那世间的教 育岂不是太简单了。孔子说 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如果用在父母 身上,那就是教育孩子应该 是父母先做,给孩子做榜样 。 孩子缺少的不是文化知 识,也不是兴趣、爱好,他 们的性格、习惯、处世智慧 很大部分都来自父母的“身 教”。在文字出现之前,人 类就已经存在了,在没有文 字、没有学校之前,人类靠 什么教育后代呢?正是“身 教”。 父母错误地以为,只要 告诉孩子怎么做,孩子就应 该学会。殊不知,为人处世 ,哪能是说说那么简单。要 是这么简单,所有父母都应 该是专家,因为父母学过的 知识、听过的道理真的太多 了。 有一次,我朋友和他的 孩子并排走在街上,他太太 跟在后面。突然他太太说: “你看你,把孩子带坏了。” 朋友很纳闷,自己走路走得 好好的,怎么就把孩子带坏 了?原来他的太太看到父子 两人并排走的时候,姿态一 模一样,甚至连内八字的走 姿都一样。我朋友跟我说起 这事,就感慨,内八字的走 路姿势可从来没有教过孩子 ,但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学 会了。他一直和孩子说走路 要挺直身板,孩子一点都没 学。 为什么那么多父母懂了 那么多道理,却依然教育不 好孩子?关键是父母的“言 传”总多于“身教”。孩子在 成长中对世界的认知、理解 更多源于父母潜移默化的影 响,而不是对书本知识的感 悟。所以,父母需要亲身示 范给孩子“应该怎样做”“如 何做效果更好”,而不是义 正词严地告诉孩子“哪些可 以做”“哪些不能做”“应该怎 样做”。 李嘉诚曾说过,再大的 家业传承,也抵不过言传身 教。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李嘉诚的身教明显胜于言传 。比如李泽钜和李泽楷年满 8岁便参加李嘉诚公司的董 事会议,两个孩子不仅要旁 听,还要针对一些问题表达 观点。就是依靠这种方式, 李泽钜和李泽楷学会了父亲 以诚信取胜的生意经。 当然,每个人的家庭环 境都不同,但身教胜于言传 的教育理念却是父母都应该 学会的。孩子在成长期间的 学术知识源于老师,但品德 操守更多源于父母。如果父 母不懂得以身作则,发挥榜 样作用,则有“养而不教”的 嫌疑。 孩子的成长是对世界从 无到有的认知过程。言传的 效果更多的是让孩子“认识” 世界,而“知晓”与否还要靠 身教。因为身教可以传达适 应世界、融入世界的方法, 缺少身教的孩子很难及时理 解世界运行的规则。 比如父母教育孩子讲文 明、懂礼貌,但如果父母有 说脏话的习惯,那么文明与 礼貌在孩子眼中便一文不值 。孔子也说过:“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 不从。”传授给孩子的理念 ,父母首先需要做到,如果 自己都做不到,孩子又怎么 会遵从呢?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 经大力推荐过一本书,书名 为《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作者贾容韬最初的身份并 不是老师,而是一位事业有 成的商人。正因为有一段惨 痛的育儿历程,贾容韬放弃 了自己苦心经营的企业,投 身到青少年教育领域。 作者的儿子是一个“资深 网瘾少年”,上学期间学习 成绩不理想,在校期间打架 等事件频发,小小年纪已经 有两次被学校劝退的经历。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