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15.40
折扣购买: 我的杂学/大家小书
ISBN: 9787200084689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散文家、翻译家、思想家,也是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奠基人。著有《周作人自编文集》、《周作人散文全集》等。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之门,曰,凤兮凤兮,何德 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 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 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 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 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 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 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 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稷而不辍。子路行 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 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禁。子路问曰,子见 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为黍而食 之,见其二子焉。明*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 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 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也, 已知之矣。 在这几节里我觉得末了一节顶好玩,把子路写得很可 笑。遇见丈人,便脱头脱脑地问他“有没有看见我的老 师”,难怪碰了一鼻子灰,于是忽然十分恭敬起来,站了足 足半天之后,跟了去寄宿**。第二天奉了老师的命再去 看,丈人已经走了,大约是往田里去了吧,未必便搬家躲 过,子路却在他的空屋里大发其牢骚,仿佛是戏台上的独 白,*有点儿滑稽,令人想起夫子的“由也喭”这句话来。 所说的话也夸张无实,大约是子路自己想的,不像孔子所 教。下一章里孔子品评夷齐等一班人,“谓虞仲、夷逸,隐 居放言,身中清,发中权”,虽然后边说我则异于是,对于 他们隐居放言的人别无责备的意思,子路却说欲洁其身而 乱大伦,何等言重,几乎有孟子与人争辩时的口气了。孔 子自己对他们却颇客气,与接舆周旋一节*可看,一个下 堂欲与之言,一个趋避不得与之言,一个狂,一个中,都 可佩服,而文章也写得恰好,长沮桀溺一章则其次也。 我对于这些隐者向来觉得喜欢,现在也仍是这样,他 们所说的话大抵都不错。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 谁以易之,*能说出自家的态度。晨门曰,是知其不可而 为之者,*能说出孔子的态度。说到底,二者还是一个源 流,因为都知道不可,不过一个还要为,一个不想再为罢 了。周朝以后一千年,只出过两个人,似乎可以代表这两 派,即诸葛孔明与陶渊明,而人家多把他们看错作一姓的 忠臣,令人闷损。中国的隐逸都是社会或政治的,他有一 肚子理想,却看得社会浑浊无可实施,便只安分去做个农 工,不再来多管,见了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却是所谓 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想了方法要留住他。看上面各 人的言动虽然冷热不同,全都是好意,毫没有“道不同不 相与谋”的意味,孔子的应付也是如此,这是颇有意思的 事。外国的隐逸是**的,这与中国的截不相同。他们独 居沙漠中,*食苦祷,或牛皮裹身,或革带鞭背,但其目 的在于救济灵魂,得遂永生,故其热狂实在与在都市中指 挥君民焚烧异端之大主教无以异也。二者相比,似积极与 消极大有高下,我却并不一定这样想。对于自救灵魂我不 敢赞一辞,若是不惜用强硬手段要去救人家的灵魂,那大 可不必,反不如去荷蒉植杖之无害于人了。我从小读《论 语》,现在得到的结果,除中庸思想外,乃是一点对于隐者 的同情,这恐怕也是出于读经救国论者“意表之外”的罢?P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