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湖南科技
原售价: 168.00
折扣价: 90.80
折扣购买: 读唐诗说健康(上、下册)
ISBN: 9787571021535
严忠浩,副主任医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家。1967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市老年康复中心退休。其出版的《常见老年病家庭康复操作指南》荣获2019年向全国老年人推荐优秀出版物,《看病就医指南》荣获中宣部组织的2020 “农民最喜爱的百种图书”。在国家级医学专业杂志发表专业论著18篇,在报纸、科普杂志上发表科普文章约100万字。
第一篇疾病篇 行年未四十,已觉百病生 ——中年人的健康危机:未老先衰 《多病戏书因示长孺》(权德舆) 行年未四十,已觉百病生。眼眩飞蝇影,耳厌远蝉声。 甘辛败六脏,冰炭交七情。唯思曲肱枕,搔首掷华缨。 诗人写自己年未满四十岁,已觉百病丛生,还列举了两个典型的症状“眼眩飞蝇影,耳厌远蝉声”,并强调发病的主要原因,不外偏食五味,内伤七情。最后诗人表示很希望宁肯过清贫而闲适的生活,有弃官归田的意思。 眼眩飞蝇影,耳厌远蝉声 诗中“眼眩飞蝇影,耳厌远蝉声”,是指“飞蝇症”(又称飞蚊症)和“耳鸣”。 现代医学认为,飞蚊症是眼睛玻璃体内的不透明物体投影在视网膜上而产生的黑点,细丝飞舞,白光陪衬下或白色背景下更为明显。生理性飞蚊症可由衰老引起玻璃体液化变性等所致;病理性飞蚊症常因视网膜血管破裂等所致。耳鸣的病因除与耳部病变有关外,还常受全身健康、衰老、精神状况等因素影响,常伴有眩晕或眼花。中医认为这些眼花、耳鸣等症状,多与“肾经不足”有关。 其实,从健康角度来看,诗中“行年未四十,已觉百病生。眼眩飞蝇影,耳厌远蝉声”,以及唐代诗人柳宗元在《觉衰》一诗中“久知老会至,不谓便见侵。今年宜未衰,稍已来相寻。齿疏发就踵,奔走力不任。咄此可奈何,未必伤我心。”这些都是未老先衰的表现。 什么是“未老先衰” 什么是衰老?衰老是人的机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岁的增长而自然发生的必然过程。在机体和组织的各级水平上出现的老化改变,表现出功能、适应性和抵抗力的减退,这种与年龄相符的老化征象称为衰老。衰老诱发疾病,疾病又促进衰老。 什么是未老先衰呢?研究表明,不同个体,衰老的进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提前出现的和年龄不相符的老化征象则称为早衰,俗称“未老先衰”。衰老变化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的过程,早衰就是超越了衰老的自然过程,提前出现衰老的现象。如过早地出现机体组织水平上和功能上的衰退,则是老化的病理性表现。 早衰的表现 早衰的主要表现,就是与自己年龄不相符合的一系列衰老现象:如外观方面,提前出现头发花白、秃发、皮肤皱纹增多,并有暗褐色“色素斑”,牙齿松动、早脱落等。 例如,唐朝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早年科场失意,仕宦无门,中年颠沛流离,明显未老先衰。中年的杜甫在诗中屡屡提及自己头发已白。40岁“数茎白发哪抛得”(《乐游园歌》);43岁“被褐短窄鬓如丝”(《醉时歌》);44岁“白首甘契阔”(《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46岁“白头搔更短”(《春望》);47岁“自知白发非春事”(《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58岁则“白头乱发垂过耳”(《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一),年年都有白发增添,甚至临终(59岁)还在吟咏“久放白头吟”(《风疾舟中伏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由此可见,杜甫50岁不到就已满头白发,可谓“穷愁潦倒,衰容宛若,不无夸大,毕竟传真”,未老先衰。 早衰在体力方面经常感到精神不支、易疲劳、小便次数增多、稍一活动或上楼梯,就会感到气喘、胸闷、心悸、经常头昏目眩,耳鸣、视力听力减退等。另外,食欲不振,消化功能差,抵抗力弱,容易感冒或易患多种慢性病。在性功能方面表现为性欲减退。男子可有阳萎、滑精,女子则乳房松垂,提早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 早衰在大脑功能方面四五十岁的人就较早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对熟人的名字经常忘记、学习新事物感到困难、反应能力迟钝、精神情绪不振、感情难以控制,易悲观、易烦、易激动、对外界事物提不起兴趣、无精打采,有时会表现有些神经质、讲话缓慢而啰嗦,动作也逐渐不太灵活。 早衰的种种表现看上去,有时比老年人的正常生理衰老还要明显些,一般生理衰老者的心理情感,虽然有变化,但不突出。而未老先衰者由于大脑功能的提前老化,他的心理情感、生理功能变化,因而会较明显。但早衰是从外表到身体各项功能的综合性提前衰老,并不是光凭外表或身体功能某几种改变,就误认为是“早衰”。 早衰的因素 许多因素都可以促使人的早衰,其主要有社会因素、精神因素、疾病、生活方式、营养、锻炼、环境、气候等。诗人在诗中“甘辛败六脏,冰炭交七情”,正是强调了偏食五味或情志过激均是促进早衰的主要因素。 其他因素如环境污染、噪音、卫生条件差、居住拥挤、气候炎热等,都是促使人类衰老的因素。如果能控制和改变上述的使人早衰因素,人类的寿命将会延长。 现在的中年人正处于人生顶峰,上有父母,下有子女,左有事业,右有人脉,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中年人的最大危机不是金钱、不是房子、不是汽车、不是职位……而是健康,是未老先衰。 如到了“行年未四十,已觉百病生”,那么这辈子就追悔莫及了,唐代诗人权德舆和杜甫一样也只活了59岁。 风痹宜和暖,春来脚较轻 ——中医说“风痹” 《春暖》(白居易) 风痹宜和暖,春来脚较轻。 莺留花下立,鹤引水边行。 发小嫌巾重,颜衰讶镜明。 不论亲与故,自亦昧平生。 诗人白居易中年后,多病缠身,特别是风痹、眼疾、肺病、头风等症长期不愈。但他性格开朗,善于带病养生,寄情山水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同时,这也使得他有了识医知药之缘。现存白居易诗篇有2803首,涉及医药的就有100多首。《春暖》一诗是描述春天暖和天气,诗人风痹症状得到改善后的感慨。 白居易的风痹症 白居易的诗中,涉及风痹的诗句很多,如《老病幽独偶吟所怀》中“眼渐昏昏耳渐聋,满头霜雪半身风”“半身风”即指患有风寒湿痹之疾。又《老病相仍以诗自解》诗中“昨因风发甘长往,今遇阳和又小康。”诗中“风发”指风痹发作;“小康”白居易自注:“春暖来,风痹稍退也。”这两句说,昨因风痹发作,疼痛难忍,甘愿以死了之,今遇春暖,病势减轻,又使身体稍安。 诗人久患风湿性腰腿痛。这种病往往在天气阴雨寒冷时加重,风和日暖时转轻。正如他的《春暖》诗中“风痹宜和暖,春来脚较轻”说明了风痹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另外,《病中诗十五首·序》中“冬十月甲寅旦,始得风痹之疾,体癏目眩,左足不支……”,《初病风》诗中“肘痹直生柳,头旋剧转蓬”,《枕上作》诗中“风疾侵凌临老头,血凝筋滞不调柔”等。 综观白居易的这些诗作,如同一份完整的病案其中记载了风痹病的发病特点,病程短,发作情况及主要症状。 唐代诗人中,患风痹症的除白居易外,还有杜甫、包佶等。见杜甫《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中“老妻问坐痹,幼女问头风”;包佶《近获风痹之疾题寄所怀》中“病夫将己矣,无可答君恩”。可见,风痹症在当时是一种常见病。 中医说“风痹” 风痹是中医“痹证”中的一种。痹症是病名,指因机体正气不足,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而致经络闭阻、气血凝滞而引起的肌肉、关节、筋骨,以疼痛、麻木、灼热、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总称。常以潮湿、高寒之地或气候变化之时发病为多。 痹症中,风邪偏重者称“风痹”,体肢酸痛、游走无定处;寒邪偏重者称“寒痹”,疼痛较甚、得热则舒服、受寒疼痛转剧;湿邪偏重者称“湿痹”,痛处固定,肢体着重、肌肤麻木;“热痹”见肢体关节疼痛、发热、肿胀,得冷稍舒。 《黄帝内经》中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行痹主要表现为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不拘上、下、左、右肢体关节,病或数时,或一二日,或三五日,日轻夜重。遇寒则病情加重,遇暖得热则病情改善。 中医对痹症的治疗以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原则。此外,平时要注调摄,增强体质和加强病后护理,做到适寒温。在气候突变时注意保暖,又要忌食生冷,以防寒冷的伤害。 现代医学说痹症 中医的痹证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一类疾病。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造成关节破坏,是导致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特征性的症状是对称性、多个周围性关节的慢性炎症病变,起病隐匿而缓慢,后才出现典型的关节症状,如早晨出现僵硬、疼痛肿胀等,多见于对称性的腕、掌指、足趾、膝、踝关节等。 骨关节炎又称肥大性关节炎或退行性关节炎,特点是单个关节或多个关节的软骨发生进行性病变。骨关节炎起病缓慢,最早的症状为休息后感到关节僵硬,但活动后反而消失。关节活动时可有摩擦音,然后出现疼痛,并有关节肿胀。 从唐代到现今一千多年又过去了,“风痹”之症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仍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头风目眩乘衰老,只有增加岂有瘳 ——中医说“头风” 《病眼花》(白居易) 头风目眩乘衰老,只有增加岂有瘳。花发眼中犹足怪,柳生肘上亦须休。 大窠罗绮看才辨,小字文书见便愁。必若不能分黑白,却应无悔复无尤。 白居易在中年后患有“头风”病,在他的诗句中曾多次言及。如此诗《病眼花》中“头风目眩乘衰老,只有增加岂有瘳”。《酬舒三员外见赠长句》诗中“头风不敢多多饮,能酌三分相劝无?”《九日寄微之》诗中“眼暗头风事事妨,绕篱新菊为谁黄”。《病中早春》诗中“今朝枕上觉头轻,强起阶前试脚行”。《新亭病后独坐招李待郎公垂》诗中“头风初定后,眼暗欲明时”。以上诗作,白居易均提到自己患“头风”证。他的“头风”与眼疾随着年岁增高,病情每况愈下,“头风目眩乘衰老,只有增加岂有瘳。”已影响到他的日常生活,“眼暗头风事事妨”。连他情趣中最爱之一“酒”,也不敢多饮“头风不敢多多饮”。头痛严重时只得卧床不起,连走路都困难,“今朝枕上觉头轻,强起阶前试脚行”。 中医说“头风” “头风”是中医的病证名,指头痛反复发作,经久难愈者,时作时止的疾病。病因多由风寒侵袭、痰火郁遏、气血壅滞头部经络所致。症状多见头部剧痛或掣痛,反复发作,痛连眉梢、眼睛,目昏不能睁开,有的还伴有鼻流臭涕、恶心、呕吐、耳鸣、眩晕、头部麻木等症状,亦可兼见眼病,二病联动。正如白居易诗中所说“头风目眩乘衰老”“眼暗头风事事妨”。 杜甫也患有头风,在《龙门阁》中有“目眩陨杂花,头风吹过雨”。的症状描述的诗句。头风有偏正之分:正头风,痛在头顶;偏头风,痛在一侧或两侧;两太阳处连脑痛者称为“夹脑风”。 古代中医很早就认识到,七情(即喜、怒、哀、乐、恐、惊)不调是诱发头风的重要原因。中医还认为,头为“元神”所居,又为髓海所在之处,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会于此。于是,天气所发,六淫之邪,人气所变,五脏之逆,均可导致头风。 头风不同于头痛 明代医学家方隅的《医林绳墨·头痛》中记载“浅而近者,名曰头痛;深而远者,名曰头风。头痛戛然而止,易于解散也,头风作止不常,愈后触感复发也。”从中医的角度讲,头风和头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中医提倡治疗头风应当整体出发,全面分析,辨证施治,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头风的治疗宜搜风散寒、疏通经络、气血为主;夹痰火者,宜兼清热化痰;病延日久而兼气血虚者,可配合益气养血或针刺等法。 现代医学现慢性头痛的原因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中医所讲的“头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头痛。慢性头痛只是某种疾病的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可以引起反复发作的慢性头痛的疾病有很多,有颅内病变,如脑寄生虫病、颅内血管性疾病、颅内肿瘤、脑外伤后遗症、偏头痛及其他血管性头痛、头痛型癫痫等;有颅外病变,如颅骨疾病、三叉神经痛、紧张性头痛、眼耳鼻齿源性头痛、颈椎病所致头痛、高血压所致头痛、神经症及癔症等。 白居易的“头风”是哪一种疾病引起的呢?这个问题很难有确切的答案。 头痛汗盈巾,连宵复达晨 ——头痛原因有几多 《苦热》(白居易) 头痛汗盈巾,连宵复达晨。不堪逢苦热,犹赖是闲人。 朝客应烦倦,农夫更苦辛。始惭当此日,得作自由身。 此诗是说诗人在酷暑天的夜晚,因患头痛症整夜很难受,但又想到与在炎炎烈日下,“锄禾日当午”的辛苦劳作农民相比,自己又不觉好多了。 几千年来,头痛是人们在生活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头痛的原因也有很多。如诗人在《病中赠南邻邻觅酒》中“头痛牙疼三日卧,妻看煎药婢来扶”。白居易的这次头痛,可能与牙疼有关。 中医说头痛 头痛是中医病证名,出《黄帝内经·素问》亦称头疼。根据中医的辩证论治理论,头痛与头风是有区别的,明代医学家方隅的《医林绳墨·头痛》中记载“浅而近者,名曰头痛;深而远者,名曰头风。头痛猝然而至,易于解散也,头风作止不常,愈后触感复发也。” 现代中医认为,头痛是一个常见的证候。很多原因可以引起头痛。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就是外感引起的头痛和脏腑有病引起的头痛。外感头痛又有因风、因寒、因热、因湿、因暑邪等的不同,或者兼而有之。内伤头痛又有肝阳证、肾虚证、痰湿证、血瘀证。偏头痛是痛在头之一侧,骤然发作,发作时痛甚剧,亦能自然停止,不发作时无其他不适。 各类头痛发作时,中医针刺治疗对止痛有效。 现代医学说头痛原因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是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的疼痛,不包括面部疼痛,也可以是颅外疾病引起。现代医学根据病因可将头痛分为以下种类: (1)血管性头痛是血管舒张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头痛、多为头部胀痛、牵扯痛、搏动性跳痛、电击痛等,常为双侧或全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的发作与月经、季节或环境有较密切的关系。高血压性头痛是颅内动脉持续扩张的结果,为额、枕部或弥漫性全头搏动性钝痛。 (2)偏头痛也是一类血管性头痛,多见于女性,部分有遗传背景,发作前有先兆,常见单侧颞部或眼眶后搏动性头痛,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等。大多数头痛发作时间多为2小时至1日,在头痛消退后,常有疲劳、倦怠、无力和食欲差等。 (3)脑血管病性头痛中,颅内动脉瘤多表现一侧眼眶周围搏动性痛或胀痛。脑血管畸形有癫痫发作、出血和头痛三大特征。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均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多为全头部爆烈样剧痛,伴恶心、呕吐。高血压脑出血可有剧烈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有轻度头痛。 (4)颅内感染性头痛是各种病原引起的脑炎、脑膜炎,均有头痛、颈项强直和急性感染中毒症状。以枕部或深在而弥漫的跳胀痛或撕裂样剧痛为主。 (5)脑肿瘤性头痛是脑肿瘤及其他占位性病变,如脓肿、血肿等所致的头痛是因颅内压增高或直接压迫刺激脑膜,牵拉血管及神经而发生头痛。脑肿瘤病人的头痛常常是首发症状,并可伴有呕吐。 (6)头部器官疾病头痛,原因很多,如长时间阅读、屈光不正、眶部组织及眼内结构的炎症和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炎、青光眼、中耳炎、鼻炎、鼻窦炎、牙病、颞颌关节炎等。白居易此诗中的“头痛”可能就与“牙疼”有关。 (7)肌收缩性头痛又称紧张性头痛,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头痛为紧篐样,重压牵扯样弥漫性胀痛,情绪紧张、焦虑、失眠时头痛加重,多伴有神经症症状。 (8)功能性头痛即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于各类头痛中最为多见,呈胀痛、紧篐感或重压感,性质不剧烈,部位不固定,病情起伏较大,可因情绪紧张或疲劳等加重。 ★唐诗古图兼收并蓄:本书共收录以药咏诗、以方咏诗、采药咏诗、以诗吟病、吟诗论药、诗言养生、诗咏保健、诗吟美容的唐诗300余首,并配有明代黄凤池所撰《唐诗画谱》数百幅古图,让读者充分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中医西医充分演绎:本书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特定视角来吟诵唐诗、探求健康,作者充分解读了所收唐诗中蕴涵的身体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社会适应健康知识、道德健康知识、治病疗疾健康知识,使读者在轻松有趣、图文并茂的阅读中,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鉴赏品位,又得到健康知识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