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中国人/易中天品读中国

闲话中国人/易中天品读中国
作者: 易中天
出版社: 上海文艺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8.40
折扣购买: 闲话中国人/易中天品读中国
ISBN: 9787532165087

作者简介

易中天,1947年生于长沙,曾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在易中天看来,《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家谱”,《资治通鉴》则是可供统治者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正因为如此,他认为汗牛充栋的各类中华史,大多没有全球视野和现代史观,因此他将在直觉、逻辑和证据的基础上,书写人们“不知道和想知道”的历史。 已出版作品:《易中天文集》(1-16卷),《易中天中华史》(总序、1-12卷)。

内容简介

第一章 饮食 一 民以食为天 吃出来的和做出来的 有人说,中国文化是吃饭吃出来的,西方文化是 做爱做出来的。 这当然不像话,也没什么科学依据,却也不是全 没影儿。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 式。要生存,要发展,这“饮食男女”四个字是不能 不讲的。就连动物,都知道不能不觅食,不能不求偶 。这是本能。用句文雅的话说,就叫“食、色,性也 ”,管你张三李四天王老子,都一样。反正不吃饭, 就会一命呜呼(个体无法存活);不做爱,就会断子绝 孙(种族不能繁衍)。不能生存,何谈发展,又哪有什 么文化? 这可是天大的事,搁到谁头上也含糊不得。 所以中国便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就是 说,吃饭这事,有天那么大,或者直接的就是天。可 惜“天”只有一个,给了“食”,就不好再给“色” 了。因此不曾听说过“民以色为天”的。民以色为天 ,举国上下都是“淫夫荡妇”,那还了得?再说,“ 饱暖思淫欲”,填饱了肚子才谈得上其他。如果连吃 饭都成了问题,哪里还动得了别的心思? 因此重视归重视,偏心眼儿却也难免。大体上说 ,“饮食男女”这四个字,中国人似乎更看重“饮食 ”,西方人则似乎更在乎“男女”。西方人会因为一 个女人去打仗,中国人就不会。像古希腊人那样,为 一个什么名叫海伦的女人而发动一场特洛伊战争的事 ,中国人是不会干的。中国人只会在打败了仗以后把 责任推到女人身上,让女人当替罪羊,比如妲己或杨 贵妃。中国人打仗也有抢女人的。比如曹操攻破邺城 ,曹丕便趁机把袁熙的老婆甄氏“笑纳”了。但那是 “搂草打兔子”,捎带的事。主要任务还是抢饭碗, 打人家锅碗瓢盆的主意,文雅的说法叫“问鼎”。鼎 是什么玩意?烧饭锅么! 当然,“问鼎中原”的那个“鼎”,已不简单的 只是一口烧饭锅了。作为政权和权力的象征,它也是 一种神器。这事我们以后再说。但用烧饭锅来做神器 和权柄,这就很有些意思,至少说明管饭比管别的什 么更重要一些。男女之事当然也很重要,因此也有用 性器来做神器和权柄的,比如“圭”就是。圭,玉制 ,状如男根,大小不一。天子所持者日“镇圭”,一 尺二寸;公爵“桓圭”,九寸;侯爵“信圭”。七寸 ;伯爵“躬圭”,五寸。反正谁的阳器粗壮伟岸,谁 的权力就大,地位就高。看来,上古时期人们要解决 的,主要就是‘‘饮食”和··男女”这两件大事。 一个“鼎”,一个“圭”,便都好生了得。鼎供在庙 堂之上,圭拿在诸侯手中。拿在手中的没怎么听人说 要夺,供在堂上的却老是有人来问,“鼎”的分量显 然要重于“圭”,“饮食”还是比“男女”重要。 其实不要说神器,就连神,也中西有异,职司有 ◆畅销二十年经典,四次再版,2018年修订 ◆或引经据典或诠释字词,内容风趣又不失深刻 ◆全书分九个章节,从极具中国特色的现象中解读文化的内在核心 ◆“闲笔”写“正书”,易中天从“传统学人”向“另类学者”的转型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