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138.00
折扣价: 99.00
折扣购买: 故宫营建六百年(珍藏版)
ISBN: 9787521766196
晋宏逵 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古建筑学家。 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1992年奉调国家文物局,从事世界文化遗产、文物建筑的保护管理工作。2002年奉调故宫博物院,从事故宫的整体保护维修管理工作。 曾任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副司长、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曾兼任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紫禁城学会会长等社会团体职务。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学术委员会委员。
故宫建筑的装饰艺术 故宫建筑群整体统一和谐,以灰、白为主调的砖石台基、红色为主的屋身和宫墙、黄琉璃瓦覆盖的大屋顶,以及屋檐阴影里的青绿彩画,构成了故宫建筑群的色彩基调。同时各个院落因为功能的区别和时代的演进表现出各自的特色,形成个体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这种和谐与特色并存,依赖于空间的精心安排和传统工艺技术的鬼斧神工。故宫建筑的装饰艺术,主要有石雕、琉璃和建筑彩画,它们在四季的天空和大面积稳重的灰色地面的衬托下,熠熠生辉。内檐装修是营造室内空间特色的最重要手段,本身也是一种装饰艺术作品。故宫里很多建筑室内面积很小,但是凭借内檐装修,营造了优雅的文化品位。 琉璃 《魏书·西域传》里记了一个故事。距离首都代城(今山西大同)一万四千五百里有个大月氏国,世祖皇帝的时候,从那里来了个商人,自称会把石头铸造成五色琉璃。于是去山里开采矿石,在代城铸造,大获成功,光泽比从西方来的还美。世祖命人用来建一座行殿,能容百余人,“光色映彻,观者见之,莫不惊骇,以为神明所作”。据此,琉璃技术大约在5世纪前半叶传入中国,而且原料易得,造价并不昂贵,逐渐发展起来。到明清时代琉璃制造是早已纯熟的技术。用琉璃烧造砖瓦和建筑装饰构件,色彩丰富,色泽饱满,不易褪色。由于礼制等级制度的限制,民间建筑的琉璃构件只能用在寺观中。故宫建筑富有色彩,大面积的屋顶琉璃瓦厥功甚伟。其他琉璃装饰主要用在影壁和各类门的立面,增加建筑趣味和色彩。 影壁是特殊位置的墙。中国建筑,不希望外人从大门口就窥视庭院,如果是园林,也不希望游人对园内景致一览无余,所以正对门口设一堵墙,因其功能命名为影壁。影壁来源古老,考古工作者20世纪70年代在陕西岐山发现的西周时期四合院遗址,其门口之外竖立一夯土“屏”,即影壁。其作用也是防止从院落外看见门内情景。明清时期,影壁除设在门内、外,也有设在大门两侧的,工匠根据影壁的平面形状和位置,加以命名。平面是一堵直墙的叫一字影壁。一字折向前,组成一个“八”字的,叫八字影壁。把“八”字的两斜墙放到大门两侧,叫撇山影壁。如果是在大门两侧先做一字,再接撇山的,叫一封书撇山影壁。位于门两侧的一字影壁也叫看面墙。 故宫影壁作品众多。最著名的当然是宁寿宫门前的九龙壁。它是一字影壁,通高约3.5米,长约29.4米,下边用汉白玉石做须弥座,座上全部用琉璃砖瓦砌就。作为琉璃雕塑,它的构图充满想象,九龙姿态各异,顾盼生情;色彩瑰丽丰富,用了黄、白、紫、绿、蓝、青等颜色。而作为琉璃砖的砌体,画面用270块琉璃砖拼成,仅为保持龙的形象完整,在工艺技术上就要克服众多的难题。 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在钦安殿前添加了一座天一之门,门左右各立一道看面墙,也采用了影壁的样式。下部用雕花琉璃砖砌须弥座,花纹丰满流畅。其上用琉璃砖砌出木结构的样子,立柱、额枋、斗栱、檩、椽,全都忠实地按模数加以制作。上边覆盖歇山黄琉璃瓦屋顶。牌坊心装饰着中心花和四个岔角花,其余部位抹红灰,色彩效果强烈。中心和岔角的云鹤图案,显示了钦安殿的道教殿堂性质。明代作品的类似构图还出现在英华殿殿门。乾隆初期改建的重华宫门两侧的看面墙也很精彩,是清代中期琉璃装饰的典型作品。 故宫里作为大门的建筑物,从结构形式和外观上分类,有城门、殿宇式门、宫门、牌楼门、花门、随墙门、垂花门等样式。如我们所熟悉的宫城的午门、东华门、西华门、神武门等,都属城门。太和门、乾清门、文华门、武英门等,都属殿宇式门。大明门、东三座门、西三座门等,属宫门。 牌楼门是结构最简单的一类大门,只用一对木柱,加上屋顶。为了保持稳定坚固,木柱两边砌墙。故宫里年代最久远的牌楼门是御花园出口三门:承光门、集福门和延和门。 它们位于宫城后门之内,正对高大森严的宫墙和顺贞门,背后同样是高大的钦安殿,还要采用一正两顺的三门形式,恐怕任何人对这样的建造条件都会为难。但是古人用高超的建筑手法解决了这个难题。牌楼门本身就具有轻灵的性格,每座门两侧的影壁墙营造了瑰丽的气氛,而影壁墙之间的卡墙只有一人高,丝毫也不影响园内假山古树、亭阁殿堂成为这个小小空间的借景。 花门是指用琉璃砖瓦砌的门楼。在东西六宫的区域里,每一座宫门,长街的各门,都采用了花门的建筑形式。东一长街的近光左门和长康左门,加强了小街的纵深感。东西六宫南端的两条东西小巷,分别有四重花门,构成繁华的景象,成为这个区域独特的景观。 养心殿院门是典型的花门,左右两堵厚墙承重,下边是汉白玉的须弥座,黄琉璃瓦歇山屋顶,左右两个一字影壁。花门的正、背两个立面,全都用琉璃砖砌成木构的形式,额枋、斗栱也要预烧出琉璃彩画。两个墙腿(厚墙的前后面)和影壁墙,组成两组画面,每组都有中心花和岔角花。浮雕的光影和红黄绿原色的搭配,使其装饰效果非常强烈。 皇家建筑还有随墙门,就是在高大的墙下面开辟门洞,简单的随墙门可以没有任何装饰。但是故宫的牌楼门和花门,有很多建在高墙之下,就是在门的屋顶之上,还有一道墙顶,而且墙之内外两侧,门的立面是一样的,就仿佛是墙两面都建了一个门脸。如何命名,我们姑且称之“随墙牌楼门”和“随墙花门”吧。它们也需要琉璃进行装饰。 1.【故宫院长说故宫建筑,斩获多项大奖】故宫前副院长、古建筑学家晋宏逵作品。“中国好书”获奖作品、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获奖作品、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等。 2.【看见故宫里的中国建筑精粹】灰、白为主调的砖石台基,红色的屋身和宫墙,金黄琉璃瓦覆盖的大屋顶,屋檐阴影中的青绿彩画……红墙黛瓦间,飞檐翘角的精致与石雕木刻的细腻无不诉说着中华文明的厚重历史。跨越600年悠悠岁月,在故宫的古建风韵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瑰丽与建筑艺术之精髓。 3.【四大主题读懂故宫是怎样建成的】从“熟知”故宫到“深知”故宫,四大主题洞见故宫600年的智慧与传奇——营建历史、建筑格局、建筑艺术、修缮传承。读完本书再逛故宫,告别走马观花式打卡,行有所获! 4.【240余幅图片,纸上演绎故宫之辉煌,历史风华再现】书中收录了240余幅图片——古代舆图、今时地图、历史地理风貌图、古建筑复原图、老照片与新影像全面公开。 5.【珍藏版升级】硬壳精装,可平摊翻阅;内外封特殊工艺,呈现细节品质;高品质特种纸全彩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