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日报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0.80
折扣购买: 内向高敏者:如何在外向的世界自在生活(精装)
ISBN: 9787547733905
西尔维亚·洛肯 语言学博士,企业培训师,在德国学术交流资讯中心(DAAD)从事过多年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独特的工作经历让她对性格这一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2003 年起,她开始专为性格内向者这一特定人群做咨询工作。 事实上,洛肯博士自己就是一个安静的内向者。多年来,她陪伴周围的内向者一步步迈向成功。她认为内向和外向是一个高度多元的话题,领导者可以利用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差异,提高合作与深化关系。 她与丈夫育有一子,居住在波昂及柏林,来往于德国与美国文化之间。她总是不停地在寻觅好书、精彩的谈话对象以及吉光片羽的智慧。
我们的优秀之处 我们要强化自己的优势,而非尝试变成一个根本不是自己的人,同时也不要逃避身上的毛病。 很多内向高敏者碰到的困难都和他们的优势相伴而行。他们的优点很明显,却又如此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 内向高敏者的苦恼:我的缺点 “我就是没法像别的同事一样推销自己。其他人在老板面前好像总能轻易地表现自己。” ——丽萨,29 岁 “皮特是我升职路上的竞争对手,如果我能像他一样擅长演讲就好了!他说话总是那么风趣幽默,我却讨厌站在台上,其实专业上我明明比皮特优秀得多。” ——亨利,46 岁 “朋友们周末总想出去玩,但是我常常只想窝在沙发里,安静地看书,或者睡个午觉。我是不是早衰了?” ——拉娜,24 岁 我碰到过很多内向高敏者,他们来参加我的培训时总带着某种期待:改变那些他们觉得不好的特性和行为,就像丽萨、亨利和拉娜一样。这些自我批评者们常常会忽视——内向高敏者有特别的优势。我介绍了十种内向高敏者的优势,很多人都表示惊讶:原来内向高敏者的生活里还藏着如此多的好处! 这些优势就像引路的星星。接下来的内容中我要用它们作为标题,引导我们的成长。这些优势是我们的创造力,是让我们与众不同的地方,是我们的本真。我们要强化自己的优势,而非尝试变成一个根本不是自己的人,同时也不要逃避身上的毛病。你会发现,每个优势都有它的“阴暗面”,就像每束光都会投下阴影一样。然而,即使黑暗的那一面也能在你的成长中起作用,甚至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你一定有过类似的经历:只有在疼痛的时候,你才会开始改变。 之后的十个章节都以典型的内向高敏者的一种优势为标题,每个章节中也都会给阴暗面留出足够的篇幅,它们可能是障碍、诱惑,也有可能是痛苦。我们会去寻求它们的根源。 让我们回到内向高敏者的强项。如果你读过我关于内向高敏者和外向活跃者的书的话(《内向心理学》和《性格拼图》),你会发现这本书里关于内向高敏者强项的顺序其实有些许不同,原因在于当我研究优势和障碍如何让它的所有者发展的时候,觉得应该调整一下顺序。 内向高敏者的优势 内向高敏者并不优于或差于外向活跃者。他们拥有典型的优势,就像拥有一笔沉默的宝藏。为了让你能从一开始就看得明白,在这里我先列出十大优势概览。 内向高敏者的优势: 1. 谨慎:感知风险,评估风险。 2. 专注:专注于一件事情。 3. 自我探索:追求思考和交流的意义、深度和质量。 4. 善于倾听:收集和处理信息,并从中得出推论。 5. 安静:在受到外部刺激的时候低调地寻求专注力,想办法放松,并寻根究底。 6. 独立:按照自己的原则自主生活,能独自一人,也能给予他人独立自主的空间。 7. 善于分析: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进行复杂的构想和系统性的规划。 8. 擅长写作:与口头表达相比,更喜欢、也更擅长书面表达。 9. 持之以恒:拥有向内的力量,能长时间耐心地专注于某件事。 10. 有同理心:能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寻求自己和他人的共同点。 内向高敏者的劣势 如果我们内向高敏者只有优点就好了。然而,我们总是第一个用自己的缺点难为自己的人,因为我们总想改变这些障碍:它们会打乱我们的计划,搞砸我们和别人的交流,导致我们没法好好生活。 我们的劣势其实也可以成为重要的路标:它会帮我们看清自己的需求,并为达到目的做好准备。如果我们想好好规划生活,让自己心想事成,那就必须能够准确评估自己的劣势。 内向高敏者的劣势: 1. 恐惧:过于小心,妨碍行动和决定。 2. 过于注重细节:做事没有大局观。 3. 易受刺激:容易被太多、太杂和太快的信息难住。 4. 被动:钻牛角,哪怕这会起到消极作用。 5. 逃避:通过回避来应对困难。 6. 过分理智:忽视情绪,高估理智。 7. 自我否定:否定或看低自己的特色和需要。 8. 固执:和他人相处的时候不善于变通,太依赖于习惯。 9. 孤僻:不爱交际,导致自己可能变得无依无靠。 10. 害怕冲突:无法积极应对棘手情况,并因此不堪重负。 生活中的性格心理学系列!你可以放心活出自己真实的样子,因为认真负责的态度才是幸福生活的关键!德国知名性格咨询专家西尔维亚·洛肯十余年研究总结,德国畅销书,入选《明镜周刊》封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