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文艺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6.30
折扣购买: 毕淑敏散文(名家散文典藏)
ISBN: 9787533925949
毕淑敏,女,祖籍山东文登,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服役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1990年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专业作家。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卷。散文精品集《心灵处方》,长篇小说《红处方》、《拯救乳房》、《女心理师》等。**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内科主治医师,注册心理咨询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
幸福的镜片 现今家庭,有些简直成了情绪火葬场。一位女友说,先生在外面笑眯 眯,人都赞脾气好,可回到家里,满脸晦气,令人沮丧。女友恼火地抗议 ,你不要金玉其外,轮到自家人时,却像八大山人笔下的鱼鹰,白眼球多 ,黑眼球少。先生立即反驳道,人又不是仪器,不可能总调整在*佳状态 。发愁的时候,懊恼的时候,垂头丧气的时候,你让我到哪里撒火?和领 导吵吗?不敢抗上;和同事争吗?来日方长,得罪不起;在公共汽车上和 不相干的人口角吗?人家招你惹你了?那不是伤及无辜,太不“五讲四美 ”了吗?女友说,我是你亲人,却经常看你黑脸,你这不是残害忠良吗? 先生说,家是*隐蔽*放松的场所,一个人若是在家里都不能扒下面具, 赤裸裸做人,那才是大悲哀。我阴沉着脸,并非对你恶意,只是情绪病了 。你装聋作哑好了,不必同我一般见识。有什么不中听的话,并非针对你 ,只是宣泄自己的郁闷。如果你爱我,就请原谅我的种种真实…… 女友困惑地说,人怎么能把家庭当做消化情绪的垃圾场?这样下去, 谈何幸福?! 我倒以为幸福的家庭,不妨成为回收情绪垃圾的炼炉。将成员的种种 不快以至愤慨忧愁苦恼悲凉……都虚怀若谷地包容下来,然后紧闭炉门, 不再泄漏。让那炉中真火慢慢熬炼。直到怨气焚化成白色无害的灰烬,如 烟散去,不见踪影。 这事说起来简便,实施的时候,却很易失控。人在家居,心不设防, 就像没打过麻疹疫苗的小儿,对情绪缺少抵抗力。一旦心境恶劣,极易传 染他人。又因至爱亲朋,血脉相通,结果一人发火,污染全体,大家受难 。很多原本是外界的小风波,*后演成家庭的全武行。 好的家庭要有丝网般的过滤功能。快乐的幸福的消息,如高屋建瓴, 肥水快流,多拉快跑,让佳音火速进入所有成员的耳鼓。忧郁的不幸的消 息,只要不关急务,便遮掩它,拖延它,让时间冲刷它的苦涩,让风霜漂 白它触目惊心的严酷。 好的家庭是会变形的镜片,能发生奇妙的折射。凸透使视物变大,凹 透让东西变小。如果是愉快的源泉,哪怕只是夫妻间的一个手势,孩子捧 出的一杯清水,远方朋友的一个问候,陌生人的一个祝福……都应透过放 大镜,使它纤毫毕现,华光四射。让一朵杜鹃,蔓延出一片火红的山谷。 让一个口哨,轰响成一部辉煌的乐章。从一片面包,憧憬出今后日子的和 美丰足。携一缕春光,扩展成融融暖意,铺满整个家庭空间。 如果是苦难和灾异,比如亲朋远逝,祸起萧墙,泰山压顶,骤雨狂风 ……降临的种种天灾人祸,经了家庭镜片的折射,都应竭力缩小它的规模 ——淡化压力的强度,软化尖锐的硬度,衰减振荡的烈度,压缩波及的范 围,控制哀痛的伤害,截短作用的时间……让家人在家的庇护下,惊魂甫 定,休养生息,疗治创口,积聚新力,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这是否澳洲鸵鸟的战术,一厢情愿?我想明晰的镜片和浑黄的沙砾有 原则区别。无论喜讯还是噩耗,通过家庭镜片的折射,它们未曾消失。依 然存在,改变的只是外界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觉。 放大欢乐,缩小痛苦,这就是幸福家庭的奇妙镜片功能。 爱的回音壁 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关爱之心,大概达到中国 有史以来的*高值。家的感情像个苹果,姐妹兄弟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 。若是千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独步天下了。 在***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幸福?我 好奇地问过。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 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 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是多么爱你们啊…… 孩子们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了爸爸妈妈呢?也不能 白当啊,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这难道就是爱吗? 爱也太平常了! 我怔住了。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族的水 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可是,你怎让由你一手哺育长大的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呢?从他眼睛 接受**缕光线时,已被无微不至的呵护包绕,早已对关照体贴熟视无睹 。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当某种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迅速迟钝麻痹。 如果把爱定位于关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看顾渐次减少, 孩子就会抱怨爱的衰减。“爱就是照料”这个笨拙的命题。把许多成人和 孩子一同领入误区。 寒霜陡降也能使人感悟幸福,比如父母离异或是早逝。但它是灾变的 副产品,带着天力人力难违的僵冷。孩子虽然在追忆中,明白了什么是被 爱,那却是一间正常人家不愿走进的课堂。 孩子降生人间,原应一手承接爱的乳汁,一手播撒爱的甘霖,爱是一 本收支平衡的账簿。可惜从一开始,成人就间不容发地倾注了所有爱的储 备,劈头盖脑砸下,把孩子的两只手塞得太满。全是收入,没有支出,爱 沉淀着,淤积着,从神奇化为腐朽,反让孩子成了无法感知爱意的精神残 疾。 我又问一群孩子,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 没指望得到像样的回答。一个成人界都争执不休的问题,孩子能懂多 少?比如你问一位热恋中的女人,何时感觉被男友所爱?回答一定光怪陆 离。 没想到孩子的答案晴朗坚定。 我帮妈妈买醋来着。她看我没打了瓶子,也没洒了醋,就说,闺女能 帮妈干活儿了……我特高兴,从那会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翘翘辫女孩 说。 我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因为我们刚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 歌,词里说的是给妈妈倒水,可我妈还没回来呢,我就先给我爸倒了。我 爸只说了一句,好儿子……就流泪了。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光 头小男孩说。 我给我奶奶耳朵上夹了一朵花,要是别人,她才不让呢,马上就得揪 下来。可我插的,她一直戴着,见着人就说,看,这是我孙女打扮我呢… …我知道她*爱我了。另一个女孩说。 我大大地惊异了。讶然这些事的碎小和孩子铁的逻辑。*感动他们谈 论时的郑重神气和结论的斩钉截铁。爱与被爱高度简化了,统一了。孩子 在被他人需要时,感觉到了一个幼小生命的意义。成人注视并强调了这种 价值,他们就感悟到深深的爱意。在尝试给予的同时,他们懂得了什么是 接受。爱是一面辽阔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爱意反复回响着,折射着,变 成巨大的轰鸣。当付出的爱被隆重地接受并珍藏时,孩子终于强烈地感觉 到了被爱的尊贵与神圣。 被太多的爱压得麻木的孩子,只得用一只手,完成给予和领悟爱的双 重任务。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 和周围的人。这*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不要抱怨 孩子天生无爱,爱与被爱是铁杵成针百年树人的本领,就像走路一样,需 反复练习,才会举步如飞。 如果把孩子在无边无际的爱里泡得口眼翻白,早早剥夺了他感知爱的 能力,育出一个爱的低能儿,即使不算弥天大错,也是成人权力的滥施, 或许要遭天谴的。 在爱中领略被爱,会有加倍的丰收。孩子渐渐长大,一个爱自己爱世 界爱人类也爱自然的青年,便喷薄欲出了。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