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新星
原售价: 89.00
折扣价: 57.00
折扣购买: 张掖传:千年丝路八声甘州
ISBN: 9787513349130
陈玉福,国家一级作家、文化学者,张掖市文联名誉主席,兰州文理学院驻校专家、文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九大代表,甘肃省作家协会顾问、第六届副主席,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出版长中短篇作品50余部,1000多万字。其中长篇小说《西凉马超》入围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绿色誓言》入选建党100周年100部经典作品系列;电视剧本《建军大业》获中国优秀电视剧原创剧本奖,电影剧本《八步沙》获中国电影优秀剧本奖;电影《八部沙》电视剧《绿色誓言》作为建党100周年献礼作品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档播出。另有多部作品曾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甘肃省委省政府文艺突出成就“荣誉奖”,第四届、第八届、第九届敦煌文艺奖,“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第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长篇小说奖、中国网络十大杰出小说奖、中国电视剧原创剧本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剧金鹰奖等奖项。 程琦,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张掖市文联副主席。著有诗集《爱的意识流》《漂泊的灵魂》等,作品入选多种选集。 任玲,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会员,陈玉福专家工作室成员,讲好中国故事作家提高班学员。
断匈奴右臂张中国之掖 每一个王朝更迭都是一部风云激荡的巨变史,每一个盛世的崛起又是一次人类整体向文明过渡的进化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无数次新旧交替、天下分合的大事件,也因此诞生了许许多多青史留名的文臣武将、豪杰枭雄。这些人创造了历史,也造就了许多遗传后世的神话,他们或永远留在了史册中,或活在民间的传说里,成为沧海桑田般的记忆。譬如,霍去病。 霍去病的一生灿若星辰,但又短如流星转瞬即逝,在年仅 24 岁时就英年早逝了。尽管如此,在他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却留下了太多耀目辉煌的英雄事迹,由他缔造的那些传奇深深影响后世,并将在未来一直被铭记。尤其在西北地区,霍去病这个名字早已深入人心,代表着威武彪悍、霸气凌云,历来都是西部人崇尚的标准英雄形象。 张掖的得名事关霍去病,事关一段彪悍铁血的华夏历史,西部传奇。2000多年前西汉建立初期,河西地区还是游牧民族匈奴的生活聚居地,是中原王朝口中的“蛮夷之地”。河西,是因为地处黄河以西的统称,在匈奴占领之前本属大月氏部族领地,虽然与中原王朝时有摩擦,但相比于匈奴人的好战,大月氏是一个相对喜欢安宁,没什么入主中原野心的游牧民族。正因为大月氏的得过且过,最适宜于牛羊牧养的广袤河西草原归属了匈奴人强悍武力的统治之下,继而威胁到了大汉的西北边境。匈奴人控制西域各国,渐渐有了和大汉分庭抗礼的强盛,令汉武帝深为忧虑,于是便有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一出西域,张骞并没有取得成功,在西行途中被匈奴俘获,滞留河西十年,辗转流落受尽苦楚才找到了战败失去家园更加随遇而安的大月氏。可是,汉武帝君臣雄心勃勃制订的“凿空河西”战略大计中,被寄予厚望的大月氏却令张骞失望至极,他们早已没了东返夺取故园的信心。当张骞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回到长安复命时,雄才伟略的汉武帝是何等颓丧,可想而知。 张骞没有带回大月氏联手制敌的盟书,却用双脚丈量了河西走廊以及西域大片疆域,为大汉君臣带回一个完全不同于中原的新世界蓝图。透过这张蓝图,汉武帝预见了一条源源不断的财富之路,也预见了一个八方来贺的辽阔强汉盛世的来临,他更加坚定了必取河西的决心。尝试过从其他路线连通河西都未能如愿之后,武力攻取剪除匈奴右臂、以张国之肘腋的军事战略势在必行,而年轻的冠军侯在众多质疑声中毅然挑起了这一注定彪炳史册的伟大战事的指挥者重任。历史没有假设,如果不是博望侯的十年淹留,河西之战应该不会那么早发生;如果不是冠军侯威猛善战,河西四郡也没有那么早正式归属大汉。如果没有如果,“张掖”这个响彻华夏大地 2000 多年的名字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落地生根。 …… 几番风雨始成甘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这是《稼轩长短句》中的诗词,翻译成白话文的字面意思是说:还能经得起多少风雨飘摇的世事,春天又将匆匆过去。表面好像在为春天的短暂而遗憾留恋,但作者辛弃疾真正要表达的却是对当时南宋王朝国势危亡,以及朝中奸邪挡道致使自己济世救国理想一再落空的忧愤伤感之情。古人辞藻就是这么讲究,把借物抒怀写得含蓄隐晦,偏偏又饱含着一咏三叹的隽永与深刻。 如果按照这样的文采去写张掖的历史,恐怕没有苏辛之才是难以描摹万一的了。因为,张掖的故事写不尽,这是一个历史底蕴非常深厚的城市,不知道历经了多少的风雨变迁。我们常常在文字中或是口语中说起张掖古称甘州,或者是“张掖别称甘州”等类似的字眼,仿佛张掖原来就叫甘州,张掖就是古甘州似的,常将这两个称谓放在一起用,因而造成了一个得名先后和来源的困惑。 因为历史的久远,我们现在将历史习惯笼统地归类到一起,见诸报端的也多有说“汉唐风格”或“明清建筑”的,粗略看去让人错以为汉唐相连、明清一家。其实,这种说法在特定环境下还可以用一用,一般来讲是不能这么囫囵吞枣般用的。汉与唐,两个简单的汉字,代表了整个华夏文明中两个极为重要的繁盛时期,对中华文明,甚至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和有关文明传承还经久不息。而这两个朝代所持续的年限和意义,也拥有着一个汉字所不能承载的重量。两汉到盛唐之间的传承延续并非直接过渡一蹴而就,而是又经历了多个王朝政权更迭。就如同从张掖得名置郡到第一次改称甘州,这中间历时六百年一样。甘州的名称最先得于西魏恭帝元年,也就是 554 年,之后起起落落,即便在唐初,甘州与张掖郡的官方称谓也几易其名,忽而改州为郡,忽而改郡为州,可谓反复蹉跎。在来来回回的反复中,体现的自然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演变,金戈铁马声中不免令人感叹一句:更能消,几番风雨。 ? 贯通张掖古代史、近代史与当代史 纵横数千年; ? 中共甘肃省委原宣传部长、中国作协副主席以及中共张掖市委书记撰写长序力荐 ? 描摹精神图腾,丰盈文化内涵,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