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学

证券投资学
作者: 彭明强//王思鹏
出版社: 西南财大
原售价: 18.00
折扣价: 14.40
折扣购买: 证券投资学
ISBN: 781055845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三、投资与证券投资 (一)投资及投资过程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投资是指经济主体为获得预期经济利益而在当前进行资金投入,用以购买金融资产或实物资产以达到增值目的的行为和过程。不言而喻,对任何经济社会和经济人而言,持续不断地进行投资是保持经济利益持续增长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投资的实质是价值运动过程,一般要经过投资资金的筹集、使用与增值回收三个阶段。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前,投资资金的筹集主要是农场主、合伙企业老板的自有积蓄或以个人名义争取的借贷资本,其使用过程主要是将资本直接与劳动对象相结合的生产销售过程,通过对投资产出品的销售,实现扩大经济收益的预期目的。这一投资过程体现出投资三阶段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但同时投资产品的生产过程也受到投资资金筹集量的限制,投资者承担了投资过程的全部风险。尽管这种投资过程的完成以及商业信用、银行信用为农业向工业的过渡、工业革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随着运输工具的创新和蒸汽机、电力等新的动力、能源方式的出现,市场和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资本积累速度的迅速提高,生产逐渐走出小私有狭隘的领地,步人社会化大生产的广阔天地。不仅单一投资者的财力已远远不能适应投资规模的需求,而且商业信用、银行信用也逐渐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投资风险也与日剧增,使单一投资主体难以承受。这些因素使投资过程的三个阶段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离。首先是投资主体与投资资金运用主体的分离。其次,相对于投资主体而言,投资回收和增值过程与实际生产销售过程的分离,导致了与牛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企业形式——股份制的产生。股份制进一步促进了 资小与生产相结合的方式的演变,产生了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券人带来一定经济回报的虚拟资本。构成虚拟资本的有价证券,是资本的纸复制品,自身没有任何价值,也不是现实的财富,却能促使财富的集中,并间接地反映实际资本的运动状况,更深刻的意义则在于促进了资本所有者与资本职能的分离。资本成为一种商品,丰富了投资方式和社会信用方式的内容,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金基础。 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划分,投资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两种类型: 1.实物投资 实物投资又可细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将新增资本直接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劳动力或其他企业的股份,通过一定的经营组织形式进行生产、管理、销售活动,以实现预期经济利益,有时也称为直接投资,是投资的基本形式,也是工业革命发展初期及其以前投资的主要形式。直接投资的结果,是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市场份额。其本质特点是资本职能与生产过程密切相连,因而能扩大牛产规模,增加社会物质财富或提供社会所需的劳务。另一种情况是将货币用于购买有形财物,诸如房地产、艺术品、古董、宝石和黄金制品等,这些实物资产同样也能在市场上取得高价,获取经济利益。人们投资于这种资产,一是因其具有保值性、可抵押性和变现性。尤其在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的时代,一旦人们被迫出走,小巧的珠宝珍品更容易隐藏和随身携带。二是因其具有美学价值。这一特点不仅吸引了此类物品的销售,而且推动了收藏活动的发展。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实物资产的流通性较差。如果想将一个价值15万元的收藏品卖掉,不仅可能会花很长时间等待买主,而一旦被迫割舍也会蒙受价值上的损失。 2.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指以货币投资买卖有价证券以获取收益的经济活动。这是一种金融投资或间接投资,属于信用活动。证券投资又可分为直接证券投资和间接证券投资两种。直接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直接到证券市场上去购买证券;间接证券投资指投资者购买有关金融机构自身发行的证券,而这些金融机构本身是专门用发行证券吸收的资金从事证券交易来获利,如西方国家的投资公司和各种信托投资基金就是这样。 证券投资虽然不直接增加社会资本存量,但它使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资金转化为长期投资资金,最终用于对实物资产的投资。所以,证券投资是促进资本集聚、扩大再生产能力的重要形式。人们通过证券投资活动间接地参与了资本的积累,他们所获得的利息、股息等投资收益正是来源于他们所投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增值的利润,即剩余价值。凶此,证券投资又是社会财富增值的一种方法,利息、股息收益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化形态。一个经济社会的货币化程度越高,证券投资在投资方式以及直接投资的筹资方式中所占的地位就越重要,并导致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职能的进一步分离,由此形成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和经济活动过程。证券投资是目前发达国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投资方式,是动员和再分配资本的重要渠道。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