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台海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5.60
折扣购买: 爱妈妈为什么这么难
ISBN: 9787516824177
黄惠萱,临床心理师,同时也兼具女儿、妻子、儿媳与母亲的角色。目前于黄伟俐诊所担任临床心理师,并于《商业周刊》良医健康网担任专栏作家。 毕业于中正大学心理系,辅仁大学临床心理学系研究所。曾任职台安医院心身医学科临床心理师,台北市心理卫生中心团体带领者。 希望透过简单的心理学理论与谘商经验的分享,带给一样身兼多重角色的女性心灵上的支持与鼓舞。
无法进食的女儿——控制型的母亲 长大后。每当遇到和别人快要吵起来的时刻,她心中 会快速想起那次和妈妈的争吵,自己对母亲大吼:“为什 么你什么事情都要逼我?” 母亲理所当然地回答:“因为我是你妈妈。” 因为你是我妈妈。所以你什么都要赢吗?因为我是你 的女儿,所以我不能有自己的意志吗? “你笨蛋呀!我不是叫你昨天下班前把货都搬进来吗 ?为什么我看到东西还在这里?”组长对着雅贞咆哮。 雅贞先是因对方的大声震慑而呆住,而后心里升起一 股恶心感,很想吐在对方身上。 店长从仓库走出来说:“是我叫她先把仓库里面整理 好,今天再把货搬进来的。” 组长悻悻然地瞪了她一眼。 最近工作时这样的争吵越来越多,新来的店长和组长 处得不好,两个人都希望能够拉拢她,也都会命令她,她 夹在中间很是为难。 哭着对妈妈大吼 这阵子,雅贞发现自己又开始吃不下饭了,只要一看 到食物,身体里就有一股厌恶感涌上来。 她从小心情不好就吃得很少。初三那年最严重,有一 段时间,完全没办法吃东西,勉强吃了,就会吐出来。 当时她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母亲希望她能考上前三志 愿,整天在她身边叨念,催她读书,逼她吃饭,管她早睡 。 有一天,她爆发了,和母亲大吵一架。 “为什么你什么事情都要逼我?”她记得自己哭着对 妈妈大吼。 妈妈气得大声骂回来:“因为我是你妈妈。” 听到这句话,她就像泄气的皮球,失了神。母亲后面 再说什么,她都不记得了。接着,她就好一阵子没办法吃 东西,只能去看医生,严重时,还住过几天医院。 后来医生建议父母让她离开家,爸爸就安排她到南部 念书,住在姑姑家,后来她的胃口就渐渐好起来了。她无 法相信自己的感觉与判断 毕业后开始工作赚钱的这几年,她无法进食的老毛病 还会时不时跑出来。如果太久没有好转,她就会去找医生 聊一聊,吃些药,让自己的心情好一点。 照顾她很久的医生对她说:“有对你身体好跟不好的 食物,也有适合跟不适合你的人。你可以选择你要吃什么 ,要和什么人交朋友,不需要全盘拒绝。” 她觉得医生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她不知道可不可以相 信自己的判断。 如果她选择了对自己好的,但别人说是错的呢?如果 她相信或依赖了某个人,后来对方以此逼迫或伤害自己呢 ? 女儿的内心世界 “依赖会让我变成你的附属品”: 不要逼我吃你给的东西 “是非题”需要“是”与“非”,只有一个答案不能 成为“选择题”,这个道理放在心灵与人生中同样适用。 一个人要发展出“面对选择,做出决定”的能力,光 是找到自己想要的并接受,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会“说不 ”与“放下”。 在亲子关系中,如果母亲无法“放下”,女儿也就难 以“说不”。无法拒绝是一种变相的失去自由,最终的反 扑可能是青春期激烈的叛逆,而另一种常见的抗议方式, 就是像厌食或暴食这类的饮食困难。 身体会摄取食物当成养分,就像心灵需要爱的滋养。 在一个家庭中,每个成员是不是能自由选择吃与不吃、什 么时候吃、吃些什么、要吃多少,就好比这个家庭给予孩 子的爱是不是弹性且贴合成员本身需求的。 正是因为在身心对比下,摄取食物与接受爱是如此相 似,所以当亲子关系中爱的流动被过度控制而僵化,常见 的战场就在餐桌上,但这不会是唯一的冲突点。 身体成为抗议的战场 母亲对雅贞的控制不是只有食物而已。成长过程中, 雅贞一直是父母生活的重心,特别是母亲,每天都会关心 雅贞大大小小的事情。 这样的关心,并没有随着她的年龄增长和能力增加而 改变,小时候的教导到了青春期变成了干涉,滋养植物的 肥料太多时,就会变成“淹死”植物的毒药。 在初中、高中升学压力极大的阶段,母亲缺乏界限的 关心,让她比一般青少年考生多背负了缺乏自由而来的窒 息感。最终,她的身体变成对家庭抗议的战场,用“拒绝 你给的食物”,来表达“不要逼我,我不想成为你的附属 品”。 P2-6 ※一本给女儿,也给妈妈的母女关系疗愈指南。 ※临床心理咨询师黄惠萱,根据真实案例,对母女间的隔阂给出专业解读。38种温暖实用的方式,改变母女关系,让每一位女性都能拥有充满爱的一生。 ※当带伤的女人成为母亲,当所有心理困顿在家族里代代相传,身为女儿的你,有机会将彼此的伤痛划上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