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24.00
折扣价: 14.40
折扣购买: 窃读记/作家版中国儿童文学经典
ISBN: 9787506387378
林海音(1918-2001年),台湾著名作家。曾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销量十分可观。其中小说《城南旧事》最为著名。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林海音积极推荐台湾作家的作品,为两岸文学交流的做出突出贡献,其文学成就也获得中国大陆文学界的重视,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曾于1997年以及2000年举办“林海音作品研讨会”。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她已出版了18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夏承楹)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另外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我们都长大了 “快乐池塘”是个大杂院,有许多住户。可是, 你到那里去看看,只有美丽的风景,并没有房屋和门 墙,哪儿有什么人家?原来这许多家,是分住在池塘 的水里、池塘旁边的矮树丛里、高树枝上和青草堆里 的。所以你平常是不容易看到他们的。 春天来了,快乐池塘的风景更美了,青草长高了 ,树叶茂盛了,花儿都开了,水是绿绿的。 有一天,天气晴朗又暖和,一只小乌龟从池塘里 爬上来,要到附近的砂土地去晒太阳。他在路上看见 几位小朋友,他们是小鸡、小兔和小猫,有的在找食 物,有的在吃青草,有的在散步。 小乌龟觉得很奇怪,心想:快乐池塘,什么时候 又搬来了这么多新住户?以前怎么都没见过?小乌龟 跟大家打招呼,问起来才知道,大家都一样,是妈妈 在春天新生下的孩子,才来到这世界不久。也就是这 两天才离开妈妈,自己跑出来游玩,或是找东西吃。 小鸡在地上看见一粒谷子,连忙啄到嘴里吃,并 且很得意地说:“我们是住在农夫家的谷仓旁边。两 个星期以前,我还在妈妈下的蛋里面呢!妈妈每天下 一个蛋,当她下到十几个的时候,就要停下来孵蛋了 。那时候她整天坐在蛋上面,为的是使我们在里面能 得到温暖,才可以渐渐长成一只鸡。她只有在吃饭或 是喝水的时候,才离开我们一会儿。 “这样过了大概三个星期,我们都长成了鸡的样 子,蛋太小,容不下我们了。于是我们就自己把蛋壳 啄破,跑出来了。每一个蛋里出来一只小鸡。 “我们刚出来的时候,浑身是湿的,很难看,什 么也不会,全靠妈妈照应我们。她带我们到外面找东 西吃,有小虫,有谷子。有时农夫家的人也扔些米粒 给我们吃。 “现在,我们的羽毛渐渐丰满,身体也长大了, 可以自己到外面来找东西吃了。 “我是妹妹,他是我哥哥。男孩子跟女孩子有些 不同,过些日子,他的头上就会长出鲜红的大鸡冠, 尾巴长了,羽毛也会比我们漂亮。而且每天早晨,他 都会跑到土坡上去,高叫几声,喊人快起床。” 小鸡说到这儿,问小乌龟,是不是也和她一样长 大的。 小乌龟摇摇头说:“我虽然和小鸡一样,是从妈 妈下的蛋里钻出来的,但是,我们是住在池塘里面。 我听说当妈妈要下蛋的时候,就从水里爬上来,慢慢 地、很吃力地走向有砂土的地方,挖开一个深坑,然 后一个、两个、三个……把蛋都下在沙坑里。她下了 蛋以后,就很小心地把坑填好,谁都不会看出砂土下 面有东西。 “太阳每天晒暖了砂土,砂土又温暖了蛋。过几 个星期,砂土一点点地动了,一个小脑袋钻出了地面 ,那就是我!因为我长成现在的样子,也像小鸡一样 ,觉得蛋里住不下了,就非钻出来不可啦!每一个蛋 里跑出一只小乌龟来。我们这一次一共有十兄妹。 “我们出来以后,就没有看见过妈妈,因为她下 了蛋,就回到池塘里去,再也不管我们了。好在我们 一来到世界上,就能照顾自己,没有妈妈也不要紧。 “刚出来的时候,我们不觉得饿。等到饿了,就 自己探探头,伸伸腿,到池塘里去找东西吃。你们看 ,我在水里吃了很丰富的小虫水草,现在长得这样大 了……” 小乌龟还没说完,就听见池塘里的荷叶上,有一 只小青蛙在喊叫: “咯咯咯,哼!你还得意你吃了很多小虫呢!你 知道是谁受了害吗?我的妈妈每次在水里产好几百个 卵,她产了卵就走了,再也不来管我们。 “我们好不容易从卵变成小蝌蚪,在水里很高兴 地游来游去,谁知迎头碰上了乌龟,一张嘴,就把我 们吞下好几个。这样几天下来,我们就被乌龟吃得剩 下不多了。 “我们由蝌蚪长成青蛙,也不容易呢!我们是先 长出两条后腿,再长两条前腿。这时候,样子虽然像 我们的妈妈了,也可以跳出水面一会儿,可是还拖着 一个尾巴。等到尾巴渐渐小了,没有了,才算真正长 成一只青蛙。” 小乌龟调皮地问小青蛙说: “你的嘴长得那么大,舌头长得那么长,就是为 了咯咯地乱叫吗?你好吵人哪!”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