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纺织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5.20
折扣购买: 三国领导力
ISBN: 9787506473989
领导者与追随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概念,领导者最重要 的能力就是吸引追随者,这种能力称为感召力。领导者的感召力 越强,吸引的追随者就越多。 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应该是一个能够影响别人的人,更应该 是一个能使别人追随自己的人。没有追随者就没有领导者,也就 没有领导力。真正的领导力,就是一个领导者除了信念什么都没 有的时候,他依然能够拥有追随者的一种能力和影响力。 在谈论起三国时,人们常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了 天时;孙权雄踞江东,占了地利;刘备既无天时也无地利,靠的 就是人和。”事实的确如此,论个人才干,刘备并非一流人物。 他的才能极其平常,却从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皇室后人成长为三 国中的英雄,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为什么刘备能成功? 刘备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是一位仁德之人,后来苏轼的《东 坡志林》就有记载:“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眉,有出 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可见,刘备在民间竖立了一个很 光辉的仁君形象。如桃园三结义是以义感人,所以关羽后来千里 走单骑寻兄;三顾茅庐是以诚待士,诸葛亮“由是感激,遂许先 帝以驱驰。”都是刘备仁德之风的强大感召力所致。徐庶的母亲 被曹操囚禁,徐庶欲辞刘备,孙乾曾劝刘备留徐庶,让曹操斩其 母。刘备虽痛失一臂,但却说:“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 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母子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 为不仁不义之事。”读至此,也不由人不叹刘备之仁德。 刘备爱民如子,真正做到了“不抛弃,不放弃”,体现得最 淋漓尽致的情节,莫过于“携民渡江”了。 刘备带10万樊城与新野的百姓,日行十里,进发江陵。刘备 当时亲见两岸哭声不绝的惨状,曾哭叹日:“为吾一人而使百姓 遭此大难,吾何生哉?”使人感动。所以刘备初到新野时,百姓 便作歌来颂其德:“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而刘备 欲走江陵避曹军之锋时,百姓齐声大呼:“我等虽死,亦愿随 使君!” 这也是为什么刘备在战争中总是占尽人和、民心皆附之的缘 由。可以说,“远得人心,近得民望”就是刘备成功的一个重要 方面。他深受百姓爱戴,在被曹操大军追杀的时候,百姓携妻带 子,舍命追随。军队在哪里驻扎,都能够及时地获得军需给养, 其感召力可见一斑。 古人常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孟子道:“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其实,这些话所强调的都是感召追随者的重要 性。有感召力,别人才会追随你,才会愿意和你合作,你才能容 易成事。 我们在现实社会中经常可以看到,有的人经常把自己坐的位 置等同于领导力,在某个位置上呼风唤雨,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等到他一旦从这个位置上下来,他就会发现没有了追随者,可谓 是“门前冷落车马稀”。这是因为这种人没有感召力,这样的领 导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起码可以说他不具备领导力。 领导力是一种让他人追随的力量,没有追随者就谈不上领导 力。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我 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世界上本没有领导者,追随的人多了也便成 了领导者。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不是指身居高位的人,也不是掌控巨大权 力的人,而是能够借助自身的影响力,把其他成员吸引到自己的 周围,并且能取得他人万分的信任,引导和影响别人来完成组织 目标的人。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领导力绝不是一个领导职位就能赋予 的,没有追随者的领导者剩下的只是职权威慑的空壳。是追随者 成就了领导者,领导的过程就是争取追随者的过程。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