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文化发展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9.40
折扣购买: 追梦路上让灵魂发光(精)/当代著名作家美文典藏
ISBN: 9787514224924
齐帆齐,百度问答签约大V,写接地气有温度的文字,出版电子书《我的草根奋斗故事》,文章曾发表在人民网及多家微信公众号,写接地气有温度的文字,愿更多的人带来正能量。多篇作品被选为中学阅读理解试题,曾去数百所中学进行阅读与写作讲座。
15 岁那年的梦想 每次看到家里那台缝纫机,就想起了很多往事,如同电影镜头一样, 一幕幕浮上眼前。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被统称为“三大 件”,拥有其中一样,就会觉得十分荣耀体面。那时的人们,结婚时以三 大件为标准,如同现在的有房有车。 我接触缝纫机,是在15 岁那年。初三预选前,我已辍学回家,在堂 哥的工厂里做啤酒套,那时候,一天能挣8 元钱左右,很是开心满足。 可是好景不长,后来堂哥的厂停办了,小姐妹们都去街上拜师学缝 纫技术。 那些年,小姑娘流行学缝纫、理发,男孩子流行学油漆、木匠、装 潢技术,老人们都说大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看到小伙伴们都去学缝纫,大家都谈论去外面做服装,是如何如何 赚钱,而我从堂哥办的工厂回来后,不知道干吗,因为家里没有钱买缝 纫机,找师父还要交押金。 听小伙伴们说,一台蝴蝶牌缝纫机要420 元,还得配把大剪刀,要 22 元,一共近450 元,加上押金,对于我家来说,这是笔很大的开销。 看着小伙伴们每天骑自行车早出晚归学手艺,我的心里无比羡慕, 那时候也不怎么懂事,天天就吵着我妈妈去买缝纫机,妈妈说家里没有 钱,我就让她去借。 我说某某家很有钱,你去帮我借嘛,一直吵,一直哭不停。看得 出我妈是不想去的,谁愿意低声下气地去问人家借钱呢!被我吵得实 在没有办法,妈妈那晚才出去,找屋后人家借钱,他们家没有上学的, 都已在打工,结果还是没借到钱。第二天晚上又换了一家借钱,还是没 借到…… 后来我妈决定坐车去我小姨家借钱,小姨家在另一个县城。我小姨 父一直在山区小学当老师,在当时的环境里,相对来说收入比较稳定 一点。 小姨看到我妈大老远来借钱,也知道周边肯定是借不到了,很是心 酸,她拿出自己积攒很久的500 元钱给我妈,还给了几个小板凳,并买 好车票送我妈上车。 小姨还嘱咐我妈说不要着急,这个钱就让帆儿打工赚钱后再还。 妈妈回来可开心了,一个劲儿地唠叨还是自己家亲妹妹好,跑了那 么多家,一分钱都借不到,小时候没有白带她。 还记得那天去桐城街上买缝纫机,我们挑了台蝴蝶牌缝纫机,和一 把张小泉牌的21 号大剪刀,还价下来,一共420 元,那是我们家很像样 的大物件了。 我每天小心地擦拭它,如同心头宝贝,还用布罩小心地罩起来,唯 恐弄脏了它。 经人介绍到镇上一家裁缝店学习,那天,妈妈挑着缝纫机,走着送 我到裁缝店去的。店里还卖布匹、床单、窗帘等,店里已有六个师姐妹。 师傅30 岁左右,风姿绰约,被称为镇上四大美女之一。她主要负责裁 剪,接待顾客,做衣服及其他杂事都由几个大师姐做。 刚到裁缝店,我就是挑挑裤子的脚口边,锁锁扣子眼,或者哪里有 需要拆的就拆拆,每天还得帮忙照顾师傅家的小孩,给她家洗衣、拖地, 这些都是我那时的主要工作。 那一年,我并没有做过任何整件衣服,最多只是上了几条裤腰头。 后来师傅热衷做窗帘生意。因为接一家单位的窗帘,就能赚七八千元。 当时我们都佩服师傅,她不但长得漂亮,还非常有头脑,她是我们镇上 第一家代卖布匹的裁缝,也是第一家把窗帘生意做起来的裁缝店。 我跳手跳脚地吵着买了缝纫机,感觉并没有学到啥,听到15 岁那年的梦想 每次看到家里那台缝纫机,就想起了很多往事,如同电影镜头一样, 一幕幕浮上眼前。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被统称为“三大 件”,拥有其中一样,就会觉得十分荣耀体面。那时的人们,结婚时以三 大件为标准,如同现在的有房有车。 我接触缝纫机,是在15 岁那年。初三预选前,我已辍学回家,在堂 哥的工厂里做啤酒套,那时候,一天能挣8 元钱左右,很是开心满足。 可是好景不长,后来堂哥的厂停办了,小姐妹们都去街上拜师学缝 纫技术。 那些年,小姑娘流行学缝纫、理发,男孩子流行学油漆、木匠、装 潢技术,老人们都说大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看到小伙伴们都去学缝纫,大家都谈论去外面做服装,是如何如何 赚钱,而我从堂哥办的工厂回来后,不知道干吗,因为家里没有钱买缝 纫机,找师父还要交押金。 听小伙伴们说,一台蝴蝶牌缝纫机要420 元,还得配把大剪刀,要 22 元,一共近450 元,加上押金,对于我家来说,这是笔很大的开销。 看着小伙伴们每天骑自行车早出晚归学手艺,我的心里无比羡慕, 那时候也不怎么懂事,天天就吵着我妈妈去买缝纫机,妈妈说家里没有 钱,我就让她去借。 我说某某家很有钱,你去帮我借嘛,一直吵,一直哭不停。看得 出我妈是不想去的,谁愿意低声下气地去问人家借钱呢!被我吵得实 在没有办法,妈妈那晚才出去,找屋后人家借钱,他们家没有上学的, 都已在打工,结果还是没借到钱。第二天晚上又换了一家借钱,还是没 借到…… 后来我妈决定坐车去我小姨家借钱,小姨家在另一个县城。我小姨 父一直在山区小学当老师,在当时的环境里,相对来说收入比较稳定 一点。 小姨看到我妈大老远来借钱,也知道周边肯定是借不到了,很是心 酸,她拿出自己积攒很久的500 元钱给我妈,还给了几个小板凳,并买 好车票送我妈上车。 小姨还嘱咐我妈说不要着急,这个钱就让帆儿打工赚钱后再还。 妈妈回来可开心了,一个劲儿地唠叨还是自己家亲妹妹好,跑了那 么多家,一分钱都借不到,小时候没有白带她。 还记得那天去桐城街上买缝纫机,我们挑了台蝴蝶牌缝纫机,和一 把张小泉牌的21 号大剪刀,还价下来,一共420 元,那是我们家很像样 的大物件了。 我每天小心地擦拭它,如同心头宝贝,还用布罩小心地罩起来,唯 恐弄脏了它。 经人介绍到镇上一家裁缝店学习,那天,妈妈挑着缝纫机,走着送 我到裁缝店去的。店里还卖布匹、床单、窗帘等,店里已有六个师姐妹。 师傅30 岁左右,风姿绰约,被称为镇上四大美女之一。她主要负责裁 剪,接待顾客,做衣服及其他杂事都由几个大师姐做。 刚到裁缝店,我就是挑挑裤子的脚口边,锁锁扣子眼,或者哪里有 需要拆的就拆拆,每天还得帮忙照顾师傅家的小孩,给她家洗衣、拖地, 这些都是我那时的主要工作。 那一年,我并没有做过任何整件衣服,最多只是上了几条裤腰头。 后来师傅热衷做窗帘生意。因为接一家单位的窗帘,就能赚七八千元。 当时我们都佩服师傅,她不但长得漂亮,还非常有头脑,她是我们镇上 第一家代卖布匹的裁缝,也是第一家把窗帘生意做起来的裁缝店。 我跳手跳脚地吵着买了缝纫机,感觉并没有学到啥,听到南方打工 的人说,南方工厂用的是电机,叫“平车”,去工厂后还是要学习。 一年后,好不容易找到师傅肯带我出去,在家说好,车费她出,跟 她干一年给我1000 元,等于她给我带条出路,学会电机和厂里的服装 工艺。 一天除了睡觉的五六个小时,其他时间都是在干活,人似机器,枯 燥麻木。厂里另一对老乡夫妻,徒弟就有12 人,一年能给他们赚好几万 元,师傅们之间互相羡慕谁徒弟手脚快,因为工厂都是多劳多得。 感觉我们那一批人真是亏,没日没夜地做,一年的时间就像卖给了 人家! 后来厂里有了流水车间,没有任何基础的人,由组长教两天踩电机, 就能赚钱,而我们来这之前还苦苦地在家乡学了一年缝纫机。 后来我两个妹妹也去过我那厂,她们都是直接上机学习做衣服,每 天多少有点收入,小妹第一年去服装厂做锁边,就赚了7000 元回家。环 境机遇各不同。 十多年的光阴呼啸而过,现在的服装厂都是电脑平车,可以自动切 线,不会有多余线头,清爽平整,古老的缝纫机已很少有人用了。 讽刺的是,当年我们那些学缝纫机又外出学平车的姐妹们,花了那 么多时间代价,如今却都没有再干做衣服这一行,或许都是做怕了吧…… 若知道后来家里发生那么多变故,我离开学校后,应该直接去镇上 刷子厂或猪鬃厂工作,而不是浪费两年多的时间,学所谓的缝纫技术。 仔细算起来,在外面打工的工资,按工作时间算起来,也并不比在家乡 工作高多少,只是后来大家为了可怜的面子,都不想再回老家工作。 传言中的别人在外赚了多少多少,毕竟是极少数。正月出门到过年 才回家一次,错过多少家人之间的陪伴,凭添多少挽不回的疼痛。 我这人怎么就没有自己的主意呢!总是人云亦云,怎么开窍懂事那 么晚呢! 家里的那台蝴蝶牌缝纫机已搁置多年,每每看到它,就想起15 岁那 年的青涩和无奈,想起那时做梦都渴望拥有的这台缝纫机。 那时候,天真的我以为拥有了这台缝纫机,就会变得非常厉害。以 为出门打工三年,就可给家里盖栋宽敞气派的楼房,这就是我年少时光 里的全部梦想。 后来这些梦想的确是实现了,但时间不止三年,而我失去的更多 更多……__南方打工 的人说,南方工厂用的是电机,叫“平车”,去工厂后还是要学习。 一年后,好不容易找到师傅肯带我出去,在家说好,车费她出,跟 她干一年给我1000 元,等于她给我带条出路,学会电机和厂里的服装 工艺。 一天除了睡觉的五六个小时,其他时间都是在干活,人似机器,枯 燥麻木。厂里另一对老乡夫妻,徒弟就有12 人,一年能给他们赚好几万 元,师傅们之间互相羡慕谁徒弟手脚快,因为工厂都是多劳多得。 感觉我们那一批人真是亏,没日没夜地做,一年的时间就像卖给了 人家! 后来厂里有了流水车间,没有任何基础的人,由组长教两天踩电机, 就能赚钱,而我们来这之前还苦苦地在家乡学了一年缝纫机。 后来我两个妹妹也去过我那厂,她们都是直接上机学习做衣服,每 天多少有点收入,小妹第一年去服装厂做锁边,就赚了7000 元回家。环 境机遇各不同。 十多年的光阴呼啸而过,现在的服装厂都是电脑平车,可以自动切 线,不会有多余线头,清爽平整,古老的缝纫机已很少有人用了。 讽刺的是,当年我们那些学缝纫机又外出学平车的姐妹们,花了那 么多时间代价,如今却都没有再干做衣服这一行,或许都是做怕了吧…… 若知道后来家里发生那么多变故,我离开学校后,应该直接去镇上 刷子厂或猪鬃厂工作,而不是浪费两年多的时间,学所谓的缝纫技术。 仔细算起来,在外面打工的工资,按工作时间算起来,也并不比在家乡 工作高多少,只是后来大家为了可怜的面子,都不想再回老家工作。 传言中的别人在外赚了多少多少,毕竟是极少数。正月出门到过年 才回家一次,错过多少家人之间的陪伴,凭添多少挽不回的疼痛。 我这人怎么就没有自己的主意呢!总是人云亦云,怎么开窍懂事那 么晚呢! 家里的那台蝴蝶牌缝纫机已搁置多年,每每看到它,就想起15 岁那 年的青涩和无奈,想起那时做梦都渴望拥有的这台缝纫机。 那时候,天真的我以为拥有了这台缝纫机,就会变得非常厉害。以 为出门打工三年,就可给家里盖栋宽敞气派的楼房,这就是我年少时光 里的全部梦想。 后来这些梦想的确是实现了,但时间不止三年,而我失去的更多 更多……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