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去北京/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经典文集

心想去北京/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经典文集
作者: 吴克敬
出版社: 台海
原售价: 27.80
折扣价: 17.79
折扣购买: 心想去北京/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经典文集
ISBN: 9787516805473

作者简介

吴克敬 一九五四年古历十二月二十六日生于关中西府扶风县阎西村。父母终生务农,文化革命中,家庭遭逢大难,沦为“可教育好子女”。精熟木作,兼善雕漆。一九八七年偶遇机缘,入西北大学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先在媒体执业,后去文艺机关,创作小说、散文三百余万字。出版了《梅花酒杯》、《把窗子打开》、《渭河五女》、《碑说》、《青铜散》、《状元羊》等十六部作品,作品多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读者》、《散文选刊》等转载。一九八九年获庄重文文学奖,二零零八年获冰心文学奖,二零零九年获柳青文学奖,二零二年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首部长篇小说《初婚》获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入选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

内容简介

阎小样一眼眼地看着,就又看见了街边的影剧院 。 这座规模不是很大的影剧院,建成时间已是有些 年头了。那个时候,阎小样还在县城中学读书,知道 县政府出资,填高了县城边上的一片河滩地,号召县 城的干部群众,义务出工,修建了这座县城建设史上 从来没有搞过的大工程。 修建影剧院之前,保安县城多的是窑洞,有青砖 卷箍的,有麻石卷箍的,还有在石岩上、土崖上掏掘 的。当地人曾经骄傲地说,保安堪称世界窑洞博物馆 。 要建一座现代风格的影剧院,中学的老师组织在 校的学生也到工地上来了。农家女子阎小样在工地上 ,是吃得苦的,搬砖头,抬灰浆,干得热火朝天。打 心眼里说,阎小样期望她们的保安县城,有座像样的 影剧院的,她也能到影剧院里去,看电影,看演出, 那该是多么享受的事啊! 在这里参加义务劳动,阎小样看到了许多水泥预 制件。 雄伟壮观的水泥预制件呀!竖起来的两排是柱子 ,横架起来的是屋梁。水泥的柱子是粗壮的,水泥的 屋梁是高耸的。在组装这些大型水泥预制件时,动用 了两台移动式大吊车,在施工人员吹响的哨子声里, 一根根的柱子竖起来了,一根根的屋梁架起来了。 多么辉煌的一座建筑呀!阎小样当时昂着头看, 把脖子昂疼了,把眼睛看酸了,好像还不过瘾。 落成之日,全县城的人,自发地走上街头,扭秧 歌,跑旱船,敲锣打鼓,极尽庆贺与欢乐。 然而,所有的热闹与红火,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冷 却下来了。如今的影剧院,除了偶然的一两部叫座电 影放映外,其他的演出活动基本没有了。一天天、一 年年地闲置,曾经那么吸引人的影剧院,显得破败而 落寞。不过呢,因为县城的建设规模在扩展,原来靠 着城边的影剧院,不断地有人投资,在它的旁边修楼 建房,就把影剧院的位置推到县城中心地段了。有商 业眼光的人,租了影剧院临街的地方,隔出一间两间 的门面,作了生意的场所。 阎小样看得清楚,那样的生意场所还是很不错的 ,有人在卖音响设备,有人在卖音像图书,还有人在 卖儿童的服装和玩具……总而言之,是还有那么点繁 华景象的。 很幸运地,阎小样在影剧院看过一场电影。那是 影剧院落成后不久,为了报答义务出工人员的义映。 县城中学的三好学生阎小样,作为学校的代表,坐在 新建成的影剧院里,看着很受陕北人喜爱的《黄土地 》。这部电影的画面拍得太美了,都是陕北的山山水 水、沟沟梁梁,可在电影的银幕上展现出来,就是比 现实的好看,而且更为喜人。再就是电影里唱的歌儿 了,也都是陕北人喜唱,唱了经年累月的信天游,从 剧中人的嘴里唱出来,也是特别的好听,特别的耐听 。 当时的阎小样,完全沉迷到电影里了。 到电影放映完毕,影剧院的场灯全都亮了起来, 碎女子阎小样还沉浸在《黄土地》的音画世界里醒不 来。好像就在那一刻起,阎小样下了做个陕北民歌手 的决心。 记得当时,阎小样的心给自己的大脑说:我要唱 歌。 也是上天有意,给了阎小样一个少见的俏模样, 给了阎小样一个少见的亮嗓子。 在她读书的保安中学,不经意地,她就唱出名了 。 那时候,阎小样没敢想得太远,她觉得只要有民 歌唱就很高兴了,学习之余,阎小样就去学校的音乐 老师王厚草那里,让她教她唱陕北民歌。老师王厚草 就怕没有学生学唱歌,特别是像阎小样这么禀赋天成 的学生,自觉学唱陕北民歌,她没有不认真教唱的理 由。 老师王厚草,为阎小样感动着,她像发现了一颗 歌坛新星一样,把她所有的唱技和唱功都教给了阎小 样。 遗憾随之而来,阎小样的母亲病了,不是一般的 病,是个花钱如流水却也无法治愈的恶疾。后来的一 天,阎小样被从王厚草老师的练歌现场叫出来,来到 母亲的病床前,俯身趴到母亲的身上,没能听到母亲 最后的一声嘱咐,就眼睁睁地看着母亲撒手去了。P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