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光明日报
原售价: 4.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朝花夕拾(中外名著榜中榜第13辑)/六角丛书
ISBN: 9787802065000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发表《狂人日记》时使用的笔名。鲁迅1898年入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次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在那里初步接受了进化论思想。1902年赴日留学,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大量阅读西方近代科学、哲学和文学书籍,并开始写科学论文。1904年他入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不久弃医从文。1906年回到东京,翻译、介绍俄国、东欧和其他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并与周作人合作,翻译出版了《域外小说集》,写了《人的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爆发时,积极组织宣传活动。1912年到临时政府 任职。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920-1926年,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1926年赴厦门大学任文科教授:1927年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科主任和教务长,10月,赴上海,开始了更加光辉的战斗历程,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迎神赛会这一天出巡的神,如果是掌握生杀之权的,——不,这生杀 之权四个字不大妥,凡是神,在中国仿佛都有些随意杀人的权柄似的,倒 不如说是职掌人民的生死大事的罢,就如城隍和东岳大帝之类,那么,他 的卤簿中间就另有—群特别的脚色:鬼卒,鬼王,还有活无常。 这些鬼物们,大概都是由粗人和乡下人扮演的。鬼卒和鬼王是红红绿 绿的衣裳,赤着脚;蓝脸,上面又画些鱼鳞,也许是龙鳞或别的什么鳞罢 ,我不大清楚。鬼卒拿着钢叉,叉环振得琅琅地响,鬼王拿的是一块小小 的虎头牌。据传说,鬼王是只用一只脚走路的;但他究竟是乡下人,虽然 脸上已经画上些鱼鳞或者别的什么鳞,却仍然只得用了两只脚走路。所以 看客对于他们不很敬畏,也不大留心,除了念佛老妪和她的孙子们为面面 圆到起见,也照例给他们一个“不胜屏营待命之至”的仪节。 至于我们——我相信:我和许多人——所最愿意看的,却在活无常。 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 群”之概。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 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 人民之于鬼物,惟独与他最为稔熟,也最为亲密,平时也常常可以遇 见他。譬如城隍庙或东岳庙中,大殿后面就有一间暗室,叫作“阴司间” ,在才可辨色的昏暗中,塑着各种鬼:吊死鬼,跌死鬼,虎伤鬼,科场鬼 ,……而一进门口所看见的长而白的东西就是他。我虽然也曾瞻仰过一回 这“阴司间”,但那时胆子小,没有看明白。听说他一手还拿着铁索,因 为他是勾摄生魂的使者。相传樊江东岳庙的“阴司间”的构造,本来是极 其特别的:门口是一块活板,人一进门,踏着活板的这一端,塑在那一端 的他便扑过来,铁索正套在你脖子上。后来吓死了一个人,钉实了,所以 在我幼小的时候,这就已不能动。 倘使要看个分明,那么,《玉历钞传》上就画着他的像,不过《玉历 钞传》也有繁简不同的本子的,倘是繁本,就一定有。身上穿的是斩衰凶 服,腰间束的是草绳,脚穿草鞋,项挂纸锭;手上是破芭蕉扇,铁索,算 盘;肩膀是耸起的,头发却披下来;眉眼的外梢都向下,像一个“八”字 。头上一顶长方帽,下大顶小,按比例一算,该有二尺来高罢;在正面, 就是遗老遗少们所戴瓜皮小帽的缀一粒珠子或一块宝石的地方,直写着四 个字道:“一见有喜”。有一种本子上,却写的是“你也来了”。这四个 字,是有时也见于包公殿的扁额上的,至于他的帽上是何人所写,他自己 还是阎罗王,我可没有研究出。 《玉历钞传》上还有一种和活无常相对的鬼物,装束也相仿,叫作“ 死有分”。这在迎神时候也有的,但名称却讹作死无常了,黑脸,黑衣, 谁也不爱看。在“阴司间”里也有的,胸口靠着墙壁,阴森森地站着;那 才真真是“碰壁”。凡有进去烧香的人们,必须摩一摩他的脊梁,据说可 以摆脱了晦气;我小时也曾摩过这脊梁来,然而晦气似乎终于没有脱,— —也许那时不摩,现在的晦气还要重罢,这一节也还是没有研究出。 我也没有研究过小乘佛教的经典,但据耳食之谈,则在印度的佛经里 ,焰摩天是有的,牛首阿旁也有的,都在地狱里做主任。至于勾摄生魂的 使者的这无常先生,却似乎于古无征,耳所习闻的只有什么“人生无常” 之类的话。大概这意思传到中国之后,人们便将他具象化了。这实在是我 们中国人的创作。 P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