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方文艺
原售价: 350.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拿得起放不下的大宋史(全6册)
ISBN: 9787531748915
罗亚飞 历史深度爱好,金融专业出身,对经济高度发展的宋朝有着浓厚的兴趣,研究宋史多年,于2018年开始在豆瓣阅读连载《漫话宋朝》,获9.2分的高度评价。
后唐天成二年 唐朝末年,王朝统治又腐败起来了,这一点也不让人觉得奇怪,不腐败 的肯定不叫末年。唐王朝的腐败引发的反应,与前朝相比毫不例外。从秦朝开始,与王朝腐败相对应的就都是农民起义。 唐僖宗乾符二年(875)三月,中华大地上又发生了一次农民起义,由王仙芝领导。这次起义的结果同样一点都不例外——伟大的唐王朝开始土崩瓦解,从此进入大割据、大混战的时代。之后,从公元 907 年朱温建立后梁,至公元 960 年赵匡胤建立宋,在这五十多年时间里,各地军阀纷纷自立门户、占地称王,仅中原地区就产生了五个王朝、十多任皇帝,每一任皇帝的在位时间平均不到五年。因为在这场大混战中前后出现了五朝十国,所以后人将这个军阀混战、政权迅速更迭的 时代统称为“五代十国”。我们都知道,在新政权建立的过程中免不了要烧杀抢掠,五代十国时期也不例外,百姓们活得相当痛苦,不过接下来这个王朝的建立却是个大大的例外,它就是大宋王朝。 故事得从后唐年间讲起。 同光四年(926),后唐魏州军卒皇甫晖在贝州(今河北邢台市清河县西北)煽动士兵发动叛乱,叛军很快攻入军事重镇邺都(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西),后唐成德节度使李嗣源奉命前去镇压。不料部队刚到邺都城下就发生了哗变,前来镇压叛乱的士兵居然与当地叛军同流合污,平叛将领李嗣源摇身一变成了反叛将领,被士兵们拥立为皇帝,被迫起兵谋反。他率军反攻洛阳,结束了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的统治,不久即位为帝,改元“天成”。 李嗣源在位七年,已经超出了当时皇帝在位的平均时长。一开始,他注重休养生息,着力整治贪腐,也曾多次抗击契丹南侵,就连契丹的“天皇王” 耶律阿保机也曾被他打得大败北窜。这么看来,他还是当时少有的开明皇帝。可虽说打仗很剽悍,李嗣源却是个秉性温厚的老实人,按史书中的说法是“纯厚仁慈”。他对下属很是优容,所以即位不久,手下的人便纷纷效仿他之前所为,起兵反叛,自立为王,就是他的儿子李从荣也蠢蠢欲动,大有取而代之的意思。一时间,朝廷内外剑拔弩张,变乱迭起,李嗣源的政权才建立两三年,便又飘摇欲坠。 李嗣源御下乏术,他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认为自己没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倒是很有自知之明)。眼看王朝又将陷入新的纷争,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得整日烧香祈祷,仰天而叹:“我只不过是个番人,乱世中被迫做了皇帝,这实非我愿。希望上苍早点降下个圣人,为天下百姓做主!” 圣人没有降临,伟人倒是降下来了,就在离皇宫不远的洛阳夹马营(今河南洛阳瀍河区东关)。 在李嗣源仰天长叹之后不久的一个晚上,时任后唐禁军飞捷指挥使的赵弘殷和他妻子杜氏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了。这个刚出生的孩子就是赵匡胤,本书的第一位主角。那一天是后唐天成 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公元 927 年。 赵匡胤的出生给他的父亲赵弘殷和母亲杜夫人带来不少喜悦和慰藉,因为他们的第一个儿子赵匡济在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不过他们也感到忧虑,不知道刚出生的二儿子会不会跟他哥哥一样等不到长大。好在这个儿子最终活下来了,不仅如此,在三十三年之后,他还会逐鹿中原,问鼎神州,开创一个巨大的“家族企业”——大宋王朝,并担任第一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皇帝! 更令这对中层公务员夫妇想不到的是,在赵匡胤出生十二年之后,也就 是后晋天福四年(939),他们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赵匡义,而这个儿子后来竟然也成了大宋朝的皇帝。如果他们能够预知未来,我相信他们当时一定会欣喜若狂,能够生一个皇帝儿子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他们居然还生了两个。如果要列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夫妇排行榜,他们是可以名列前茅的。 在中国古代的史书记载中,大凡皇帝出生,基本上都会伴随异象,不是 雷鸣闪电、群星闪耀、太阳异常,就是红光满室、香气满堂、火光冲天,我们的主人公赵匡胤自然也不能免俗。 据说赵匡胤出生的时候是夜半,待他落地,只见红光冲天,光彩环绕室内,同时还伴着满堂香气,他也因此得了个小名叫“香孩儿”。 除了有红光、香气傍身,最为奇异的是据说这个小家伙生下来的时候通体金黄,颜色还一连三日都没有散去。 出生时如此与众不同,似乎预示着这个金灿灿的小孩儿会有不平凡的一生,但不管他将来能不能发达,会不会做皇帝,目前他的当务之急,还是在这乱世之中平安长大。 平平无奇的军二代 与我们的预想不同,这个伴随着各种离奇现象出生的孩子,之后的经历 却不像他出生时那样不凡,甚至可以说连一点出彩的事情也没有发生(至少正史里没有记载,至于骑马撞城门显示铁头功那次就算了)。 顺利长大的赵匡胤跟随父亲的脚步进入军营,与那里的大多数人一样,整日骑马射箭、出操锻炼,当然也可以读读书,毕竟他是中层干部家庭出身的孩子。按部就班地过了二十多年,他结婚生子,日子过得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似乎没有多少迹象可以表明,这个人将来要成就一番事业。 虽说目前为止赵匡胤的人生都没发生什么波澜壮阔、惊涛骇浪的事,但在他渐渐长大的这段时间里,他生活的时代却在天翻地覆地演变着、更迭着。每隔一段时间——大概四五年的样子——就有人起兵谋反,皇权更换、杀人屠城似乎成了这个时代特有的“游戏”。 我会列举几个事件,尽管这些事件跟现在的赵匡胤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但对他后续的人生以及他建立的王朝,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事件一,兵变。 应顺元年(934),后唐的建立者李嗣源病重,他的儿子李从荣打算起兵夺权,结果兵败被杀,李嗣源病中闻变受惊而死,另一个儿子李从厚接了他 的班。李从厚虽然接班了,心里却十分不踏实,因为五代时期“兵强叛将,将 骄弑主”的事情屡见不鲜,李从荣的起兵夺权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而当时后 唐国内有两位兵力强悍、名声威望都很高的节度使,他们就是李从厚的义兄 李从珂和姐夫石敬瑭。 李从厚登基不久,就接受枢密使冯赟、朱弘昭的建议,对凤翔(李从珂 驻地)、河东(石敬瑭驻地)、成德、天雄四镇节度使进行军事易地调动,想借此法削弱四镇实力。但他心太急了,没有按朝廷规制下达调任诏书就直接派人去监送四地节度使赴任,这种行为引起了节度使们的极大不满。 在那个时代,皇帝叫节度使换防,其实就是借机削夺兵权,搞不好换防走到一半,一封诏书传来,节度使就被砍掉了,有很多节度使都是如此丧命的,于是李从珂在部将的鼓动下不再犹豫,用一个老掉牙的起兵套路,打着帮皇帝清除奸臣的旗号,直接起兵谋反了。 李从厚没想到事情变得这么快,赶紧调兵前去镇压,但他根本不是义兄李从珂的对手。都城很快被攻破,李从厚被迫弃位逃走,没想到冤家路窄,半路就撞上了姐夫石敬瑭,石敬瑭也不手软,直接把他逮了起来,并用他向李从珂邀功请赏。李从珂坚信“砍尽杀绝,斩草除根”,直接派人将李从厚杀 死,就这样,后唐的皇帝又换了。 在这场军事政变中,不仅皇帝的脑袋搬了家,京城洛阳还有无数人的脑 袋也搬了家,不过当时就住洛阳的赵匡胤一家却安然无恙,毫发无伤!最传奇的是,兵变之后,在禁军中任职的赵弘殷不仅没有被杀掉,还可以保留职 位,继续给新皇服务! 这一年赵匡胤七岁。 事件二,再次兵变。 天福元年(936),后唐又发生了一次兵变,这次兵变的起因与两年前李 从珂的那次差不多。 李从珂继位当皇帝后,也跟他的义弟李从厚一样,突然多疑猜忌起来。他学着李从厚,依样画葫芦地做了一件事——让石敬瑭挪窝。要说他的记性是真不好,两年前刚发生的事儿转眼就忘了。 石敬瑭得到李从珂要他调任的消息,也是拒不受命,李从珂立即派兵过来围剿。石敬瑭被逼得慌不择路,随即想到了一个唐末和五代十国大部分北方节度使叛乱起兵的方法——向处于北地的军事强国契丹求援! 石敬瑭派人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并向其许诺,事成之后会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幽云十六州是当时中原地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的天然屏障,这里一旦丢失,中原就会完全暴露在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但为了自 己活命的石敬瑭已经不管不顾了。 正愁没借口南下的耶律德光得到求援的消息后大为惊喜,立即御驾亲征。 契丹军队一路南下,几乎没费什么劲就帮石敬瑭解决了李从珂。 耶律德光没想到中原人变得这么不禁打了,更让他没想到的是,石敬瑭这个人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诚信”,他不像其他节度使那样做生意会耍滑头,搞短斤缺两的交易。在耶律德光的帮助下称帝,建立后晋政权之后,石敬瑭不仅将幽云十六州百分之百地割让给契丹,还承诺会每年给契丹布帛三十万匹。然而最令耶律德光想不到的事还在后头:除了割地赔款,石敬瑭还主动上表称耶律德光为“父皇帝”! 我们很难想象耶律德光在看到石敬瑭的这封表书时是什么表情。本来他是没抱多大希望的,只打算在出兵协助的同时顺便“打草谷”而已,没想到石敬瑭这人“实诚”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割地赔款就算了,还上赶着给人当儿子,这让耶律德光在喜出望外的同时也有些哭笑不得,他可比石敬瑭要小上十岁。 有了这次的收获,耶律德光和他的子孙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中原地区 的事务中来了,石敬瑭也因此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遗臭万年的“儿皇帝”。他的这份“功绩”,大概也只有后世的吴三桂和袁世凯之流能与之“媲 美”了。 连续两次兵变,使得洛阳受到重创,石敬瑭不得不将都城从洛阳迁到他 部下军队的管辖地区——开封(今河南开封市),赵匡胤一家也因此被迫举家搬迁到新都城来。 这次兵变,赵家奇迹般地保持着无人伤亡的纪录,而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在这次兵变、迁都之后,竟然依旧可以继续在新都城的禁军中任职,不得不说,赵弘殷真乃奇人也! 这一年赵匡胤十岁。 事件三,外敌入侵。 天福七年(942)石敬瑭死后,他的侄子石重贵继位。石重贵这个人,史书上说他虽然昏庸无能但挺有骨气,而他的骨气来源于他的下属景延广。 景延广,字航川,后晋大臣,是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人,在后梁、后唐都任过职。后晋的新皇帝石重贵继位后,景延广力劝石重贵,说当契丹的孙子可以,就是不能称臣!且他不是口头说说,还上书向契丹说明。估计契丹听到这说法的时候是一头黑线:啥?当孙子可以,就是不称臣?这是什 么天才逻辑?他们立马派了一个叫乔荣的使臣来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面对乔荣的责问,景延广说了一段令人哭笑不得的话,因为实在太过经典,我翻译摘录如下:“先帝(石敬瑭)是你们北朝所立,但现在的新皇帝却是我们中原人自己拥立的,你叫我们当孙子可以,却不能让我们称臣!而且我们现有十万人横刀磨剑,你们要想打架是吧,尽管放马过来,别到时候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让天下人耻笑!” 不仅如此,为彰显“宁做孙子不称臣”的决心,景延广还说服石重贵将乔荣关进大牢,并把在后晋经商的契丹人都抓起来砍了,没收了他们的财产与货物。不过迫于压力,他们最终没有杀掉乔荣,而是把他放回了契丹。 乔荣要回契丹的时候,对景延广说:“我的记性不好,恐怕回了契丹会忘记你说的话,请你把话写在纸上吧。”结果你没有猜错,景延广居然真就依言写了。 得到乔荣的报告后,耶律德光哭笑不得。宁做孙子不称臣?这姓石的一家真是各有各的特色。也好,既然你们不愿称臣,我就让你们连孙子也做不成! 耶律德光再次御驾亲征,可惜对手让他失望了,石重贵并没有他表现出 来得那么强悍,契丹军队几乎没费什么劲就拿下了开封。就这样,五代十国 中的“五代”已经去了三代了。 这是一次后果惨痛的外敌入侵,契丹军队不仅破城而入,还将后晋的皇宫大院洗劫一空。宫内绝大部分人员被掳走,石重贵本人此后被监禁辽东,客死他乡,景延广也被契丹活捉,最终不堪屈辱,自己扼喉自杀而死。 值得注意的是,赵匡胤一家人在这次战乱中依然没有伤亡,只是这次他们没能再完全置身事外,因为在后晋禁军中任职的一家之主赵弘殷先生终于 失业了。 这一年赵匡胤二十一岁。 1. 翻开本书,比《宋史》有趣,比《资治通鉴》通俗! 2. 连载两年,豆瓣评分9.2。读者认可的高分作品,不是考证式的学术天书,也不是口水式的快餐读物,这是一本没有学究气的通俗两宋史! 3. 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时代,这是一个备受误解的时代! 宋朝,军事实力最虚弱,经济文化最繁荣。有的人痴迷宋,说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明巅峰;有的人痛恨宋,说它积贫积弱,根本比不上汉、唐、明、清。 究竟是什么让宋朝严重偏科?本书给你答案! 4. 从《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到《宋会要辑稿》《东都事略》,作者遍翻历史典籍,细心考据,确保句句有来历,事事有出处。 5. 以人物说故事,从故事讲历史,热播剧《知否知否》《清平乐》《大宋宫词》中的繁华盛世,尽在书中展现! 6. 柳永、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苏洵、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陈桥兵变、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靖康之难、南宋中兴、交子会子、岳飞之死…… 本书内容霸占语文、历史教科书!细细阅读本书,期末考试轻轻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