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文汇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20.70
折扣购买: 母亲走过的路/百姓家史系列丛书
ISBN: 9787549611126
“呼……呼……”一阵阵西北风在苏北平原上疯 狂地咆哮着。 1927年腊月二十五,天刚蒙蒙亮,寒风中,汉留 码头早已 人头攒动。码头仅能停靠两条驳子船,每条船上搭着 两根跳板, 每根两尺宽,一根跳板上客,一根跳板下客。岸上一 条狭窄的土 路,此时已被各种做小生意的商贩占满了。那边卖豆 腐花的与卖 菱角的为了多占地盘而争吵不休,这边口叼大烟的地 痞流氓正挨 个摊位敲竹杠……吆喝声、吵架声此起彼伏。驳船刚 靠岸,小小 的汉留码头已人声鼎沸。 腊月里滴水成冰。此时的高邮湖沿岸刺骨的寒风 肆意咆哮着, 码头上的人瑟瑟缩缩地颤抖着身子,打着寒噤,抑郁 而又焦急地 注视着渡口,张望着驳子船上上下下的客人。而船上 的人在拥挤 中暂时忘记了寒冷,他们出门在外跑点小生意,此刻 都急着往家 赶和家人团聚一起过年,彼此挤挤撞撞的也不闹事, 图个好心情。 “二姑娘、三姑娘,快,快跟着爹爹,不能走散 ,船到码头 喽!”杨老大松松腰,摇摇倒在他双腿上的两个姑娘 。他就是我 从未见过的外公,大名杨春荣,兄弟三人排行老大。 从小就听母 亲向我们描述过外公的形象,所以在我的记忆中形象 很清晰:宽 宽的额头,高高的鼻梁,厚厚的嘴唇,单眼皮,眼眶 有点凹,炯 炯有神。他当时40多岁。上身穿件黑布棉袄,为了保 暖拦腰扎 根粗草绳。下身穿同样的黑土布夹裤,脚上穿着稻草 蒲鞋,两根 粗麻绳紧紧地捆在扁担两头,扁担往肩上一扛。两个 姑娘紧跟着 父亲。杨老大不时用右手摸摸左上方的破棉衣,脸上 露出一丝不 易让人察觉的喜悦。这破棉衣内有一个用蓝黑色土布 缝制的口袋, 装着好多铜板,每串都用细纱捆住,然后用布缠紧, 再蹦跳也不 会发出一点响声。 十多天前,杨老大带了二姑娘和三姑娘去无锡卖 鸡蛋片,临 近年关时节生意特别好做,赚了一点钱,如今欢欢喜 喜带着两个 女儿回家过年。(几十年后,母亲就用这祖上传下来 的钳子和手 艺做鸡蛋片为我们解馋,那把钳子正中有个弥勒佛坐 像,成为我 们家的纪念物品。)杨老大随后,两个姑娘在前上了 岸。 二姑娘翠娥(我的二姨)又拿出在船上的缠劲: “爹爹,这回我没偷懒,给我买双绣花鞋过年穿 ,我不要蒲 鞋。”走过鞋铺,二姑娘拉着杨老大使劲地大声喊叫 着。 “翠娥,做梦哦,我看你投错了娘胎,我们是穿 蒲鞋的命, 你要穿绣花鞋呀,只能到梦里去穿喽!” 说完杨老大爱抚地拍拍二姑娘头。这些铜板他早 已经盘算好, 家里的破水车叫人修理一下,再买个鸡给老婆补补身 子。杨老大 外出时,老婆刚生下小八子才几天,离开家十多天这 细伢不知道 长得怎么样了?还是个男孩子呢!杨老大还盘算着做 一篮子鸡蛋 片,正月里让几个苦命的孩子解解馋。 走到鞋铺拐弯处的地方,迎面撞上同乡胡春山: “春山兄弟, 你咋走得这么急呀?” 胡春山一步跨上,双手抓住杨老大未开口,泪先 流。“老大 呀,你家出……出……大事啦!我……我……这就是 奔码头来 接……接……你的呀!”胡春山气喘吁吁地喊道。 杨老大猛地一惊,丢下扁担,抓住胡春山两肩直 摇:“快告 诉我出什么大事啦?” “你……你们家腊月二十被大火烧了,三天前大 嫂又吊…… 吊死了。” 杨老大一听此话,顿时整个人傻了,脸色一下刷 白。两个姑 娘拽着爹爹的手使劲地摇,边摇边大声哭喊:“爹爹 ,我们赶快 回家吧。” 胡春山用右手使劲地摁老大的人中,“老大啊, 你可要挺住 了哇,这一大群孩子咋办?” 老大如梦方醒,缓过神来脱下蒲鞋扔给春山:“ 兄弟,姑娘 交给你带回来,我先走一步。”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