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岳麓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2.34
折扣购买: 明朝大太监(精)
ISBN: 9787553811154
郑云鹏,山东人,中国药科大学教授。擅长写作通俗历史,有多篇作品发表在《看历史》《百家讲坛》《团结报》《战争事典》等历史类杂志之上。
一 开启“潘多拉魔盒”的第一人 明太祖的A面和B面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于赤贫农家,从小沙弥到乞丐,从红巾军的一员小卒到统率千军万马的元帅,他下建康、战鄱阳,困平江、平东南,直到横扫大都,一统河山;复汉官威仪,把万千黎庶从民族压迫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可以说,明朝的建立,某种程度上有着“民族革命”的意义。 明朝开国第一年,也就是洪武元年(1368)四月的一天,明太祖朱元璋语重心长地跟身边近侍大臣谈起:“我看到史书里记载,汉唐末代之世,都有宦官乱政,以至国运不可挽回,真令人扼腕长叹。宦官日夜侍奉在君主身边,逐渐被君主信任,办事小心勤劳的像吕强、张承业那样的宦官,怎么可能没有?但是开国承家,不用小人,这是圣人的教诲。宦官在宫禁之中,只能让他们负责打扫宫廷、传达命令而已,岂能让他们干预政事,掌管军队?汉唐之祸,虽然说是宦官的罪过,也是做君主的太宠爱他们所致。如果宦官不掌管军队、干预朝政,他们即使想作乱,怎么可能成功呢?”类似的话,朱元璋多次跟群臣提起过。 朱元璋虽然幼年只读过几个月的私塾,但他在戎马佐偬之际,奋发自学,手不释卷,以史为鉴,深谙历代史事。对于汉唐宦官乱政之事,他常引以为戒;加之他亲历元末时代,元顺帝宠信宦官朴不花乱政的事,他也耳熟能详。所有这一切,使得作为开国皇帝的朱元璋,在各种场合不停强调严驭宦官的重要性。 明太祖定下严格的宦官禁令,宦官相互辱骂、斗殴之事,都要根据情况处以杖责之刑,如果有宦官敢出言不逊、心怀不满,更是要处以凌迟之酷刑。 有一个流传已广的事例,每每被人用作是明太祖严禁宦官干政的证据:洪武十年(1377)五月,一个在内廷资格较老的宦官,从容地谈起了政事。明太祖大怒,当日就斥责了他,并将其遣归乡里,终身不得回朝。接下来,朱元璋故调重提,又强调不能让宦官干预政事,以免为乱。这位老宦官虽然侍奉朱元璋很久了,也有一大堆功劳苦劳,但是为了防止将来为祸,还是不能姑息,只好忍痛割爱,将他驱逐。 从史官记载的史书中,我们无疑看到了一个处处小心防范宦官干政,并严格制约宦官的明太祖。然而,我们只是看到了事情的A面,让我们深吸一口气,来看事情的B面吧! 洪武二十年(1387)十月,明太祖颁布《礼仪定制》,对内外官员相见的礼仪做了详细规定。其中详细记载了官员遇到上级或者同级时应该有怎样的礼仪。有意思的是,“内官”也就是有品级的宦官,他们享受的是朝廷三、四品官员的礼仪待遇。 一 开启“潘多拉魔盒”的第一人 明太祖的A面和B面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于赤贫农家,从小沙弥到乞丐,从红巾军的一员小卒到统率千军万马的元帅,他下建康、战鄱阳,困平江、平东南,直到横扫大都,一统河山;复汉官威仪,把万千黎庶从民族压迫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可以说,明朝的建立,某种程度上有着“民族革命”的意义。 明朝开国第一年,也就是洪武元年(1368)四月的一天,明太祖朱元璋语重心长地跟身边近侍大臣谈起:“我看到史书里记载,汉唐末代之世,都有宦官乱政,以至国运不可挽回,真令人扼腕长叹。宦官日夜侍奉在君主身边,逐渐被君主信任,办事小心勤劳的像吕强、张承业那样的宦官,怎么可能没有?但是开国承家,不用小人,这是圣人的教诲。宦官在宫禁之中,只能让他们负责打扫宫廷、传达命令而已,岂能让他们干预政事,掌管军队?汉唐之祸,虽然说是宦官的罪过,也是做君主的太宠爱他们所致。如果宦官不掌管军队、干预朝政,他们即使想作乱,怎么可能成功呢?”类似的话,朱元璋多次跟群臣提起过。 朱元璋虽然幼年只读过几个月的私塾,但他在戎马佐偬之际,奋发自学,手不释卷,以史为鉴,深谙历代史事。对于汉唐宦官乱政之事,他常引以为戒;加之他亲历元末时代,元顺帝宠信宦官朴不花乱政的事,他也耳熟能详。所有这一切,使得作为开国皇帝的朱元璋,在各种场合不停强调严驭宦官的重要性。 明太祖定下严格的宦官禁令,宦官相互辱骂、斗殴之事,都要根据情况处以杖责之刑,如果有宦官敢出言不逊、心怀不满,更是要处以凌迟之酷刑。 有一个流传已广的事例,每每被人用作是明太祖严禁宦官干政的证据:洪武十年(1377)五月,一个在内廷资格较老的宦官,从容地谈起了政事。明太祖大怒,当日就斥责了他,并将其遣归乡里,终身不得回朝。接下来,朱元璋故调重提,又强调不能让宦官干预政事,以免为乱。这位老宦官虽然侍奉朱元璋很久了,也有一大堆功劳苦劳,但是为了防止将来为祸,还是不能姑息,只好忍痛割爱,将他驱逐。 从史官记载的史书中,我们无疑看到了一个处处小心防范宦官干政,并严格制约宦官的明太祖。然而,我们只是看到了事情的A面,让我们深吸一口气,来看事情的B面吧! 洪武二十年(1387)十月,明太祖颁布《礼仪定制》,对内外官员相见的礼仪做了详细规定。其中详细记载了官员遇到上级或者同级 在士大夫掌握话语权的中国古代史书中,对宦官的描绘一般是带有歧视性的。这种歧视,也成了“正史”的统一标准,并成为主导人们历史观的重要因素。但是,宦官在中国历代皇朝中的作用,是比较复杂的,宦官的参政与专权,以及与君主、文官的关系,并不是可以“一言以蔽之”的。如果真要“一言以蔽之”就必须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书带您走入不一样的宦官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