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7.00
折扣购买: 热爱生命:学术人生随想录
ISBN: 9787100229128
萧功秦,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教授,著有《走出天下秩序》《中国的大转型》《儒家文化的困境》《危机中的变革》《反思的年代》《与政治浪漫主义告别》《超越左右激进主义》等专著。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当代中国政治思潮史等。
多少年来,我总觉得,自己注定是一个幸福感很强的人。总有一些内在的东西在支撑着我,世界对于我来说,总是有着无限的吸引力。我总是会找到乐观的理由。这是一种命中注定非快乐不可的性格。我会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一笔带过,会马上进入对新目标的求索。我就是一个对于挫折的敏感度很低、对收获的兴奋度很高的人。 记得有一名学生要我谈谈乐观主义的意义。我说,乐观的人,不但会比悲观主义者具有更强的自信,而且乐观的信念会让他有更活跃的行动能力。正是这种活动的展开,机会之窗将为他打开,于是在事物变化的过程中,改变事物的原有状态的概率就会大为增加。乐观主义会产生“自我应验”预言效应。 我不知道这种心态是不是天生的,它却是我的生命之宝,帮助我渡过了多少人生的难关。我的乐天也许是得益于我们家的基因遗传,据姨妈告诉我,我的母亲就是一个成天乐呵呵的人,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我的爷爷,也是一个乐天派,很可能我在无形中,不自觉地继承了他那种儒家式的达观人生态度。 然而,我觉得在一切原因中,最重要的,首先还是我始终处于一种我称之为“精神自由”的状态,我能在知识追求中不断获得好奇心的满足。知识领域就像是一本没有读完,也不知结果的侦探小说。我总是以欣赏的态度去理解它,体悟它,并从这种经验中获得新鲜的独特的感受。 其次,当你不断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资源,尝试对你所不知道的,或使你困惑的事物,做出属于你自己的理性解释时,就进入了一种思想创造的过程。你就从超越实利的对知识的好奇心,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你就会领悟到知识分子实现自我价值的愉悦。到了这一步,那就是知识者的陶醉感。它如同醇美的酒,滋润着你的心灵。 再次,仅仅知识上的自得之乐,仍然不能完全保证我内心的充实与幸福。个体的生命不能仅仅满足于个体的自我完善,个人生命还必须有一个外在的支点,一条能与外在的活源头连接起来的通道,否则他的内心资源,就会像古井水一样渐渐枯竭。对我而言,那个外在的活源头,就是读书人的社会责任感。因为我们几代人都亲历过百年中国的艰难历程,那些灾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的困顿与苦难,总想为最终摆脱这种苦难、为这个民族的未来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这就是知识分子的自我担当。这种担当为你的生命平添了一种意义。这种责任与意义,让你的生命充实而丰满。 多少年来,每一学期给大学生与研究生上第一节课,我都会告诉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求知中获得的陶醉感,以及由此形成的、用来认识生活世界的思想力,是我们读书人的人生三宝。我总觉得,人在世俗社会中内心需要一种类似于宗教的精神资源,这样就可以在外来压力下始终自得其乐。 自古以来,在许多儒家先贤看来,外界环境再艰难,恶势力再大,他们与世俗社会之间总有一层内心的铜墙。这种精神始终鼓舞着我们后人。在我看来,红尘是美丽的,我热爱红尘,而生命又由于我们的热爱与不断努力,而会变得更加美丽。 有一次与美国老朋友墨子刻( Thomas A. Metzger)教授谈了好几个小时,临分手时,我对这位老朋友说,我还希望自己能再活两百年。他问我为什么,我说我的藏书中还有一万本没有来得及读,即使每周读一本,至少还要花我两百年时间。他笑着说:“你会的。” 我当然知道这不可能,但我相信,我们仍然可以使现在的有限的生命过得更充实。 这本书是我从2002年后十年间有关人生感悟的思想随笔。可以说,是无心插柳的产物。多年以来,我一直保持着每天记思想日记的习惯,上课过程中偶尔产生了什么新的观点,看了一段电视或电影有何感想,某次讲演为什么不成功,某月某日有何读史心得,与朋友交谈时我对某事某物产生了什么新看法,家里来了一位读者朋友,彼此谈了什么,独处时个人的人生感悟,我都会在思想日记中一一记录下来。 可以说,这是大变革时代中的一个人文知识分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实录,日记中涉及历史、文化、政治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与美术、思潮与社会、知识分子、旅行与人生感悟等诸多方面,我是力求运用自己的学理资源来思考与解释现实中产生的疑惑与问题的。 可以说,这些随想录是从日常生活中流出来的,如同瓶子倒在地上,水就从瓶口汩汩地流出来一样那么自然随意。更确切地说,这种思想碰撞的现场感与学院式的精雕细琢的论著完全不同。它更贴近于实际生活,用一位读过我的思想日记的学生的话来说,读起来还带有“体温”。 本书是随想录结集,每一段文字几百字或上千字。体裁有点类似于《容斋随笔》与明清笔记,我也从蒙田的《思想录》中获得了启示,这种体裁的好处是,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任意一页读下去。 在随想录中,我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一个人如何生活得充实而有意义,是我经常谈及的问题。在我看来,当一个知识分子运用自己的知识资源,通过思想之力来尽社会责任,并向社会提供自己独特的见识、思考与建议,供社会选择,他也就会有一种人生的意义感,当一个人能把内在的精神与外在的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他就会拥有令人羡慕、值得珍惜的幸福人生。 不久前,一位来访的朋友问我,如果你未来有自己的墓志铭,你会为自己写上什么?我回答说:“我会这样写:‘我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了活着的意义,这也让我的生活充满快乐。假如还有来世,我还会选择这样的人生旅行。’” 我把“热爱生命”作为书名,也包含着这样一层思考。 我还有一个似乎有点奢侈的愿望,我希望未来的中国人能把我们这一代学人的思想实录,作为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的精神生活的人文记录。理解一个时代,不能单凭档案馆里的枯燥统计数字,更重要的是当时人字里行间活生生的思想记录,后人通过这些资料,能了解我们在那个大转变时代在思考什么,了解我们的问题意识、我们的喜怒哀乐与心境,我们这一代人的追求、失望、苦恼、快乐、希望与思考。更何况我们这个时代特别值得后人理解,因为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几十年,是近代两百年来,甚至是秦汉两千年来,中华民族经济与社会发生巨大变动的时代。 每一代人都终将变成历史的一部分,当我们变成历史的时候,我希望未来的青年人能理解我们,能从我们的人生经历中意识到,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总还有一些值得他们珍惜的东西,从古代一直传承下来,在我们身上没有丢失,也应该在他们身上继承下来。这就是自古以来的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意识,对美好生活的信念,对人类丰富历史的反思,以及永不停息的对真善美的追求。 充满变化的大时代里,一个人文知识分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实录 。1. 作为研究近代中国思想史、当代中国政治思潮史的大家,萧功秦先生此书的风格并不关涉相关研究领域,而是一本“朝花夕拾”之作,以时系事叙述自己成长、学习、工作、研究等的经历,并以此传达了乐天知命、永葆对真善美追求的心态,是一本可读性较强的随笔。 2. 作者文笔昂扬,饱含激情,也饱含对自己的反思和省悟,本书即是大变革时代中的一个人文知识分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实录,以日记体记述十余年中作者的思想变化历程。其中涉及历史与文化、政治与哲学、文学与艺术、音乐与美术、思潮与社会、旅行与人生感悟等诸多方面,作者力求运用自己的学理资源,来思考与解释现实中产生的种种疑惑与问题。 3. 本书采用小开本平装,可捧读,可携带,可作为日常生活里时时汲取能量的小充电桩,阅读此书,能让读者对现实中的种种问题获得属于自己的答案及新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