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王安忆长篇小说

桃之夭夭/王安忆长篇小说
作者: 王安忆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8.50
折扣购买: 桃之夭夭/王安忆长篇小说
ISBN: 9787020144280

作者简介

王安忆,生于1954年,1969年初中毕业,1970年赴安徽插队,1972年考入江苏省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调同上海,存《儿童时代》社任编辑。1980年参加中国作协第五期文学讲习所学习,同年年底学习结束回原单位。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2004年调入复旦大学任中文系教授至今。著有《小鲍庄》、《长恨歌》、《启蒙时代》、《天香》等。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梨花一枝春带雨 1 关于她的出身,弄堂里人有许多传说。 她的母亲,一位滑稽戏演员——人们都这么以为,并 不知道更早的说法是,文明戏演员——十三岁时,跟一个 远房表哥在大世界文明戏班里唱帮腔,串串小孩子的角色 。她的长相是清丽的,疏眉淡眼,眼型很媚,细长的眼梢 甩上去。倒也不是吊眼,而是人称的“丹凤眼”,笑起来 先弯下去,再挑起来。嘴唇薄,上唇角略有些翘。当时正 逢周璇红出来,别人就叫过她一阵“小周璇”,因她的长 相有点像周璇,又会唱,但不是像周璇那样娇嫩的“金嗓 子”,而是沙喉咙,班子里人戏称她“水门汀喉咙”,与 她细巧的长相并不符,很是泼辣。难得的是,她会唱各地 小调,会说各路方言。申曲、滩簧、滴笃戏、小热昏、评 弹、淮扬大班、京剧里的老生;苏、锡、杭、甬、绍、豫 、鲁,甚至于广东戏和广东话。沙沙的嗓音,高得上去, 低得下来,初听吓一跳,再听听,却觉得收放有余,一点 不吃力;而且口齿清楚,吐字伶俐,很得观众喜爱。十五 岁时,听说有新办的戏剧学校招生,她和班上几个小姊妹 一起去考。那个年龄,总是到处留心机会,不甘心现状。 如她这样,红都红过了,自觉得谙透粉墨生涯,就要闯一 闯了。那时节,正流行女学生的风格,她剪了短发,发梢 烫鬈了,向里弯,戴一副黑边眼镜,身上穿一件洋装连衣 裙,苹果绿的绉纱,泡袖,镶蕾丝,脚上穿横搭袢的方口 黑色牛皮鞋,就像女学生演剧里的葡萄仙子。不过,她的 手腕上挂了一个白色的珠包,里边放手绢、粉盒、一支钢 笔、一枚骨刻图章,还有一包香烟。这一点角儿的派头并 未使她变得老成,反而有种天真的滑稽。她生来小样,与 那些十二三岁的考生坐在一处,并不显得年长。考官中有 一位,穿了米色西装,脚上皮鞋锃亮,却很“冬烘”地手 捧一只水烟袋,像捧鸦片烟枪的手势,呼噜噜抽得水响, 沿了坐成排的孩子踱过来。踱到她身边时,操一口苏白问 道:小姑娘叫啥个么事?她即用苏白回敬:小狗小猫也有个 名字,如何叫“啥个么事”?那考官定住眼睛,看她一时, 踱了过去。因戏剧学校实际是京剧学校,招募的是京剧人 才,所以她并没进得去,不过,那个问她“啥个么事”的 考官,就此认得了她。在难料的世事中,他们将再次碰头 ,那一回,他于她可真是有着救命恩人的意思了。 她叫过一阵子“小周璇”,又叫过一阵子“小白光” ,还叫过一阵子“小田丽丽”。她学谁像谁,但究竟是跟 着人后头,要仗着“小”,众人看着可爱。她形容幼稚, 到十七八岁时还可权充小孩,但到底是有点勉强了。她也 想改改路子,拜了新师傅,给自己定了个名字,叫“笑明 明”。“笑”是“小”的谐音,又含有“滑稽”的意思, 还冒了正传的名义,因是师傅名字里的一个字。她出了文 明戏班子,去演独角戏。那阵子正是独角戏兴盛的时节, 文明戏倒日渐式微了。她在独角戏班里,还是串龙套,不 过却没了“小”的优势,不如先前的风光。独角戏是讲究 个“噱”的,她正青春骄人,内心多少是不愿拿自己做笑 料,就放不下架子,“噱”不出来。虽然有了名字,却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