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山东文艺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8.40
折扣购买: 运河往事
ISBN: 9787532959105
谢遵祥,1955年生,大学文化,下乡三年,在广阔天地入党,1976年底回城后一直从事采编工作,曾在几家省级报社供职,历任报纸编辑记者,部室副主任、主任,报社编委,报纸总编辑兼报社法人,退休前为某报业集团审读委业务总监。
第一章 撞船结怨 同治二年夏,京杭大运河山东会通河段。 宽阔的河道中静寂无声,清澈的水面上波光粼粼。 远处,一条小船挂帆驶来。这是一条平底的小木船, 长约两丈,船头是平的,宽约三尺,船身最宽处不过六尺 。小船有些破旧,鼓起的风帆上点缀着几块色彩不同的补 丁,货舱中堆满了大大小小装粮的麻包,里面是从豫州贩 回的五十石夏粮(所谓夏粮指的是小麦,因其收获期在夏 季故称为夏粮)。 船上站着三个青年,他们都是东昌后生。站在船头的 叫李小山,他刚满十七,看上去干瘦干瘦的,像极了竹竿 。小山从小便失去了父母,姑姑姑父将他养大,可惜前几 年姑姑姑父也相继过世了。一侧撑篙的是洪大奎,与李小 山不同,他长得虎背熊腰,这都得归功于大奎的爹。大奎 的爹是一家镖局的镖师,从小便教他习武,后来走镖丢了 命,大奎娘就带着大奎弟弟二奎回乡下种地去了,大奎舍 不得大河就留了下来。大河就是后面把舵的后生,他比小 山和大奎年长一岁,生得浓眉大眼,因为从小也跟着大奎 爹习武,所以练就了一身的好武艺。他们三人同住在孝廉 胡同,从小一起长大,一起读书,大河悟性高,比他们多 读了几年书。如今这三个好兄弟又一起做起了运粮的买卖 ,船是小山姑姑和姑父留下的,买粮的三十两本钱是大河 娘多年省吃俭用攒下的。 李小山手晃鸳鸯板,摇头晃脑地说着山东快书:“闲 言碎语不要讲,咱表一表好汉武二郎!” “小山,你还真拿自己当船东了?不撑篙也不把舵, 简直是酱菜坛子里腌鸡子儿——咸(闲)蛋一个!”大奎 拎着船篙走向小山。 小山也不生气,继续晃着鸳鸯板:“叫声大奎你别急 ,下面咱就说说你!” 本想找小山算账的大奎停了下来,他要看看小山究竟 怎样编排自己。 “说了个后生叫大奎,大奎可是了不起。大奎从小跟 着老爹学武艺,体壮如牛好力气!都说身大他力不亏,可 有一样不咋地!大奎天生饭量大,一顿能吃八斤米。” “放屁!我啥时候一顿吃八斤米了?”大奎急了,呵 斥完小山又转头看向后面,“大河哥,李小山这小子又编 排我,你得给我评评理!” 站在船尾把舵的大河,掀起头上戴着的斗笠,故意高 声呵斥:“李小山,你小子这是说人哪,还是在说猪啊? 一顿能吃八斤米?你可真能嘘嚯。”说完,自己忍不住先 笑了。 小山冲大河龇牙一笑,继续晃动鸳鸯板:“大奎娘一 看犯了愁,直说这样的吃货养不起!” 大奎恼了,丢下船篙,径直扑向李小山:“早就知道 你小子没憋好屁!” 小船被他踩得一侧歪,一侧的河水漫上了甲板。小山 灵巧地跳到另一侧用身体稳住小船,惊慌道:“大奎,咱 船上可装着五十石麦子哪,你小子要是不服,咱上水里比 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