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克回忆录

萧克回忆录
作者: 萧克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4.40
折扣购买: 萧克回忆录
ISBN: 9787020136360

作者简介

萧克(1907.7.14 2008.10.24),湖南嘉禾人,革命家、军事家、军事教育家,中顾委常务委员,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第八、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和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连长、营长、纵队参谋长、师长、军长,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红31军军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兼华中军区参谋长。建国后,任军委军训部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农垦部副部长,军政大学校长,军事学院院长兼第一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创办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主编《中华文化通志》。 著有《浴血罗霄》《萧克诗稿》《朱毛红军侧记》《萧克回忆录》等。

内容简介

第一章 青少年时期 我的家乡是湖南省嘉禾县泮头乡小街田村。据 1946年所修的家谱记载,我出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丁 未六月初五日戌时,即1907年7月14日。 嘉禾古名禾仓堡,秦朝时为戍五岭囤粮之所。由 于这里地势险要,历代为兵防重地,故称堡。1639年 ,明崇祯皇帝在镇压了刘新宇领导的香花岭矿工及九 峰、蓝山瑶民大起义后,以“禾仓离州治甚远难以遥 制”为由,决定设立嘉禾县。 嘉禾地处湘南,名为禾仓,实际是穷乡僻壤,禾 不嘉,谷不丰。从我记事起,就看到父兄和村里人们 为生计而辛劳、忧愁。 我的家庭算是书香门第。从我的曾祖父起一直到 我的堂哥,四代读书、教书。听父辈们讲,曾祖父萧 人杰是贡生,后选儒学正堂。我没有见过曾祖父,但 看到他亲自用毛笔抄写的一本《书经》,字迹工整, 全书万余字,只错了一个字。我的父亲和伯父、堂哥 常用它来教导我,让我学习祖辈认真治学的精神。 祖父萧贡伯也是贡生,他教了一辈子书,直到去 世前一年,仍在教书。父亲有五兄弟,其中三个是学 子。三伯父考中拔贡,四伯父和我父亲为贡生。在我 的父辈中,三伯父萧覃荫学历最高,不仅在本省,还 到湖北、安徽一带讲学。 三伯父家有很多书,不仅有旧书,还有维新运动 和辛亥革命时期的书籍,如郑观应的《盛世危言》、 宋教仁的《我之历史》等。我最爱到他家翻书看。记 得读私塾时,三伯父写了一首四言韵文诗,有七八十 句,记述了辛亥革命以后的历史,言简意赅,词句流 畅,读后印象很深刻,直到今天,我还记得这样的文 句“民国反正,不能善后,竞言共和,程度不够。四 次革命,枪炮角斗,我诈尔虞,甲肥乙瘦。初次革命 ,推倒满清。铲除专制,帝室已倾。何人鼓吹,厥有 孙文。谁能实行,克强宋卿……” 三伯父写的文章和诗词,本地文人互相传抄,流 传新旧学界,我也喜欢背诵他写的诗词韵文。他有着 典型的旧知识分子的特点,有文才而又正直、清高。 他曾在本乡第二高等小学当校长,后到桂阳第八中学 任国文教员。他常常读报,喜欢谈论国家大事,但胆 子小,不参加政治活动。 我父亲萧覃茂早年教书。民国三年,因参与反袁 运动,坐牢三个月。出狱后,就在城里参加了一个名 叫“嘉善堂’’的组织,搞公共慈善事业,以后又在 高等小学当管理员,有时也到本地区政府中办事,还 当过“征收员”,做的事情很杂。 我祖父活着时,家里大概有十来亩水田。他死前 分家。续弦的祖母和五个儿子各分得两亩地,我父亲 后来又购置了一些田产,但数量不多。我刚懂事,就 到田里参加劳动。记得那时我家有六亩半水田,还有 一点旱地。我们那里是山区,水稻只能种一季,产量 也不高。旱地种些红薯、豆子、花生、棉花等。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