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也值得

人间也值得
作者: 曹又方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0.90
折扣购买: 人间也值得
ISBN: 9787521702835

作者简介

曹又方:本名曹履铭,1942年生于上海,八岁随父母移居**,曾游学旅居纽约十余年,历任多家杂志与报社总编、海外作家协会会长、出版社发行人,为亚洲*早组织妇女运动及环保运动的提倡者之一,常在海峡**演讲并主持广播及电视节目。 早年以苏玄玄、衣娃、金名等笔名撰写小说。1976年发表中篇小说《绵缠》,赢得“张爱玲第二”之封号,之后以“曹又方”为笔名,广为读者知晓,从20世纪80年代起跻身**十大畅销作家之列。2009年病逝于台北。

内容简介

孤独与爱 我的一位新近离异的女友,有回在聊天的时候,把她的寂寞描述得十分真切。她说,她的房间的窗,面对一座花园,满月在天,月光照在她的空*上。一瞬之间,我的脑海里便浮现出一场小说里的景。月亮像她的心情一样垂得很低,几片微云几乎托撑不住。月光无可止遏地流进她的寂静的睡房,把*像小舟一般浮升起来。以一种令人痛苦的温柔,一波又一波摇荡着她那穿着镂空花纱单薄寝衣的,不知是寒还是热的肉躯…… 这样的情况毋宁是糅合了奇异的美和寂寞的痛苦。当我们面对许多美好的时刻里,无论是一本好书、一曲佳乐、新奇的事物、旅途的丽景,都令我们产生分享和交流的**。这种根柢上的寂寞,即使对于一种深谙寂寞、享*孤独的人而言,依然存在。 然而,人却是注定要孤独的。 孤独,有的时候的确是一座地狱。 由于无法忍*分离所造成的孤独,为着逃避这种苦境,许多人情愿将自己的人格和行为,附和消融在他人的期望和要求之下。怨偶们互相折磨、争吵、殴打,每在重大的决裂之后,再度复合,然而却并非一种具有建设性的重新开始,只是因为双方无法忍*骤然降临的寂寞。人们情愿忍*噩梦循环,却亦胜过孤独寂寞。 曾经写出《心是孤独的猎人》(TheHeartIsaLonelyHunter)的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克勒斯认为,爱是对象之间的一种刺激和被刺激的作用。不能否认在诸多的情况之下,爱终究是缺乏理性和客观性的事实,因此常会出现轻微或严重的虐待和被虐待也就不以为奇了。*为骇异的是,有的时候这种情况竟然持续了一生。有一位友人的父亲在妻子去世之后,才恍然悟到自己将对方折磨了一生。因为生起气来,作为出气筒的对象已不存在了! 两性的爱的本身便具有排他性,再加上每一个人都有着意识和潜意识的失爱恐惧,因此常常会独霸性地将爱情对象占为己有。然而这种情况无论是出于互相征服,或者一方屈服于另一方,这些均脱离不了自爱的范畴。对于许多人来说,爱情其实不过是一种自爱罢了!所谓的爱情,内涵往往降得很低,其中除了肉体的满足,精神上的免于寂寞是*大的主因。然而让人免于孤离却只是爱情的附生作用之一,爱情的目的并非出于疗寂。 哲学家帕斯卡说:“我们所有的不幸,几乎全来自不知如何耽在自己的屋子里,人们总是在行动及出卖自己中寻求快乐。” 出于对孤独的惧怕,人们往往流于无聊甚至可耻的境地。把爱情运用为逃避孤独的方法,将两个人联合起来对抗尘世的寂寞,不过是对爱情的滥用和误会。 把一个人忍*,进而享*孤独的能力,视为人格成熟的表征,倒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方法。人们不妨把独处的能力,当作一种自我修炼。也许,当一个人毫不畏惧孤独的时候,他才充分具备了爱的能力。 山之喜 快乐通常都不俞是什么刻骨铭心的感*,足以在心田根深柢固的那种。追求欢乐既然成为人的本能,快乐也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因此感*欣喜于快乐的能力也就因而减低。而痛苦则反其道而行,被视为不幸和横逆,自然是觉得冤屈而深刻的了。能够意识到这样的本质,或许有助于快乐的浓度罢! 试着追溯过往的欢乐,那些能够从记忆里蹦跳出来的,让人同甘反刍的,却也算是纯然的快乐了。 属于我的一些快乐的体验,是由“山”串连起来的。 有一个入冬的月圆之夜,与一伙朋友在一处孤*偏远的山头野营。然而并不是那种如君想像的回返自然活动,而是透着荒谬地与一大堆城里人闹嚷嚷地参加赛夏族十年一次的盛大“矮人祭”。 说实在话,我全然没有研究原始部落的知识根底或兴趣,只是对传闻中三昼夜通宵达旦跳舞唱歌的狂欢祭典,充满了一腔不负责任的浪漫向往。整个的祭事在太多外来客的骚扰之下变得纷乱杂杳,颇令人感到侵略破坏的罪恶感。于是,白昼里我便带着桃花源式的幻想四出探索这个与世隔*、充满清秀天然风姿的山区,入了夜,则围坐帐篷外过的篝火旁,在一片月明星稀、露白风清的好景里,陶醉在吉他六弦柔美的乐音中,唱尽了随我们一同长大的小调歌谣。一切外在的事物,无论是远在天边的、近在眼前的都成了沉沉的背景。那一份美丽**在柔和山的迷离神秘之后,就这样超脱出时空,而成为永恒。 又有一年初秋,我一时兴起参加了一同登高健行的活动。只记得千辛万苦攀上一处绿*如茵的山巅,便傍着山崖枕着自己的双臂躺下来歇息。仰望一片净蓝的天,如棉的白云列队出游,群山直似在齐声欢唱。我的好朋友在一段沉默之后突然问起我此时心中可有一位思念着的人?在我迟疑作答的当儿,她却一往情深地明示出心迹。岁月流逝了多少年,至今我仍然为人世间那种女性所特有的勇于付出爱情的痴心所深深感动着。 一个能够爱人的人,一直是为我所景仰的一种人。而山,似乎益发能够升华纯净感情。我深深悟得……爱情便是一种需要坚定不移的深情,只要有始无终,错的也变成对的,假的也变成真的。 欢喜游山的我,来美之后十分钟情于加州的“幽情美地”Yosemite**公园的壮阔细腻兼而有之。有年深春伴着我的亲人登上了一处悬有瀑布的山岩,那*阳光灿然,我们就在落树满荫、光影闪烁的溪畔歇脚,风声细碎,瀑布铿然,躺在溪岩上的我就在这种清凉适意之中不知不觉睡着了。而那道溪水,就在我濯足处几尺之遥形成一匹下坠的瀑布。 这种眩奇美好的境地,一直被我引为生平得意之事。这不是“观瀑”,而是在“卧瀑”了! “科罗拉多之*”原是熟稔的歌谣,因此对于那片山水有着一份似曾相知的感情。有一年夏*,我们驱车入山,在湍急翻白的溪水和陡峭峥嵘的岩石相互袅绕盘回之中,渐行渐高,而终于置身于万仞的高山苔原之上。只见雄伟,奇花处处,再加上终年不消的盈盈积雪,湖水汇流,真是别有一番天地怀抱。 我踽踽独行在山棱线上,只见那耸然巍立“大陆分割”(Continental Divide)以无比的气势分泄出流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万川之水。在这高山仰止的刹那之间,虽然不无孟浩然的古往今来、天地悠悠之叹,但是苍然泪下却未免仍然囿于有我之境,在那一刹那间,我却彷佛从广袤无穷的时空中消失了。 这几则有关“山”的小故事,也只说明了我的“山之喜”,山之于我,的确是快乐的源泉。 金句提炼 关于爱情,她说: 也许,当一个人毫不畏惧孤独的时候,他才充分具备了爱的能力。 所谓爱的回报,也只是爱的本身 因为爱的报酬,不是其他,只能是爱。没有条件的爱,才是深刻的爱。 可哀的是并非人人能够如愿以偿。而不论差错到底是出自身的咎误,抑或是命运的铺排。 使人顿悟了纯洁,不是没有爱过,而是懂得了爱。 爱情出于选择,人生亦然。 仿佛从太初的心底涌生的两股爱泉,绵延着万千恋人的痛苦与狂欢。 我们爱,不是盲目,乃是因为我们确信我们所爱的人,值得我们去爱。 真正拥有爱情的人,即使从失意中,仍然会学习和产生正面的爱。 关于生活,她说: 食色乃人之大欲,**可去,食欲却非填不可。 在大大小小各种事物的结局里,组成了人生。人生就是一场等待。 其实,人不论贫富,不是总在完成一些在别人眼中甚为不值而且荒谬的事么? 在这无常的世间,又有何种事物是永恒不变的?独独留存了下了记忆,也是执着得徒然了! 想不开的时候,只要在夜晚仰望一会儿天星,大概什么都释怀了吧。 一旦责任加身,这年节又如何轻松得起来 真正的爱人或物,总得好好坏坏照单全收,爱情与生活总是充满了矛盾。 养猫和对于艺术、乃至生命的爱情一式一样,总不能够因为怕烦恼与痛苦就放弃了的。 自在,得有自己存在。 能够静的人,才能真的动起来。 怃然感到孤独是一种晚来的幸福,尤其对于一个写作的人而言。 关于缘分,她说: 人间万事皆是缘,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算是缘。 一个人成熟了以后,一定会重新肯定他的过去和所有的亲人。 人生的许多事物原是巧合和无意得之。 寻根的人,怕是寻着了也接不上这枝变种的枝桠——归得故乡,也难免不是异乡人! 尽管每个人的体悟不同,然而“真”的确是对人对事的**要件。 关于山水,她说 我对人的好奇兴趣远不及山水城市,因此虽然不能共享美景触感,然而山水和城市的本身就足以回报了。 我喜欢旅行,说起来其中*大的一个原因便是深深爱着所行径之处的陌生感觉。 静观大地重新又缓缓涌起了生机,于是自己也像一头春天的猫蠢蠢欲动起来,随着花红柳绿,也想炽烈地再活一次。 凡是有花的时*,那段生活必定是欢娱而令人怀念的,有了这种觉悟,益觉花的动人和可爱了。 我不知道世界上究竟有多少色彩,但是,它的丰饶和繁复都是必然。 杨柳的美姿也正是因为它的枝条柔软下垂,如果再能够近水的话,则*具红花绿叶之效了。 但松涛却是醉人的,在*深夜静的时候,就*容易被那浪涌所追逐了。 关于死亡,她说 大至思想艺术,小至保命延种的本身,竟然全是通过死亡来完成的。 面对衰老和死亡,的确需要发挥人生至高的智慧。 半生已过,对于铸下的许多错误,却也不想,同时也无法去计较。 至少能够以*难的心情面对人生,也许反能得到甘之如饴的效果也未可知。 诺与谎虽然在字意上十分遥远,却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即使是一个牛鬼蛇神的世界,我却仍然要不死心地秉承伊始那个天真美好的标准做人。 唯有阅读和自己气质相近相投的作品,才能唤醒自己身上原有的特质。 百年也不过三万*,相去又有几何? 不是每个人都在等待一个必死的命运么,为什么要单只计较岁月的短长? ★柏杨:曹又方充分证明自己是独立自主的灵魂 ★林清玄:在她的面容上,看见了观世音 ★人间也值得:一代传奇女作家曹又方的悲喜人生 曹又方,**的一代传奇,年少成名,跻身于“**十大畅销书”作家之列,历任多家出版社发行人,并在其中大放异彩,然而就在事业**之时,却不幸罹患癌症。 随后,她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抗癌岁月,她承*了生命中不可承*之重,却通过自身的内在的修行与智慧,在苦难中戴着镣铐翩然起舞,举重若轻。 这个世界对她多有不公,但也给了她同样的风光与荣耀,她把生老病死看成是一种自然的法则,而她的一生,已活得足够够本。 ★承*生命中不可承*之重:适合都市人阅读的心灵散文 在二十世纪末,曹又方的作品一直都是当时盛极一时的畅销书,而她的人生传奇*是为不少人树立了榜样,让处于人生困境中的人们获得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人在社会之中,总是被动的,但我们都需要在保持合群的同时给自己留一份独处的空间,在与自己内心的对谈中,我们方可活出生命的本真。 ★哲理散文集:我们都在追求甚为不值而且荒谬的事 谈爱情,谈生命,谈人际交往,谈山水,谈闲趣,曹又方对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她的文章为生活在都市中的人群提供了一个心灵的休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