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新星
原售价: 49.50
折扣价: 32.20
折扣购买: 古书之美
ISBN: 9787513326209
庆山,著名作家,70年代出生,曾用笔名安妮宝贝。2014年改笔名为“庆山”,出版《得未曾有》。著有《告别薇安》《八月未央》《清醒纪》《莲花》《素年锦时》《眠空》《古书之美》等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摄影散文、文化随笔各式作品。
3 对话之一历史。身份。故事。关系。 问:先请简单地纵向梳理一下中国历史上古书收 藏的脉络。 答:“藏”和“书”组成“藏书”一词,有说法 是智者不藏书,指应该把一切都装在脑子里。古人有 一个小笑话,有个人夏天乘凉,坐在外面晒肚皮,别 人问他做什么,他说他在晒书。博闻强识是智者的前 提,学富五车,不是装五车书,而是装在脑袋里。书 籍代表人类进步,它是鲜明智慧的总结。在文字之前 很多理论只能口口相传,自生自灭,但人类的进步就 是总结前人的经验,产生后代的积累和飞跃。如果没 有文字记载,大部分东西都会散失,经验不能被总结 。人类进步就是产生文字和书籍。 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藏书者,应是老聃,他曾 任职过周朝类似于现在国家图书馆馆长的官位。说明 远在两干五百年前的时候,中国已有图书的收集整理 ,并有专人管理,可算是国家图书馆的雏形。之后历 代都有藏书者,对书籍的收集,是人类对祖宗所留下 的文化遗产的尊重和继承。除了历代官府的收集,中 国私人收藏的大规模开始,是宋代,因为宋代是中国 版刻艺术成熟的起点,虽然按照科学探讨有先于宋代 的“初唐说…‘盛唐说”,但都停留在学术争论阶段 ,只有“宋代说”是公认的。收藏界对宋版书的热衷 ,也是因为它是成熟的源头。宋代产生了一系列大藏 书家,如欧阳修、王钦臣、叶梦得、赵明诚李清照夫 妇,他们收藏大量传统文献,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直 到民国,藏书家越来越多。这便是中国的藏书流脉。 历代对藏书和藏书家都很看重。有一种独特的文 献体叫“地方志”,唯中围所独有,是指每个地方都 有记载当地风物的记录,其中有一个“文苑传”栏目 ,专门记载当地著名的藏书家。也就是说,在古代, 藏书家是各地所认为值得尊重和树碑立传的人物,他 们的地位很高,到了民国也是如此。 从流派上讲,宋代是不同目录版本学的起点,自 隋唐以来,文献家们重新整理典籍,进行新的分类, 确立了科学的分类步骤,比如四部分类法。直到今天 ,近一千年过去了,我们的古籍仍然按照这个方法分 类。中国的藏书体系是全世界最成熟的,藏书的流派 也很多,就不谈论了,因为太过专业。 清代洪亮吉第一次把藏书家分为五等,考订、校 勘、收藏、赏鉴、掠贩。科学与否且不论,古人已系 统地对藏书家进行了分类。而今天社会的变化,使人 们对金钱的追求尤胜往日,因此搞古书考订校勘的还 有,收藏的就少一些,大多数人都是买卖,主要是以 经济目的为追求。 一九四九年之后私人藏书大都归了公藏,因此基 本完结。原来一些民族资本家还有书,但也陆续捐献 ,到了文革,私人藏书几乎荡然无存。我们的藏书历 史因此产生隔断,今天的藏书家都是从八十年代末期 兴起,包括我在内。我们跟传统有所割裂。老一辈也 有留下来的,老树发新枝,比如黄永年先生、黄裳先 生,他们接续上了民国的一些文脉,但已没有气候可 言。新一代的爱书人,重新搞起藏书来,只有形式上 的一脉相承,藏书事实上是断档了。今天的藏书家跟 古代乃至近代的不是一回事。 P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