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辩力(在讲话中提高影响力)/青少年正能量提升书系

论辩力(在讲话中提高影响力)/青少年正能量提升书系
作者: 姜越
出版社: 中央编译
原售价: 33.00
折扣价: 26.40
折扣购买: 论辩力(在讲话中提高影响力)/青少年正能量提升书系
ISBN: 978751171638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辩论可以彰显人格魅力 人们在论辩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不仅是他的论辩技 巧,更应该是他 光彩夺目的人格形象,而后者正是一种蕴含于争论之 中,但又超越于争 论之上的具有魅力的东西,也是最难能可贵的东西。 人们接受另外一个人的所言所辩,首先接受的不 是所言所辩的内 容,而是辩者自身的人格和品德。如果一个人的人格 和品德无法让人心 悦诚服地接受和认同,那么他的观点在被人接受的过 程中就会大打折 扣。如果人格不完美,做人的品位不高,那么这个人 的伶牙俐齿实质上 只是巧舌如簧。而具有完美人格和高尚品德的人,在 其言谈举止中,就 会充分体现出人类的智慧和人性的优美。 有些人把辩论仅仅当做是一种单纯运用技巧就能 胜利的行为,因 此他们不会费尽心思地去认真地对辩题进行理论剖析 ,而是更多地列 举低俗的事例,以及充满低级趣味的噱头来吸引听众 ,甚至利用听众 的感情,虚情假意地博得听众的同情心。当然,这种 卑劣的辩论手段 在短时间内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这 时的辩手已经开 始慢慢进人辩论的误区,如果不幡然醒悟,必将陷入 “无可奈何花落 去”的窘境。 人格力量的凸显,当然要依靠知识底蕴和理论素 养。现代社会 中,几乎没有人能成为古希腊社会 中那种百科全书式的智者,大多数 人只具备通晓有关领域知识的能 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谁知识积累 得越丰富,谁就越有发言权。任何 人都无法研究尽所有的社会问题, 但真正的辩才却应该有知识积累和 理论素养,能够在辩论中旁征博 引、融会贯通、滴水不漏,使对手 无机可乘;良好的理论修养,则能使我们更深、更新 、更广地把握论 题,判断是非,应对问题,使对手遥不可及。 深厚的知识底蕴和良好的理论素养的有机结合, 将在一定程度上 带给我们某种魅力,从而给人一种权威感和信任感。 这些无疑都增加了 我们的人格力量。这种影响力越强,越有利于最终获 胜。 论辩者犹如一棵树,如果他的人格力量是树干, 他的辩论技巧不 过就是枝叶。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具有光彩照人 的人格力量,其论 辩技巧才能达到游刃有余的上乘境界。正是基于这样 的思考,我们应该 始终坚持如下原则: (1)先学会做人,然后才学会去论辩; (2)先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再学会遵守辩论 的规则。 这里的“先”不是时间在先的“先”,而是逻辑 在先的“先”。 也就是说,不论人多还是人少,不论何时何地参加何 种论辩,尊重他人 人格,保持自己人格的完美都是先决条件或绝对命令 。论辩的品位不可 不高,不能有损对方的人格。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我 们顶多可以用“偏 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这样的说法去批评对方。论辩 双方只有显得彬彬 有礼,才会不失大家风范。 大众场合的论辩虽然具有游戏的性质,但是我们 青少年却不能用 纯然游戏的态度去对待,只有确立起良好的人格形象 ,才可能成为一个 真正有魅力的辩论者。 孙膑智斗庞涓 孙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他也是一个运用 推理的大师,通 过巧妙地使用推理,孙膑领导自己的军队取得了重大 的胜利。在公元前 341年,魏国派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宣 王派田忌和孙膑带 兵救援韩国,孙膑又使出他“围魏救赵”的老法子, 不去救韩,而是引 兵直接去攻打魏国。庞涓接到魏王的告急文书,只好 退兵赶回去。这 时,齐国的兵马已经深入魏国了,庞涓下马查看齐军 扎过营的地方,发 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 炉灶,足够十万人 吃饭用的。“啊?怎么这么多人?”庞涓吓得说不出 话来。 第二天,庞涓带着大军继续追赶,赶到齐国军队 第二次扎营的地 方,又命人数了数炉灶,结果发现炉灶大大减少了, 只有供五万人用的 了,庞涓不由得高兴起来。 第三天,魏军继续往回走,他们追到齐国军队第 三次扎营的地 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只剩下两三万人用的了。庞涓 这才放了心,笑着 说:“我早就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十万大军到了魏 国,才三天工夫, 就逃散了一大半,哈哈哈!”他舍弃步兵,带着轻锐 部队日夜兼程地 按照齐围军队走过的路线追了上去,一直追到马陵( 今河北大名县东 南)。此时天已黑了,马陵地区的道路在两座高山之 间,山路旁边都是 深涧,庞涓恨不得一步赶上齐国的军队,吩咐大军摸 黑往前赶。忽然前 面的兵士回来报告:“前面的山道被木头堵住了。” 庞涓上前一看,果 然见道旁的树全被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 细细看去,上面影 影绰绰好像写着几个大字。庞涓叫兵士拿火来照,几 个兵士点起火把照 亮,树上写的是:“庞涓死于树下。”庞涓大吃一惊 ,连忙命令撤退, 但为时已晚,齐军万箭齐发,杀声震天,魏国军队一 片混乱。 原来这是孙膑设下的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 的数量,引诱庞 涓追上来。庞涓走投无路,只好拔剑自杀,这就是“ 增兵减灶”典故的 来历。从此,孙膑的名气传遍了各国,他写的兵书一 直流传到今天。 孙膑增兵减灶的计谋,从逻辑上看,就是灵活运 用共变法的结 果。共变法的内容是: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 场合中,如果其中 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变化着的,那么这个变化着的先 行情况就是被研究 现象的原因。 利用“增兵减灶”取得了战争胜利,利用“增兵 增灶”也能取得 胜利。公元ll5年,羌族进攻东汉武都,虞诩奉汉安 帝之命率军赶赴武 都充任太守,领军抗击羌军。虞诩行至陈仓、崤谷时 ,得知羌人数千人 在前面截击,就停止前进,并宣称等待援军。羌人不 知虚实,不敢贸然 进攻。数日后,乘羌人不备时,虞诩日夜兼行百余里 ,“令吏士各作两 灶,日增倍之”,即采取逐日增灶的谋略。羌军见汉 军的灶日益增多, 以为虞诩的援兵不断增加,不敢逼近。这样迷惑了敌 人,虞诩得以及时 赶到武都,调动部队打败了羌军。虞诩也是运用共变 法,根据灶的多少 与军队人数的多少成正比的情况,利用增灶来表示兵 力增加,从而迫使 羌军不敢逼近,达到了战略目的。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