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论(精)/华为管理方法论丛书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论(精)/华为管理方法论丛书
作者: 孙科柳//易生俊//曾文明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40.10
折扣购买: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论(精)/华为管理方法论丛书
ISBN: 9787300231310

作者简介

曾文明,前华为资深技术工程师,多年华为工作经历,对以奋斗者为本的华为企业文化深有体会。从软件编码做起,后任职多个项目的项目经理,负责团队建设、资源整合和目标责任管理等,并带领团队完成项目开发和交付。从华为离职后投身创业,担任多家互联网创业公司联合创始人、产品经理等。现受聘为职通线公司“中国企业标杆管理研究”课题专家,专注于对华为等标杆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的研究与输出。 孙科柳,管理咨询顾问、培训师。拥有近20年外资企业高级管理、精益制造课题研究以及企业咨询辅导经历。长期研究华为、海尔、麦肯锡、IBM等标杆企业。曾出版相关著作数十部,部分管理学著作曾被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引进,其编写的“华为精准管理丛书”进入“丝路书香出版工程”(中国新闻出版业唯一进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项目)。曾先后咨询辅导过厉华纺织、晟通集团、宝塔石化、南方泵业、上元堂医药、怀化烟草局、一网天下微商、以纯服饰、联合尚品等企事业单位。 易生俊,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管理专家,AMT咨询公司和中大咨询公司特聘专业顾问和讲师,多家公司战略顾问。曾任中大咨询公司咨询总监、赛普咨询高级顾问、深圳市梦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青岛啤酒集团华南营销有限公司管理总监。曾两次受深圳市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组委会的邀请,在中小企业论坛发表移动信息化方面的专题演讲;在AMT“管理+IT”讲武堂全国巡回论坛深圳站发表了战略执行方面的演讲。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AMT前沿论丛》发表多篇文章。

内容简介

第1章 人力资本主张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 斗是我们的胜利之本。 ——任正非 导语:重新定义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什么?人力资源管理的目 标在哪里?这两个问题的背后,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 工作的价值逻辑。很多时候,我们完成了人力资源工 作的六大模块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无法确切地回答这 两个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回到企业经营的本质来看 人力资源工作。 以业务为驱动,以价值贡献为目的,构建人力 资源管理机制,通过公平竞争激发人才创造力,并在 持续的艰苦奋斗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这样的管理逻 辑对众多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工作都是切实可行的, 我们也需要学习这样的企业文化。众多中国企业中, 华为无疑是做得最好的。以业务为驱动是华为人力资 源管理的基本导向,华为的人才队伍建设全部是围绕 提升为客户服务的业务能力展开的,其一切成果也都 是通过业务驱动实现的。在这一导向下,为了更好地 塑造业务能力,华为所做的就是尽可能建立人才竞争 优势,招揽高素质才俊,培养针对性人才和专家队伍 ,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秀的人才被吸引进来以 后,华为又会通过艰苦奋斗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以及公 平竞争环境的塑造来引导人才持续奋斗,在鼓励人才 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让人力资本为企业价值的最终 实现服务。在价值聚焦上,华为专注于贡献导向,专 注于长远价值,坚持压强原则,以专业化的后方平台 保证组织绩效。最终,将人才优势进一步导向业务驱 动,并让奋斗者文化落地生根。 带着问题阅读: 1.落实业务驱动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2.华为是如何层层递进构筑人才优势的? 3.怎样才能把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变成奋斗者? 4.如何给予人才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5.怎样强化人力资源的单元价值贡献? 1.1以业务为驱动 以业务为驱动是华为人力资本主张中最核心的理 念,也是华为一切人力资本策略的出发点。所谓业务 驱动,即市场驱动、客户驱动,是一种以业务实现为 目标来推动各类决策、组织、管理工作落实的运营模 式。 世界上有很多企业对企业组织的驱动方式进行 过探索,经过数十年的演变和淘汰,如今比较常见的 驱动模式主要有三种,即行政命令驱动、流程驱动、 业务驱动。行政命令驱动的典型特征是必须领导下指 令后下级才开始执行,员工像算盘珠一样,拨一下动 一下,很容易导致管理僵化和效率低下。流程驱动则 过分强调过程,在结果上缺乏保障。相比之下,业务 驱动强调企业要通过业务成果的实现来兑取价值,是 以最终结果为依据的,也是最能够保证最终产出的企 业驱动方式。 1.1.1让人力资源政策作用于战略目标 企业要想实现以业务为驱动,持续地创造价值, 首先要做的就是围绕企业整体战略制定人力资源政策 ,一切活动以保证战略胜利为前提。换句话说,凡是 不能支持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都是 “耍流氓”。华为坚持以业务为驱动人才观念的第一 思维就是“让人力资源政策作用于企业战略目标”。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