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师铁军(宁都起义将士录)

雄师铁军(宁都起义将士录)
作者: 编者:李学文
出版社: 江西人民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雄师铁军(宁都起义将士录)
ISBN: 978721009012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张惠民(1905—1943) 原名张志润。陕西平利人。1905年1月4日出生在 平利县冲河乡张家湾。曾祖父做过资政大夫、山东临 清知州,祖父做过山西盐运使,父亲清末做过山东盐 运使,民国初年在本县当过区长。1924年春考入西安 第二职业学校。1926年5月,到杨虎城部当兵,1927 年4月考入西北军官学校,1929年10月,被分配在教 导师任排长、连长。中原大战后任国民党第二十六路 军第二十七师第一五八团少校团副。宁都起义后参加 红军,被编人红五军团。曾任红五军团副师长。1932 年春,因怕肃反扩大化,离队回家。7月,任安绥军 干部教育班少校团副兼教育班大队长。曾悄悄对思想 进步的教育班班长何振亚、司务长沈启贤等宣传中国 共产党的主张,对何、沈二人走上革命道路产生了一 定影响。1934年6月,任陕西警备第二旅第四团少校 团副。1935年秋任第四团中校副团长兼一营营长。 1936年12月12日率领第四团占领了西郊机场,参加了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1937年初任西安行营第一 支队补充团团长。同年3月任第一六六师补充团团长 。1938年5月率补充团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会战。 1939年9月初任国民党第三师第九旅上校副旅长,参 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1940年9月负责督办第二次长 沙会战中的军粮。10月,兼任第十军第三师第九旅第 九团团长。同年冬,率部参加了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3年11月2日,日军6万人分三路向常德进攻,其率 第九团随第十军增援常德守军。1943年12月4日在与 日军作战的常德附近德山战斗中牺牲。1944年4月2日 ,被国民政府追授为陆军少将。1985年5月15日,中 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张博泉(生卒年不详) 籍贯不详。宁都起义时,与孙步霞、孙芳贵等同 志担任在总指挥部(宁都的耶稣教堂两层楼的牧师住 房)宴请团以上军官酒会时的警卫。宁都起义后参加 红军,被编人红五军团。后资料不详。 张燕南(生卒年不详) 河北成安人。冯玉祥西北军官学校毕业。中原大 战后被收编到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是国民党第二十 六路军地下党组织确定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袁血卒 开始活动的对象③。宁都起义后参加红军,被编人红 五军团。后资料不详。 陈士吾(1905—2005) 河南开封人。1905年出生。1922年在河南开封电 信局学习无线电报务。不久入国民军第二军在北京的 无线电班学习。毕业后又回开封电信局当报务员。 1927年到冯玉祥部当无线电台报务员。中原大战后任 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旅旅部电台 报务员。宁都起义前,曾与闻述尧、杨笑士一起利用 电台收听苏联伯力广播电台广播的东北人民抗日消息 出海报,并到街上张贴。宁都起义后参加红军,被编 入红五军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通 信学校教员。1932年下半年,调任一分队队长。1933 年3月又任通信学校教员。1934年10月任一分队报务 主任。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长征途中,一直跟着军 委行动,兼顾军委两个台的工作。红一方面军和红四 方面军会师后,一、六分队到左路军随红军总司令部 行动,军委总部又成立了一分队,其任队长。直到 1936年一直在军委电台工作。1936年1月加人中国共 产党。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至1939年4月任军委 总参谋部第三局直属电台第一分队队长,后任中原局 无线电第二大队队长,新四军军部电台大队长,新四 军华中总指挥部电台大队长,军委三局第二总台台长 。1944年秋任军委无线电总台台长。1936年春夏,带 一部小电台随周恩来到真武洞做东北军的工作。参与 了“西安事变”谈判期间的电台的联络工作。解放战 争时期,1946年1月任北京军调处中共代表团机要组 副组长、军调处中共代表团通信联络电台台长,后任 中央前委三科副科长,二野电信专科学校副校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南邮电管理局办 公室主任,武汉电信局副局长,陕西省邮电管理局副 局长、顾问,陕西省政协委员。1982年离休。2005年 逝世。 P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