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山东大学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46.40
折扣购买: 中国文学名篇鉴赏(文卷)
ISBN: 9787560734750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①,身体映丽②。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 孰与城北徐公美③?”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雨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④,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 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⑤,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 我者,私我也⑥;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 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 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 ,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⑦,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⑧,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⑨;期年之后⑩, 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则久已流传、为人熟悉的历史故事。今天 重读这篇名作,仍能从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和有益的借鉴。它告诉我们:对 于一般人来说,在生活中,要努力避免主观自是,要多作调查,尊重事实 ,不为各种假象所迷惑,做事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就执政者而言,则 要重视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要善于倾听和正确对待不同意见,从而把施 政方针和具体策略置于比较坚实的基础之上。 邹忌为自己的堂堂仪表多少有些自恃、自诩,然而,与“齐国之美丽 者”城北徐公相比,究竟谁更美,却使他不禁疑惑难定。从窥镜而至于问 妻、问妾、问客,充分表现了一种矛盾而复杂的心态:一方面在自我感觉 上似乎已意识到逊于徐公之美;另一方面又不愿轻易肯定这一事实,甚至 希望能从别人的判断中得到某种符合自己愿望的确证。邹忌的可贵在于, 他没有在其妻、其妾、其客的颂赞声中忘乎所以,没有陷于盲目性。“明 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他尊重 客观事实,不回避事实,因而对于那些尽管合乎自己心愿但却不符合事实 的话,能够识破其谬误,并且能够从周围一些人奉承颂美之辞的后面,看 出问题的症结:“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 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在生活中,由于人与人之间的许多具体关系,听取直言不易;而对于 一国之君来说,广开言路,倾听不同意见,就更其困难得多。邹忌不愧是 一个有识见、有作为的谋臣,他从生活琐细小事中,由近及远,联想到执 政者去蔽纳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中“于是入朝见威王”以下,只用了 八十多字,把“王之蔽甚矣”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贴切生动,很有说 服力。 文中所写齐威王,也有值得称道处,他从邹忌的讽谏中深受启发,断 然下令,鼓励“面刺寡人”、“上书”进谏,甚至对“谤议于市朝”者也 予以赏赐,这表明,作为封建国君的齐威王,能够虚心从谏,“见善则迁 ,有过则改”。他与那种盲目自信、一意孤行的庸主不同,应该说是一位 头脑清醒、富于远见的执政者。文章说“令初下”,“门庭若市”,“数 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而“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随着时间 的推移,进谏的人数逐日减少,意味着由于下情的迅速上达,一般官吏和 民人的愿望越来越多地得到满足。集思广益,政通人和,必然大大保证并 推进国家的改革和发展,文章最后,作者用“燕、赵、韩、魏闻之,皆朝 于齐”,暗示了齐国积极改革和发展带来的兴旺强盛。“此所谓战胜于朝 廷”一语,更结穴概括了正确纳谏的重大意义和不可低估的政治效果,直 接表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历史上,齐威王(名因齐)是战国中期有名的国君之一。在位三十余年 ,使一个“诸侯并伐,国人不治”的弱国,一变而为“大治”、“诸侯莫 敢致兵”的强齐。邹忌曾以鼓琴比喻为政的道理,受到威王的信任,被用 为相(以上参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然而,本篇所述邹忌自容貌之 微推及朝廷大事以至向威王讽谏等等,却并非信史,而有所依托。《吕氏 春秋·达郁》篇有“列精于高”受信任于“齐湣王”之事,当即为《战国 策》作者推衍之本(参见缪文远《战国策考辨》,中华书局1984年版)。战 国时代,策士们为了增强谈说效果,打动各诸侯国君,有意引古证今、以 彼喻此,其中往往不无敷衍渲染以至虚拟的成分,无足为怪。值得注意的 倒是,由于《战国策》工于叙事,善于描绘,多有文学意味,邹忌讽威王 的故事却广为传诵,而其所据“列精于高听行于湣王”的母题,反而少为 人知了。 从本文结构布局看,作者显然不是简单罗列事实,而对材料作了必要 的剪裁和集中。如:第一部分,用几占全文一半的篇幅,具写邹忌自己身 边发生的小故事,而其主要笔墨又用于一一叙写邹忌与其妻、妾、客的三 问三答;末一部分写威王纳谏,着重强调下令的内容,对于令下之后在国 内引起的反响以及最终获得的政治效果,则采取了暗写、虚写的方法:都 可谓详略得体,颇见匠心。 作者用笔细致而生动活泼,写邹忌身边发生的小故事,尤婉转而富于 情趣,如问妻、问妾、问客,既表现了邹忌自己的矛盾、疑惑,也从不同 的回答中具体而微妙地展示了妻、妾、客与邹忌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各自 的内心活动,为下文“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作了铺垫。又如,“窥镜”,“孰视之”,又“窥镜而自视”,才 “暮,寝而思之”,这就把邹忌思想的逐步变化写得很准确,层次感极强 ,并且富于生活气息而不流于琐碎。《战国策》善于引用寓言阐明事理, 本文第一部分,实际也是一段带有寓言性质的故事。由于这段故事形式上 是由邹忌自述其所见所思,然后以此喻指威王政治上“去蔽”的重要性, 比喻本身非常贴切并恰如其分,文章的前后部分也更显得浑然一体,这就 比一般简单引寓言说明事理,在构思上有出新之处,大大增加了本文的趣 味性和说服力。(董治安 石晓宁)P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