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的引力--我的文学漫谈/林良童书馆

陌生的引力--我的文学漫谈/林良童书馆
作者: 林良
出版社: 福建少儿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8.90
折扣购买: 陌生的引力--我的文学漫谈/林良童书馆
ISBN: 978753956650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的“‘国语’观” 我在初中念书的时候,我的家乡厦门早已经“五口通 商”了九十五年。厦门港口,轮船进进出出,多少“厦门 郎”搭船北上开眼界,搭船南下“通西洋”;多少北洋客 乘风破浪由渤海、黄海、东海到厦门来落户,多少南洋客 由吕宋、仰光、新加坡满载黄金回到家乡来筑造“大观园 ”定居。还有当年那些列强的子孙们,在鼓浪屿的“万国 租界”,漂漂亮亮地来,漂漂亮亮地去,“播放”着英国 语、法国语、*本语以及白俄嘴里的俄语。厦门也算是一 个小型的“语言博物馆”了。 厦门人为了适应生活,耳朵成了天生的“译意风”, 虽然不是人人精通“比较语言学”,但是人人都得学习“ 语言的比较” 厦门人所接触的全国各地方言,多到使人“耳酸”; 所听到的外国**代表语,难免使他们“心羡”。因此, 厦门人是很不“反‘国语’”的。在那种无可奈何的情况 中,“国语”的提倡对他们是一种“福音”。他们认为“ 国语”运动的理性的呼声是可爱的、使人“会心”的。 不反“国语”,而且不像现在社会上所流行的“肚子 疼怨灶君”那样地恨“国语”:白话文写不成就骂“国语 ”,要是没有“国语”作祟,白话文失去了依据,我不是 就可以少*点儿“‘国语’罪”吗?家乡话说出来,*过 现代教育的知识分子都听不懂,我也骂“国语”,要是没 有“国语”作祟,别人听不懂是活该,那是别人“没有耳 朵”。 语言是个人“人格”的一部分,如果纯由个人的观点 出发,“国语”确实**可恶。我一张开嘴说话,马上就 有人说:“语法不对!”刚刚开口,马上就有人说:“发 音不标准!”“不自由,毋宁死”,这叫人如何能忍*! 现在我们所听到的许多反“国语”、怨“国语”的论 调,其实都不是由理性出发,而是一种“情感的产物”。 如果纯由理性出发,个人有“人格”,群体也有“群格” ,我们的**怎么可以因为几个人“情感上的理由”,放 弃“国语”建设,退回混沌状态,宣布“解散‘国语一’ ,各学校听任以方言自由教学,各地方的人互以“自己的 ”方言对话?彼此听不懂,“也就算了”。大家“谁也别 跟谁说话”就是了。 讲演怎么办?也有办法。先用优美的文言撰稿,然后 请书家“书同文”地写在大纸上,然后摄制“无声”字幕 ,在大银幕上放映。群众“哑口无言”“鸦雀无声”地在 脑子里以各自的家乡音,采用“内语”方式,“默然鉴赏 ”优美的晚明或宋唐或两汉或先秦或三代的优美的古代文 章,很“书同文”、很“典雅”地完成了一次古色古香的 “大众传播”,这不是也行吗? 开会怎么办?那*简单。彼此以古文默然地做“书同 文”的“书面谈话”,振笔疾书,迅速传阅,不也行吗? 广播可以废止,全力发展无声电视;电视剧可以请古 文家撰写“书同文”的古文“对白”,制成字幕“插映” ;新闻报道可以废止,改用“报纸传真”,不过报纸也得 先“改进”.一律用优美的古文撰稿,以免有“使古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