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

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
作者: 陈果
出版社: 人民日报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好的爱情(陈果的爱情哲学课)
ISBN: 978751155364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情与爱 青春期的心理、年轻人的心事,往往脱不开一个 “情”字。一般而言,青年人相比中年人或者老年人 更容易多情。换言之,“多情”可以看成是一种心理 上年轻的标志。 但是,在这里所说的“心理上年轻”并不一定是 褒义。因为年轻固然意味着朝气蓬勃、敢打敢冲、激 情四射、天真烂漫,我们称之为“率真”或者“质朴 ”,同时也意味着鲁莽草率、轻薄浮浅、不知深浅、 不明是非等等,我们称之为“幼稚”或者“愚蠢”… … 我们的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似乎过于抬举了“年 轻”的价值,而没有给予它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样贸 然地褒扬某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相对地,也就意味 着对其他年龄阶段抱有偏见。这不但有违自然真相, 而且也对社会有害无益。 所以,当我说“多情”可以被当作“心理年轻” 的一个标志时,并不是在为“多情”唱颂歌。事实上 ,我想表达的是,生活中我们常常把“爱”与“情” 这两个字合并在一起,当成一个词来处理,这就造成 了我们很多时候错将“情”混淆为“爱”,误以为“ 有情”即是“生爱”。于是,当我们对一个人产生“ 情”的时候,我们会以为那就是“爱”;当我们对一 个人心生牵挂的时候,我们就以为自己坠入了“爱河 ”;当我们与一个人“谈情”的时候,我们以为彼此 一言一词传递的是“爱意”。 “情”不是“爱”,两者不但不应相提并论,而 且相去甚远。“情”字从“心”从“青”,我将它理 解为“心理青葱”。而辩证地看,“心理青葱”本就 蕴含着一层幼稚、蠢动、轻佻、善变的意味。“情” 正是如此,比如我们所熟悉的与“情”相关的词语: 情绪、情窦、情愫、情欲、情场、调情……它们往往 停留在一种感觉、感触的层面上。感觉或者感触的最 大特点就在于它们总是浮动的、善变的,在时间上来 得快去得也快,所以它们在数量上难免繁多,我们常 说“触景生情”“多情善感”,可见一个人的“情” 总是很多;同时,正因为倏忽即来、转瞬即逝、飘忽 不定、交缠错绕,质量上就难免粗糙,程度上也相对 浅薄,所以“情”会给人留下印象,但每一次印象又 会被下一次新印象覆盖。 情与爱截然不同,相对而言它总是比爱更多、更 浅、更短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日常语言中自然 而然区分开“情人”与“爱人”、“多情”与“挚爱 ”。 我所见过的“多情种”不多,有男有女,往往分 成两种类型。 第一类是一些寂寞难耐、以情感游戏来填补心灵 空虚的“无情客”。可能也是我们俗称的“花花公子 ”或者“花花公主”,英文中的playboy或者 playgirl。 他们的“多情”往往源于“无情”,换言之,他 们的“花心”只是因为“无心”。这些人在任何“爱 情”关系中,没有自身情感的真正投入,只是比较擅 长于利用他人的信任或诚意,玩弄一些情感的技巧。 所谓情感的技巧,说得直白点,也就是欺骗。他们发 展一段恋爱关系的动机,有时是打发寂寞,有时是证 明自我的魅力。前一种人需要找一个对象,来填补自 我情感世界的“空窗”,让自己业余有点事情可以做 ,百无聊赖时有一个人可以陪,情绪低落时有一双耳 朵可以倾听。后一种人则需要通过外人的甜言蜜语、 极力讨好、拼命追求来验证自己作为一个男人或者一 个女人的个人魅力值,他们的内心需要的不是温情, 而是自信,这“自信”不是来自于清醒的自我认识和 准确的自我评估,而是来自于他人用“痴情”和“迷 恋”所营造出的“高高在上”的自我优越感。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