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妆淡抹总相宜(范小青经典散文)

浓妆淡抹总相宜(范小青经典散文)
作者: 范小青
出版社: 山东文艺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2.10
折扣购买: 浓妆淡抹总相宜(范小青经典散文)
ISBN: 9787532954261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意外的相逢 如果要说一说外国文学对中国作家的帮助,恐怕 又是一个言而不尽的话题了。而且因为可说的话题太 多,恐怕还会有无从谈起的麻烦。就像我们站在某一 个起点上,面对的不是一条直达终点的路,而有无数 条的路线,你反而迈不开步子了。要想在这个言不能 尽而且无从谈起的起点出发,尽快地走到终点,就必 须头脑清醒意志坚定不左顾右盼地选择其中的一条路 ,还必须注意扬长避短,别选了自己不熟悉的路去走 ,结果迷失方向。 我不是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我是一个 写多于读、坐多于走的人,因此常常会有朋友劝我, 书还是要读的。我有时候在学校的文学社和热爱文学 的学生们谈读书,也说一样的话,开卷有益,至少, 读你喜欢读的书。话虽是这么说,但我却知道自己读 书很少,读外国的书尤其少,与许多打骨子里热爱外 国文学的同行们相比,我几乎是无地自容的。他们随 口说出来的,某某克斯,某某德拉,某某什么,我经 常是闻所未闻的。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灵魂和心灵最深 处的那些振聋发聩的经典作品,我却是硬着头皮也读 不下去。在这样的时候,我只能紧紧闭上嘴巴,不让 怯意和无知从嘴里跑出来。 说实在话,除了在早些年,刚刚开始有书读的时 候,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大仲马等等的作品,我是 读了不少,也很读得下去,像《基督山恩仇记》读起 来算得上是如饥似渴,甚至好像已经身临其境,恨不 得能够帮上基督山一臂之力呢。但到了后来,越来越 多的外国文学来了,先锋派的外国文学来了,现代派 的外国文学来了,后现代派的外国文学来了,后后的 什么什么也都来了,而且还在不断地来到,但我的外 国文学阅读却渐渐地少起来,不再如饥似渴,也不再 有很多身陷其中的感受。即使有时候逼着自己读一读 ,常常会觉得疙涩(这个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是将 疙瘩和干涩合起来),读得咬文嚼字仍不知所云,因 为难以卒读,渐渐地就知难而退了。如果这时候,恰 又读到本土的某一部好作品,尤其是那些语言特别好 的作品,那些细微的感觉能够一直传达到神经末梢的 作品,就不由自主地傻想,对一个中国读者来说,到 底是中国文学好还是外国文学好呢?又想,不读外国 文学,就不能当中国的作家吗?喝牛奶能长大,喝米 汤也能长大,如果喝了牛奶拉肚子,喝了米汤长膘, 那么喝米汤也是可以的吧。这么想着的时候,却又不 免绝望而伤心起来,觉得我与外国文学越来越远了。 其实我知道自己的这种想法是错的,我从来没有 远离过外国文学,这是我想远离也远离不了的,人类 的艺术,原本就是沟通的,横竖都是贯穿的,又是互 助的,是胶着的。我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刚开始 写小说的时候,就有人说,哇,你是意识流。我吓了 一跳,我不知道什么是意识流。在我写了至少四五篇 被称作意识流的东西后,我还没有读过意识流。于是 我急急地去寻找意识流。在八十年代初期,还没有多 少意识流作品被介绍被翻译过来,介绍意识流的文章 也很少,后来我好不容易找到了普鲁斯特的“小玛德 兰点心”,沃尔夫的《墙上的斑点》,前者是一个长 篇中的一段,后者是作者的第一篇意识流作品,我读 了它们,又看了一些评价的文字,我仍然不是很明白 什么是意识流,但是有一点我知道了,那就是:我的 作品不是意识流。 这样一看,我与外国文学的关系,就倒置过来了 ,人家是先阅读,再收益,从而提升自己的境界,我 呢,是先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是意识流的孩子,再去 寻找老祖宗,结果发现不对头,以为无师自通,实际 上不是那回事。但这是一次意外的相逢,收获就是, 我读了意识流作品。 其实无师自通的事情也是会有的,我们慢慢往前 走,是会发现的。 这是一次意外的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