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爱LOVE(共2册)
ISBN: 9787511321367
红豆制作,由钮承泽导演领军,成立于2002年8月,主要以制作优质戏剧作品为主,类型多元包括电视戏剧、电影、MV与广告等。负责人钮承泽先生,童星起家打下丰富的表演基础,演而优则导,2001年钮承泽执导的《吐司男之吻》电视连续剧,风格新颖不仅令人眼睛为之一亮,培育出不少新一代偶像明星,打造台湾独树一格的新趋势剧。于是,红豆本着创造高品质、具创意的戏剧作品之理念,聚集优秀人才、制作出「立足全台湾、放眼大中华、行销全亚洲」的优质影片。 戏剧电视作品: 2010MV《刘若英-我和十五岁的我自己》 2008董氏基金会公益短片《黑潮》 2008短片《台北异想-那个夏天的小出走》 2007偶像剧《我在垦丁*天气晴》 2006MV《黑夜明天》 2006公益短片《纪录》 2003偶像剧《求婚事务所》 2003MV《第三者》 2002偶像剧《来我家吧》 2002电视电影《搞个自由式》 2002MV《无你就无我》 2002电视电影《八度空间》 2002电视电影《LoveandTheCity》 戏剧电影长片作品: 2012《爱LOVE》 2010《艋舺》(Monga) 2007《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爱》耗资上亿,在此类型影片中实属罕见。从在台湾创下2.58亿票 房的《艋舺》。到《爱》这部更具规模的商业爱情电影,您正试图为电影工 业建立新的标杆。为何会有这么强烈的企图心? 钮承泽:我在十七岁的时候,演完《小毕的故事》就再也没有表演机会 了,也很穷,尽管顶着明星的光环。有一天,那个少年就看着好莱坞那样的 市场,心想为什么他们的演员那么有尊严?那个少年当时就有一个结论:因 为他们有市场。怎么办?台湾只有一千八百万人,市场那么小,有一天大陆 会发展经济,到时我们就有一个十亿人口的腹地(现在则已拓展到十七亿人) 。我一向觉得同文同种,不容分割。1949年,我父亲一个人跟着国民党从北 京来到了台北;小学时,课本也会写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这一天其实已 经清楚地呈现在眼前,整个中华民族面对着千年一次的机会。 我很喜欢读史,打开中国近代史,那一页页沧桑的、虚无的、悲痛的历 史,现在看起来一切都显得非常有价值,因为它都成为我们拍片时取之不尽 的很好的基础。我觉得是时候了,我们累积了那么多人才,有那么多深邃的 历史,有那么多拍好电影的资源和材料,透过大陆电影院的不断成长、台湾 电影的起死回生、香港电影原本就已经纯熟的技术,通过大家的结合,我们 是非常有可能在这个时间点上终结好莱坞的文化殖民,拍出真的讲着我们的 语言、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故事的,一部一部好看的电影。这是我的一个很 大的梦想。 虽然我在好莱坞电影里面得到乐趣,可我也常常感觉到无助和愤怒—— 我们长久被殖民。很久很久以前,我就觉得电影不可能消失,即便是在台湾 电影最烂的时候,因为身为娱乐产业的火车头,它没有道理消失,尤其我们 曾经有过很好的唱片工业,2001年电视圈有了所谓偶像剧这样的类型,开始 培养明星,拍一些跟环境比较有关、跟年轻人比较有互动的戏。再者,就算 全球化浪潮再严重,好莱坞拍出再能挑动我们感官的片子,可是观众对于讲 着我们的语言、我们的故事的电影一定有需求,重点是你有没有给他那部电 影,他可以看得懂,可以跟着笑跟着哭,可以得到快乐。我一向觉得没有。 我真的看到两岸之间同中存异,这是一种最过瘾的、最棒的文化状态, 可以互相牵引、互相刺激,可以有一些碰撞,产生不那么单一思维的结果。 台湾电影人有一个比较大的特色是,因为过去真的太苦了,留下来的人起码 是真心喜欢这个事情,所以那个不景气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淘洗的过程。这二 十年来,我们不断地观察、累积、摸索,现在算是展现了一片厚积薄发而值 得期待的风景。大陆电影又何尝不是?现在才真正开始资本化、工业化,愈 来愈不一样的电影、一代一代的影人更多样更丰富地出现。这一切都是过程 。 又回到十七岁,那个少年有一天突然说,总有一天我要成为自制、自编 、自导、自演的全才电影工作者。我要拍什么样的电影?长久以来,身为一 个演员或身为一个观众,我都不满足于台湾这个环境,我演不到真的觉得过 瘾的戏、看不到最想看的电影。台湾电影呈现两极化发展,我们有如侯孝贤 、杨德昌、蔡明亮那样的大师,确实拍出了生命的真相,很有艺术价值;在 台湾以前还有电影工业的时候,有些片子可能卖座不错,但观众看完后却后 悔自己为何进戏院。中间的那种片型在哪里呢?有着很好的制作、流畅的剧 情、生命的真相,你可以跟着哭跟着笑,离开电影院还可以带走一点什么的 电影真的很少出现。所以我要拍这么一部电影,我就是一个大众品味的人, 我是一个有品味的芭乐。 我九岁开始演戏,十七岁参与台湾新电影之后,浮浮沉沉,做很多跟电 影相关的事情。到了2001年,创建台湾偶像剧;2008年,参与台湾电影文艺 复兴。我的资历是非常完整的。拍了偶像剧后,2004、2005年左右,有一天 跟陈国富聊天,看着正在崛起的大陆市场,他那时候还没有进华谊兄弟,两 人就在思索到底有什么类型是我们可以拍得好、他们可能比较不感兴趣或是 生活中比较没办法厚积薄发的题材。台湾因为经济发展较快,长久浸淫在美 、日两大文化,像我又经历过偶像剧的磨练,就决定锁定都市爱情题材,又 可以避开我们所不理解的种种电检制度上的危险。身为我这样的观众,也会 被类似题材的片子所吸引,如《爱是您·爱是我》(Love Actually,《真爱 至上》),我真的可以在那样的形式或内容之下,得到愉悦与满足。前年拍 《艋胛》,非常辛苦,非常累,就是一群臭男人,每天都是刀、拳头、汗水 、血,我就想下次要拍一部谈情说爱的片,找一堆美女。而这跟我长久以来 的观察也不谋而合,就往这儿走了。 《爱》这部片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它要卖钱。不是为我的荷包,而是 我有一个很大的信念——电影工业的重建。我想创造一个又一个例子,所以 我的疯狂都是理性的,有我的基础、有我认为应该有的进程,虽然我是那么 的疯狂和感性。我有自信要拍一部有真实的情感、很好的制作、反映生命真 实片刻与真相的电影。P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