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沸沙鸣(从北京到台北的乡愁)

鼎沸沙鸣(从北京到台北的乡愁)
作者: 常锡桢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7.60
折扣购买: 鼎沸沙鸣(从北京到台北的乡愁)
ISBN: 9787100125390

作者简介

常锡桢(1928年7月31*—2015年2月26*),字梅宇,号福慧居士。曾任香山慈幼院旅台校友会会长,中国台北电影戏剧宣传广告制作人联谊会会长,以及多家报社、杂志社记者,是**电影戏剧宣传广告制作人。 他是一位***老兵,1949年随*辗转几千里,出生入死,历尽艰险,漂落**岛。自此家族离散,**相隔,寒窗吊影,长夜难眠……直到1991年才**次回家探亲,*终未能见到自己的至亲爹娘。

内容简介

要说,也从当兵说起吧 人若生不逢时,必定影响时运! 我出生那年,即1928年(民国十七年),国民革 命*北伐*克北京后,因国民**定都南京,北京于 6月28**名为北平市,并设北平特别市,直隶国民 **。接着战乱来临。*阀割据,倭寇入侵,战火燎 原,民不聊生。 中国*民坚持十四年抗战,赶走了*本鬼子,原 想能过几年太平*子;但国共和谈破裂,不幸内战又 起,再次把中国的老百姓卷入一场浩劫与灾难之中。 打仗需要兵源,于是国民**开始征兵!中国俗 话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何况那时候战 争频仍,死伤很重,所以没人愿意当兵。**只好实 行征兵政策,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开始全面抽壮 丁,满18岁的男子都必须要参加抽签,决定入伍时间 的早晚序次。 那时候有钱人家可以花钱买壮丁代替从*。我家 属于平民阶级,家境虽然穷苦,托天大幸,生活勉强 过得去,不曾遭*大饥荒,父母还犯不上把自己的儿 子当作壮丁卖。 征召新兵多数送进战斗部队,上前线当*灰,伤 亡几率偏高,老百姓普遍认为“当兵就是送死”。所 以有人在抽签之前自找门路,先选个后勤*事机关去 当兵,在服役单位或部队请领一张《在营服役或任职 证明》,寄交当地县市**,就可不必参加抽签了。 这样当兵总比在野战部队安全多了。于是我在1946年 北平征兵抽签之前自动加入非战斗部队,以保安全。 独立辎重汽车第十四营 我大哥是**,比我大11岁,他少年得志,曾任 国民革命*陆*一四二师中校*需主任(注:按常友 石先生履历表所记,1942年至1944年曾任****队 一四二师中校*需主任)。驻在北平的第五总监部有 他的老同事,就托人介绍我进了独立辎重汽车第十四 营汽车修理厂(简称“独汽十四营”)当了一名上等 兵,时在1946年腊月。 一般汽车营都配属一个保养连,而独立汽车营保 养单位叫“修理厂”,编制比较大,有厂(连)长少 校、副厂长少校、技术员少校一人,上尉二人,副官 中尉还有补给官等姓名已不复记忆。 独汽十四营成立之初,修理厂原设在北平东安市 场后身儿、金鱼胡同里边**条胡同(煤渣胡同)。 这里原为中国大学工学院新建院址,可惜始终未曾开 办,所以被*方征用,大约一个月后工厂就迁到宽街 。宽街这条街实际上不宽,而且很短。西通鼓楼,东 街口跟铁狮子胡同相对。厂里的大兵们闲着没事儿出 营闲逛,上北海、景山*为近便。 1997年我返乡探亲,**旅行社介绍我预订宽街 的一家宾馆,说是还是几十年前的老四合院,经过整 修后室内设施稍稍现代化。原来我对这个住处很感兴 趣,也很期待回溯一下旧时生活环境;但是下飞机来 从北京到台北的乡愁,勾连了**的共同记忆 用个人的一生,讲述中国人民遭*的苦难 用百年的血泪,告诫历史的悲剧不能重演 中华民族的昌盛和**统一是游子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