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有蒿(屠呦呦与青蒿素)

呦呦有蒿(屠呦呦与青蒿素)
作者: 饶毅//张大庆//黎润红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2.80
折扣购买: 呦呦有蒿(屠呦呦与青蒿素)
ISBN: 9787504669964

作者简介

饶毅,籍贯江西南昌。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1991年获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曾任美国华盛顿大学、西北大学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等。研究神经发育的分子机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张大庆,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馆长。学术兼职: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兼医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医学人文素质课程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黎润红,籍贯江西黎川。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助理研究员。2011年在北京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医学史研究。

内容简介

1971年广州会议——进一步加强了“523任务”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国家部委到地方行 政机关和科研单位的运行,因运动而多次波动,整个 领导、组织系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上任者不一 定知道这项任务的重要性,“523任务”的执行也出 现了困难。1967年制订的三年疟疾防治研究规划也已 到期。因此,卫生部军管会、燃料化学工业部(后简 称化工部)、中国科学院、总后勤部于1971年3月16 日向国务院、中央军委上报了《关于疟疾防治研究工 作情况的请示报告》。报告建议调整领导小组,由卫 生部任组长,总后勤部任副组长,办公室仍设在军事 医学科学院。1971年4月15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下 发了(71)国发文29号文件,对“请示报告”做了批 示。同年5月22日,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工作座谈会在 广州召开,会上“523领导小组”由原来的国家科委 (正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组长)、 国防科工委、卫生部、化工部、中国科学院6个部门 改为由卫生部(正组长)、总后卫生部(副组长)、 化工部和中国科学院三部一院领导,此外会议还制订 了1971年至1975年的全国疟疾防治研究五年规划等。 据有关人员回忆,当时在会上有人就抱怨“523”都 快变成“无而散”了,希望中央支持继续开展工作, 加强研究。5月28目,会议传达了周总理给时任上海 市革委会副主任徐景贤来信所作的批示。信中报告了 西哈努克的私人医生阿里什献给中国一个洽疟方。周 总理批示的内容为: 谢华、吴阶平同志请将此信件阅后,交医学科学 研究院和军事医学科学院有关单位,进行进一步研究 ,看可否拿此处方派一、二小组到海南岛和云南西双 版纳有恶性疟疾地区进行实地试用,如有效,我们可 大量供应印度支那战场,因为他们正为此所苦。 5月29日,卫生部召集总后卫生部、卫生部、中 国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的负责同志进行研究 ,拟定了试验方案,报告了总理。总理指示:原则同 意这样做。 周总理的批示对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个喜讯,对加 强“523任务”的领导和任务落实执行起到了重要的 推动作用。此次会议前,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曾打 算下马,但未获得卫生部的批准。会议之后,中医研 究院革委会和军管会,根据上级的要求,加强了领导 ,进一步抽调和配备了科研骨干力量,组成了研究小 组,保证了工作的进行。屠呦呦提到过这次会议的重 要性,会后中药所重新落实组建抗疟科研组,开展抗 疟药效筛选研究,通过对200多种中药380多个提取样 品的药效筛选,最后集重点于青蒿上。所以可以说 1971年的这次会议,对后来整个“523任务”的继续 进行,对青蒿抗疟作用的再发现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 在此次会议上,拟定了今后五年的研究规划。此 次会议上提到了西哈努克私人医生所献的疟疾方,其 实与解放军后字236部队之前所研究的“防2”极其相 似,只是在剂量上稍有修改。 1973年上海会议——任务的巩固与深入 一方面,越南停战协议的签订,人们对战备任务 在思想上可能有所松懈;另一方面,随着科学研究工 作本身的难题使得一些科研人员的信心不足。为了检 查疟疾防治研究五年规划执行情况,总结交流经验、 协调任务和更进一步推动抗疟研究工作的开展,1973 年2月15日,卫生部、燃化部、中国科学院、总后勤 部向总理写了《关于疟疾防治研究工作情况的报告》 ,报告了贯彻国务院、中央军委《71》国发29号文件 及5年规划的执行情况,报告了遵照总理指示试验法 国医生阿里什处方的情况,提出为适应国内防治疟疾 的需要,把三种防疟片等防治药物,除保证援越外, 在国内一些重点疫区推广使用;把疟疾防治研究工作 列入国家重点研究计划;请示召开疟疾防治研究工作 座谈会,调整落实五年研究规划后三年的任务。 在国务院批示后于当年5月28日至6月7日在上海 召开了疟疾防治研究工作座谈会,此次会议有卫生部 、国务院科教组、燃化部、中国科学院、总后勤部有 关负责同志,各有关省、市、自治区、军区以及有关 部门、单位负责领导这项工作的同志和专业组代表, 中共中央南方13省、市、自治区血防领导小组办公室 和商业部的代表共86人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重点是: (1)强化任务的重要性,虽然越南停战协议已 经签订,但是强调大家的思想不能放松,疟疾防治依 旧是部队卫生保障的一项主要任务,另一方面,国内 近些年的疟疾有所回升,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工农业 生产和战备,因此,防治研究任务依旧十分艰巨。会 议上还提出:“当前的问题不是下马,而是要快马加 鞭;不能削弱,只能加强,要尽快做出成绩,这是党 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由此可以推测出当时 确实是有单位在思想上有松懈,这也更能体现出本次 会议的重要性。 (2)调整落实五年规划后三年的任务,在原来 的规划之上进一步对十个研究专题提出了相应的任务 和要求。 (3)根据《国务院各有关部委1973年科学技术 发展计划》第321项任务,疟疾防治研究工作已经被 列入备有关省、市、自治区,各部门、单位的科研计 划,提出要定期检查,要求参加这项任务的专业技术 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强调各级办公室要做好组织协 作和任务协调工作。 1975年4月成都会议——青蒿素研究工作的全面 部署 1974年2月28日~3月1日北京、山东、云南研究 青蒿(黄花蒿)的部分人员和“523办公室”领导在 中医研究院召开了青蒿专题研究座谈会。 1975年4月14日至4月24日,在成都召开了“523 ”中医中药专业座谈会。参会的有北京、上海、江苏 、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山东等地参加五二三中 医中药研究专业代表,河南、湖南、湖北有关单位的 代表和老中医、赤脚医生共62人。会上各研究单位汇 报交流了各项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会上特别提到广 东中医学院中医中药研究组八年如一日,坚持深入疟 区农村,积累了的救洽脑型疟疾的经验,取得了较好 的成绩,与此同时也提到有些单位偏重于实验室研究 ,关起门来搞提高的倾向也时有表现。 此次会议以青蒿研究为重点,特别是广东中医学 院李国桥小组在会上汇报了用云南药物所提供的黄蒿 素治疗了18例疟疾的疗效尤其是其中的恶性疟和脑型 疟效果十分明显,这给与会人员尤其是中草药小组的 成员以很大的鼓舞。同时在会上还有其他中草药的一 些汇报,比如鹰爪甲素、仙鹤草抗疟作用的报告等。 正如《迟到的报告》中所说这次会议是青蒿(黄花蒿 )研究首次大会战重要部署的开始。这次会议之后, 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各单位纷纷组织协作进行青蒿 简易制剂的研究,改进生产工艺,资源调查研究以及 到后来的化学结构改造等做了一定的铺垫。这次会议 还部署了青蒿素衍生物的研究。 P66-69 <p>首次把诺贝尔奖颁发给中国女科学家;<br/>首次把自然科学奖颁发给中国本土科学家;<br/>首次让本土中国人获得了生理学或医学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