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5.60
折扣购买: 萧红传
ISBN: 9787300250328
平石淑子,日本东京人,日本女子大学教授、日本中国文学研究会理事、御茶水女子大学中国文学会委员会委员长,是日本知名的萧红研究专家,被誉为“日本第一个系统研究萧红并卓有成就的学者”。大学时代师从“日本鲁迅研究第一人”丸山升教授开始萧红研究,致力于萧红研究近四十年。曾先后十多次赴哈尔滨、重庆、香港、武汉、广州等地搜集萧红的相关资料。
对萧红评价的变迁 对于萧红评价的历史, 结合中国国内相关的历史、 政治背景,可以分为以下四 个时期。 第一,确立期(1935年 —1942年)。 从成名作《生死场》 (1935年12月)在上海发 表至萧红去世。 第二,追忆期及从文学 史角度评价的开始期 (1942年—1976年)。 萧红死后至“文化大革命 ”结束。 第三,实证及第一展开 期(1976年—20世纪80年 代中期)。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实证研究盛行的时期。 第四,第二展开期(20 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实证研究告一段落,展 开作品论的时期。 (一)确立期 这一时期主要的代表人 物是鲁迅(1881—1936) 与胡风(1904—1985)。 这两人都深度介入了《生死 场》的出版,并分别为其撰 写了序与后记。如果说他们 对该作品的感想和评价,至 今依然是评判萧红的坚实基 础,则并不为过。 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 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 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 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 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 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 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 鲜。精神是健全的,就是深 恶文艺和功利有关的人,如 果看起来,他不幸得很,他 也难免不能毫无所得。 (中略) 现在是一九三五年十一 月十四的夜里,我在灯下再 看完了《生死场》。周围像 死一般寂静,听惯的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