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科普
原售价: 99.00
折扣价: 52.50
折扣购买: 《遇见科学——院士专家讲科学》(第三卷)(第四卷)
ISBN: 9787110105344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于1963年,由市学会、基金会、区科协及基层组织组成。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是北京地区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地方组织,接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业务指导,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的参加单位。
1970 年 4 月 24 日,中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升空,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射卫星的国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不断向着航天技术的前沿挺进,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了三种重要的航天能力,即将卫星送入太空的能力、利用太空资源的能力,以及保卫太空(航天器)的能力。而利用太空资源的能力又包括应用卫星与卫星应用的能力、载人航天的能力和深空探测的能力。 人类在陆地上可以通过乘坐飞机飞到空中,但如果想要飞得更高,如飞到地球之外,飞机就无能为力了,目前只能依靠运载火箭。可以说,研制运载火箭是航天计划的第一步。只有强有力的火箭,才能让卫星、宇宙飞船等航天器克服地球引力,环绕地球飞行,甚至可以克服其他天体的引力,在宇宙中飞得更远。 1957 年 10 月 4 日,随着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人类进入了航天时代。随后,美国、法国等国家相继发射人造卫星至太空。由于当时的卫星质量较轻,所以运载火箭并不需要特别大的推力就可以完成航天任务。如今,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各个航天强国都研制出了推力更为强大的火箭,可以将沉重的宇宙飞船和空间站组件送到地球轨道,或助力星际探测器和宇宙飞船前往其他星球。中国最近几年投入使用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昵称“胖五”,就是一种推力巨大的运载火箭,它可以将质量重达 20 ~ 25 吨的航天器送入地球轨道。 当然,发射人造卫星并不需要“胖五”那么大推力的火箭。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早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它们可以满足各种航天任务的需求。此外,中国的人造卫星也形成了能够执行不同任务的几个系列。 如果按照卫星执行的信息处理任务分类,人造卫星大体可以分为传输信息的卫星、获取信息的卫星和发布信息的卫星三类。 在承担传输信息的卫星中,最为重要的是布设在地球静止轨道上的卫星。这条轨道位于地球赤道上方36000千米处,如果在这里布设一颗通信卫星,那么它发射的信号就可以覆盖地球表面大约1/3的范围。也就是说,只要在这条轨道上有3颗通信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大部分区域的卫星通信。我们通过电视可以收到节目,通过手机可以与远方的家人沟通,这些都是通信卫星的功劳。 在承担获取信息任务的卫星中,比较常见的是气象卫星和地球资源卫星。每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天气预报,都会从卫星云图开始,这些云图就是由中国自行研制的“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提供的。在每年的台风季,我们也是通过气象卫星来获取台风行动路线等信息的。 在承担发布信息任务的卫星中,比较常见的是导航卫星。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中国发售的手机一般都能接收它发布的定位信息。在海上航行的船舶,也是依靠“北斗”系统广播的信息来确定自己的位置的。 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科学中心(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等单位承办的品牌活动——“院士专家讲科学”科普讲座自2019年以来,共邀请46位“两院”院士、187位专家,举办讲座、工作坊、进校园等各类活动255场。截至2023年年初,线上,线下累计覆盖超过1.3亿人次,成为北京市科协献给青少年的一道科普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