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华东师大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1.90
折扣购买: 吴晗说明史
ISBN: 9787567583719
吴晗(1909~1969),中国**历史学家、明史专家。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曾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务。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 吴晗先生一生著述甚丰,成绩卓著,发表过学术论文、札记、杂文等600余篇。出版有《吴晗史学论著选集》四卷等。
一、从政治革命转变到民族革命 14世纪中叶勃发的民族革命,经过了二十年 (1348—1368)的长期战争,方才结束。战争所波及 的地带,北至和林,东至高丽,南至两广,西至陕 甘,无一地不***。战争的主角*初是被统治的 南人、汉人向统治者的蒙古人、色目人进*,夺取 当地的政权,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后来这些割据 者的向外发展,引起各个*事集团利益的冲突,陷 于混乱的互相残杀的吞并战中;同时元的统治阶层 也发生内部的政变,也同样地互相吞并,发生内战 。这样,一方面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不断地在苦战 ,另一方面统治者因内部分化而发生内战,被统治 者也因个别发展而互相吞并,结果,双方的实力俱 因内战、外战而削弱,许多有势力的*事**都自 然地被淘汰,被吞并,形成一个混乱的分裂的局面 。*后,元统治者因内讧而失去抵抗的能力,被统 治者的无数*事集团则为一后起的有力的革命** 所吞并,一蹴而将盘踞中国百余年的外族逐出塞外 ,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汉族**的大帝国。这一次大 混战的原因是人民大众不堪经济的、政治的压迫而 要求政权的让与,*后才一转而喊出民族革命的口 号。在革命开始时,外表上蒙着极浓厚的**的迷 信的外衣,*大多数的革命**和群众都是白莲教 和弥勒教的信徒,举行种种仪式,宣传弥勒下世救 民疾苦的口号。另一方面又假托是宋的后人,把这 次革命解释为宋的复国运动。直到朱元璋出来,他 本人及其*队虽然曾隶属于上述的团体,可是到了 能独立行动的时候,他便决然地舍弃这多重的矛盾 的策略——肤浅的欺骗的神话宣传和已经失去时效 的冒牌的复宋掩护旗帜,进一步**裸地提出这一 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的解放,汉族应由汉人治理。 这一鲜明的转变,*掀起了过去一百多年被剥削被 压迫的民族仇恨,得到知识分子和一般民众的深切 同情,像地主们也因利益的保全而加入合作,十年 中便完成了他们的使命,把整个汉族从蒙古族铁蹄 之下解放出来。可是从另一方面看,二十年混战的 结果虽然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伟业,而在实质上,分 析双方的阶级成分,官吏、地主、商人**拥护旧 势力,和蒙古皇室及贵族站在同一战线。在反面, 革命的**及其群众却**是另一阶级,主要是以 贫农、佃户、流民为基础组成了以推翻统治者为共 同目标的革命势力。阶级意识的对立性划分了双方 的群众,农民和地主冲突的尖锐化导致了这一次战 争。统治者是代表地主利益的,革命集团所代表的 却是农民的利益,所以在表面上,尽管是揭示出政 治的、民族的解放口号,而在实质上,却**是农 民和地主的斗争。到后期民族意识的被特别提出强 调,使革命集团的口号从政治经济的被压迫,转而 侧重于民族地位的歧视方面去,这种转变,曾使民 族革命取得成功,但是,胜利以后,这一群***